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新秩序下的藝術繁榮景象

字數:2957   加入書籤

A+A-


    暮春的 1967 年藝術中心,一場 “跨時空藝術聯展” 正吸引著各時空的人們前來參觀。展廳入口處,1913 年畫家周墨的《地脈春耕圖》與 1967 與數字藝術家林曉的《時空流光》並列懸掛 —— 前者用傳統水墨勾勒出序能稻田的生機,青灰色的山巒間,農人牽著牛穿梭在田埂,筆墨間透著古樸的煙火氣;後者則以數字光影為媒,銀藍色的能量流在黑色畫布上交織,模擬出時空隧道的奇幻,傳統與現代藝術在此碰撞出驚豔的火花。
    “沒想到水墨畫能和數字藝術這麽和諧!”1938 年的戰地記者老張站在畫前,忍不住感歎。身旁的江淺笑著回應“新秩序打破了時空與藝術形式的界限,讓不同風格的創作能相互滋養,這才是藝術繁榮的模樣。” 展廳內,不時傳來參觀者的討論聲,有人駐足欣賞 1938 年雕塑家李剛的《守護》—— 用軍工鋼材打造的戰士雕像,手中卻捧著一束用桃木雕刻的序能花,剛硬與溫柔的對比,道盡了戰爭中的堅守與希望。
    繪畫領域的繁榮,隻是新秩序下藝術發展的一個縮影。在 1913 年的京城畫院,年輕畫家們正嚐試將現代科學元素融入傳統工筆畫。23 歲的阿雅握著毛筆,在絹布上細致描繪 “序能螢火蟲”,她先用淡墨勾勒蟲身,再以銀粉調和礦物顏料,讓螢火蟲翅膀在光線下泛出淡淡的藍光。“以前畫螢火蟲,隻用墨色表現明暗,現在加入序能元素,既保留了工筆畫的細膩,又多了幾分靈動。” 阿雅向導師周墨展示作品,眼中滿是期待。周墨點頭稱讚“藝術要跟著時代走,你們把時空科學的美融入傳統,才能讓老畫種煥新生。”
    音樂領域同樣百花齊放。1938 年的重慶音樂廳,一場 “跨時空交響音樂會” 正在上演。指揮家揮動 baton,1913 年的嗩呐、1938 年的手風琴與 1967 年的電子合成器共同奏響《山河共舞》。當嗩呐的高亢、手風琴的悠揚與電子樂的空靈交織在一起時,台下觀眾仿佛看到了 1913 年的田園、1938 年的戰場與 1967 年的都市在旋律中交融。演奏結束後,1913 年的嗩呐藝人老王激動地握住 1967 年電子樂手的手“沒想到咱們的老嗩呐能和你們的新樂器這麽合拍,以後咱們多合作,讓更多人聽聽這‘時空之聲’!”
    舞蹈藝術則在創新中傳遞情感。1967 年的舞蹈劇場,原創舞劇《時空織夢人》正在熱演。舞者們身著融合各時空元素的服飾,用肢體語言講述守護者修複時空裂痕的故事 —— 第一段舞蹈展現 1913 年的寧靜,舞者們以輕柔的舞步模擬農人耕種;第二段轉入 1938 年的緊張,急促的旋轉與跳躍再現戰士們的拚搏;第三段則用流暢的現代舞動作,呈現 1967 用科技修複時空的場景。
    演出結束後,觀眾席上的 1938 年老兵趙爺爺紅了眼眶“看到第二段舞蹈時,我仿佛又回到了戰場,那些年輕的舞者,跳的就是我們當年的樣子啊!” 舞者們謝幕時,主演小李說“我們走訪了三個時空,收集了很多真實故事,希望通過舞蹈,讓大家感受到不同時空人們的精神力量。”
    文學創作也湧現出大批優秀作品。1913 年的作家陳默,以序能農業發展為背景,寫下長篇小說《青禾記》,講述村民們通過科學種植改善生活的故事,書中既有對傳統農耕文化的描寫,又融入了現代科技元素,出版後在各時空引發熱議。1967 年的中學生小林讀完後,在讀後感中寫道“原來 1913 年的人們這麽有智慧,他們用傳統經驗結合新科技,讓我明白了‘傳承與創新’的意義。”
    1938 年的詩人王芳,則以戰地生活為素材,創作了詩集《烽火裏的春》,詩句中既有戰爭的殘酷,更有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其中一句 “哪怕炮彈炸碎了房屋,種子仍會在瓦礫中發芽”,成為各時空人們傳遞希望的名言。江淺在閱讀這本詩集時,忍不住感慨“好的文學作品,能跨越時空觸動人心,這就是藝術的力量。”
    為了讓藝術更好地走進大眾生活,各時空還頻繁舉辦各類文化活動。1913 年的 “序能文化節” 上,畫家現場作畫、藝人表演皮影戲、作家朗讀新作,吸引了上萬村民參與;1938 年的 “戰地藝術節”,戰士們與村民一起唱歌、跳舞,用藝術驅散戰爭的陰霾;1967 年的 “城市藝術周”,街頭塗鴉、露天音樂會、戲劇快閃等活動遍布大街小巷,讓整個城市變成了 “藝術舞台”。
    在 1967 年的街頭藝術現場,年輕畫家阿哲正趴在地上創作塗鴉,畫麵中,1913 年的古街、1938 年的戰士與 1967 連的摩天大樓融為一體。路過的小朋友們圍在一旁,嘰嘰喳喳地問“大哥哥,你畫的是不同時空的故事嗎?” 阿哲笑著點頭“是啊,你們看,不管在哪個時空,大家都在努力生活,這就是最值得畫的東西。”
    江淺在走訪各時空的藝術活動時,看到人們在藝術中交流、在創作中共鳴,心中滿是欣慰“新秩序為藝術發展了廣闊的舞台,藝術家們用作品反映生活、傳遞情感,讓不同時空的人們在藝術中相互理解、增進友誼。這種繁榮的藝術景象,不僅豐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更凝聚了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如今,各時空還在不斷搭建藝術交流平台,成立 “跨時空藝術聯盟”,為藝術家創作資金與展示機會;開設 “藝術普及課堂”,讓普通人也能學習繪畫、音樂、舞蹈;舉辦 “青少年藝術大賽”,培養年輕一代的藝術素養。在藝術的滋養下,各時空的人們精神生活愈發豐富,社會也充滿了向上向善的活力,一幅 “人人愛藝術、處處有文化” 的美好畫卷,正在新秩序下徐徐展開 。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