第772章 時空科學研究的新突破

字數:2895   加入書籤

A+A-


    深冬的 1967 年科技園區,序能實驗室的燈光徹夜未熄。守護者小王戴著 “能量感知增強儀”,雙手懸浮在金怨器隕鐵匕首上方,匕首表麵泛著的淡青色序能光暈中,突然閃過一絲極細的銀藍色光芒。“等等!” 小王突然出聲,緊繃的指尖微微顫動,“剛才能量波動裏,好像有不一樣的東西。”
    正在記錄數據的科研人員林工立刻停下筆,盯著屏幕上的能量波形圖 —— 原本平滑的淡青色曲線,此刻出現了一段銀藍色的尖峰,峰值穩定在 1.8 赫茲,與以往觀測到的序能波動截然不同。“這不可能!” 林工快步走到實驗台前,調整檢測儀參數重新測量,銀藍色光芒再次出現,波形圖上的尖峰清晰可見,“之前從未發現過這種能量形態,它的穩定性比序能高出 30,而且波動頻率幾乎沒有偏差!”
    消息很快傳到江淺耳中,她連夜趕到實驗室,看著小王再次引導能量。當銀藍色光芒第三次閃爍時,江淺指著檢測儀屏幕:“立刻分析這種能量的構成,對比序能、混沌能量的分子結構,一定要弄清楚它的特性。” 科研團隊立刻啟動分子分析儀,經過三天三夜的檢測,終於得出結論 —— 這種新能量由 “序能粒子與時空以太結合形成”,具有 “高穩定性、低損耗、易操控” 三大特性,科研團隊將其命名為 “以太序能”。
    “以太序能的發現,是時空科學的裏程碑!” 在成果研討會上,林工展示著實驗數據,“普通序能在傳輸過程中損耗率約 15,而以太序能損耗率僅 2;在極端環境下,普通序能會出現波動,以太序能卻能保持穩定。如果能掌握這種能量,時空旅行的安全性將大幅提升,甚至能實現更長距離的時空穿梭。” 守護者老陳補充道:“我在引導以太序能時,能清晰感知到它與時空節點的連接更緊密,用它激活星門,開啟時間比之前縮短一半,而且不會產生混沌能量殘留。”
    基於以太序能的特性,科研團隊很快啟動 “先進時空探測設備研發” 項目。在研發車間,工程師們正組裝 “以太序能時空探測器”—— 探測器的核心部件采用隕鐵與 1967 年的超導材料製成,能精準捕捉以太序能的波動,探測範圍比傳統探測器擴大 3 倍,還能穿透時空屏障,獲取更遠時空的能量數據。
    “之前傳統探測器最多能探測到 100 公裏內的時空節點,現在有了以太序能,探測範圍能達到 300 公裏!” 工程師張工拿著探測器原型機,對前來視察的江淺說,“我們還在探測器裏加入了‘時空影像還原功能’,通過分析以太序能殘留,能還原過去 24 小時內的時空場景,這對研究時空變遷太重要了。” 江淺接過探測器,按下啟動鍵,屏幕上立刻顯示出實驗室周圍的時空能量分布,甚至能看到三天前小王實驗時留下的以太序能軌跡。“有了這台設備,我們就能更深入地了解時空結構,為後續研究打下基礎。” 江淺興奮地說。
    探測器很快投入實際應用。在 1913 年的霧靈山,科研團隊用它探測到一處隱藏的地脈節點,節點周圍的以太序能濃度極高。“這裏的以太序能能為整個霧靈山提供能量支持,要是在這裏建立序能站,不僅能滿足 1913 年的能源需求,還能為時空穿梭提供能量補給。” 林工看著探測數據,激動地對 1913 年的學者老李說。老李點頭:“有了精準的探測數據,我們就能科學規劃序能站的位置,既不破壞生態,又能高效利用能量。”
    與此同時,“以太序能轉換裝置” 的研發也取得突破。在能源實驗室,一台高 2 米的轉換裝置正將以太序能轉化為電能,屏幕上的 “轉換效率” 數值穩定在 98,遠超傳統序能轉換裝置 85 的最高效率。“這台裝置能將以太序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熱能、機械能,而且轉換過程中零汙染。” 研發負責人陳工介紹,“我們還設計了小型化版本,能安裝在交通工具上,為時空穿梭艙提供動力。”
    在時空穿梭實驗場,安裝了小型轉換裝置的穿梭艙正準備進行測試。小王作為守護者,負責引導以太序能啟動穿梭艙。“之前穿梭艙啟動需要 5 分鍾,而且能量消耗大,現在有了新裝置,2 分鍾就能啟動,能耗還降低 40。” 小王檢查完設備,對江淺說。隨著一聲輕響,穿梭艙周圍泛起銀藍色光暈,順利完成從 1967 年到 1938 年的短途穿梭,全程平穩無顛簸。“太成功了!” 江淺看著穿梭艙落地,快步走上前,“以太序能轉換裝置的應用,讓時空旅行從‘可能’變成‘可行’,未來我們甚至能實現跨時空通勤。”
    隨著研究的深入,科研團隊還發現以太序能能 “修複時空裂痕”。在 1938 年一處曾被混沌能量破壞的時空裂痕處,小王引導以太序能覆蓋裂痕,原本扭曲的時空波動逐漸平穩,裂痕在銀藍色光芒中慢慢愈合。“之前修複時空裂痕需要大量序能,還容易留下後遺症,現在用以太序能,修複效率提升 50,而且不會對周圍時空造成影響。” 老陳感慨道,“這意味著以後再遇到時空異常,我們能更快、更安全地解決。”
    江淺站在實驗室的觀測窗前,看著科研人員和守護者們忙碌的身影 —— 有的在分析以太序能數據,有的在調試探測設備,有的在進行穿梭實驗。她手中握著一份《以太序能應用規劃》,上麵詳細記錄著未來的研究方向:深化以太序能特性研究、研發長距離時空穿梭艙、建立跨時空以太序能網絡。“以太序能的發現,不僅推動時空科學進入新階段,更讓人類探索時空的腳步邁得更遠。” 江淺輕聲說,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期待。
    夕陽透過觀測窗,灑在實驗室的地板上,與以太序能的銀藍色光芒交織在一起,仿佛預示著時空科學的未來,將在這份突破與探索中,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