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新時空下的科技創新競賽
字數:3411 加入書籤
盛夏的 1967 年科技會展中心,彩旗飄揚,人頭攢動。首屆 “跨時空科技創新競賽” 在此拉開帷幕,來自 1913 年、1938 年、1967 年的 101novel.com0 多支參賽隊伍齊聚一堂,帶著各自的創新成果角逐獎項。會展中心內,展台依次排開,時空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的創新產品琳琅滿目,閃爍的燈光與科技感十足的裝置交相輝映,空氣中都彌漫著創新的氣息。
江淺作為競賽組委會主任,站在開幕式主席台上,看著台下充滿朝氣的參賽者,笑著說道“這次競賽打破了時空的界限,讓不同時空的智慧碰撞出火花。希望大家在比拚中相互學習,用科技創新為各時空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話音剛落,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參賽選手們眼中滿是期待與鬥誌。
時空技術展區內,1913 年的 “序能星門優化團隊” 吸引了眾多目光。他們研發的 “智能序能調節裝置”,能根據時空能量波動自動調整星門的能量輸出,使星門開啟的穩定性提升 40。團隊負責人、年輕的序能工程師阿明,正拿著裝置模型向觀眾演示“大家看,這個裝置內置了能量感應芯片,一旦檢測到時空能量紊亂,就會立刻發出預警並自動調節參數,之前我們在 1913 年的霧靈山星門測試時,成功避免了三次能量過載。”
一旁,1967 年的 “時空穿梭艙升級團隊” 不甘示弱,他們展示的 “超光速穿梭輔助係統”,通過優化以太序能的轉化效率,將穿梭艙的速度提升了 2 倍,且能耗降低 30。團隊成員小李指著屏幕上的模擬動畫“有了這個係統,從 1967 年到 1913 年的穿梭時間能從 5 分鍾縮短到 2 分鍾,而且更節能。我們還加入了緊急避險功能,遇到時空亂流能自動切換安全航道。”
阿明和小李在展台前交流起來,阿明好奇地問“你們的係統能適配 1913 年的星門嗎?我們的調節裝置要是能和你們的係統結合,說不定能讓時空穿梭更高效。” 小李眼睛一亮“我們正想找適配不同時空星門的方案,賽後咱們好好聊聊,說不定能搞個聯合研發!”
人工智能展區的競爭同樣激烈。1938 年的 “戰地智能輔助團隊” 帶來的 “傷員定位救援機器人”,堪稱戰場上的 “生命守護者”。這款機器人搭載了紅外探測和語音識別技術,能在複雜的戰場環境中快速定位受傷士兵,還能通過語音指令與後方醫療團隊實時溝通,傳遞傷員的生命體征數據。團隊成員、曾是戰地護士的小張,向評委演示機器人的操作“隻要按下啟動鍵,機器人就能以每小時 8 公裏的速度在戰壕中穿梭,續航時間長達 12 小時,在 1938 年的華北戰場測試時,它幫助我們在 30 分鍾內找到了 5 名被困傷員。”
1967 年的 “家庭服務 ai 團隊” 則退出了 “全能家政機器人”,不僅能完成打掃、做飯等家務,還能通過人臉識別判斷家庭成員的情緒,播放舒緩的音樂或講笑話緩解壓力。機器人現場表演了切菜、燉湯的技能,動作精準流暢,引得觀眾陣陣驚歎。團隊負責人笑著說“我們在機器人的芯片中植入了 1000 多道菜譜和 101novel.com0 多種情緒安撫方案,以後它還能連接社區醫療係統,為老人健康監測服務。”
新能源展區內,1913 年的 “序能農業能源團隊” 研發的 “地脈能量采集器” 讓人眼前一亮。采集器通過深埋地下的感應探頭,吸收地脈中的序能,轉化為電能和熱能,一台采集器能滿足 10 戶家庭的日常用電需求。團隊成員老周指著采集器旁的電表“這是我們在村裏安裝的試點設備,運行半年來,從未出現過斷電,而且完全零汙染,比燒煤、燒油劃算多了。”
1967 年的 “太陽能序能融合團隊” 展示的 “高效太陽能序能轉換板”,更是將新能源技術推向了新高度。轉換板不僅能吸收太陽能,還能捕捉空氣中的遊離序能,轉換效率比傳統太陽能板高 50。團隊工程師陳工介紹“我們在轉換板表麵塗了一層特殊的序能感應膜,即使在陰天,也能通過吸收序能維持供電。目前,這種轉換板已在 1967 年的部分社區安裝,受到居民的廣泛好評。”
競賽期間,除了成果展示,還設置了 “現場競技” 環節。在時空技術競技賽中,各團隊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對模擬的 “星門能量紊亂” 故障進行修複。1913 年的阿明團隊憑借對序能調節裝置的熟練操作,僅用 8 分鍾就穩定了星門能量;1967 年的小李團隊則通過超光速穿梭輔助係統,快速模擬出避險路線,兩隊並列獲得該環節冠軍。
頒獎儀式上,江淺為獲獎團隊頒發證書和獎杯。拿到 “時空技術創新金獎” 的阿明和小李,激動地握手擁抱。阿明說“這次競賽讓我們看到了不同時空的技術優勢,回去後我們就啟動聯合研發,爭取早日推出更先進的時空穿梭技術。” 小李點點頭“這才是競賽的意義,不是輸贏,而是共同進步!”
除了技術交流,競賽還促進了各時空的產業合作。1938 年的 “戰地智能輔助團隊” 與 1967 年的科技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將 “傷員定位救援機器人” 量產,投入到 1938 年的戰後救援和 1967 年的應急救援中;1913 年的 “地脈能量采集器” 技術,被 1967 年的新能源企業引進,計劃在 1913 年建設大型地脈能量電站,為更多村民清潔能源。
競賽落幕時,江淺看著參賽者們相互交換聯係方式、暢談合作計劃,感慨地說“科技創新競賽就像一個紐帶,把不同時空的智慧凝聚在一起。這些創新成果不僅能推動科技發展,更能改善人們的生活,為社會進步源源不斷的動力。”
如今,“跨時空科技創新競賽” 已成為各時空的年度盛事,越來越多的科研團隊、企業和個人參與其中。競賽催生的一項項創新技術,正逐漸應用到各時空的生產生活中1913 年的農田裏,智能農業設備讓糧食產量大幅提升;1938 年的工廠中,智能生產機器人提高了生產效率;1967 年的城市裏,新能源汽車穿梭在街頭,綠色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中,各時空正攜手邁向更智能、更美好的未來 。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