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新時空的美好展望與持續發展
字數:3514 加入書籤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 1967 連時空樞紐中心的玻璃穹頂,灑在 “跨時空發展論壇” 的會場上。來自 1913 年、1938 以及全球各地的代表們圍坐在一起,桌上擺放著的 “時空發展沙盤”,清晰勾勒出各領域的未來規劃 —— 銀色的線路代表科技合作,金色的區域象征文化繁榮,綠色的版塊寓意生態保護,三者交織成一張覆蓋所有時空的發展網絡。江淺站在沙盤前,手中的激光筆照亮沙盤中央的 “時空共同體” 標識,笑著說“今天,我們不談過去的挑戰,隻聊未來的可能。在新時空的曙光裏,每個時空都是發展的參與者,更是成果的共享者。”
科技領域的持續突破,始終是新時空發展的核心動力。1913 年的序能實驗室裏,年輕的工程師阿明正與 1967 年的科研團隊視頻連線,屏幕上顯示著 “時空能量穩定器” 的最新設計圖紙。“我們在設備中加入了 1938 年戰地能量調節技術,能將時空波動的誤差控製在 0001 秒內,下次測試邀請你們來 1913 年的霧靈山星門現場指導!” 阿明興奮地揮舞著手中的草圖。1967 年的科研負責人李教授笑著回應“沒問題!我們還研發了‘時空數據共享雲平台’,以後各時空的實驗數據都能實時同步,像 1913 年的序能農業數據、1938 年的工業節能參數,都能為跨時空科技研發支撐。”
不久後,由三個時空聯合研發的 “第二代時空穿梭艙” 成功下線。這款穿梭艙不僅速度提升了 3 倍,還搭載了 “生態能源係統”—— 利用 1913 年的地脈序能、1938 年的餘熱回收技術和 1967 年的太陽能轉化技術,實現全程零碳排放。在首航儀式上,1938 年的退伍軍人老趙作為首批乘客,激動地說“當年打仗時哪敢想,能坐著這麽先進的穿梭艙去其他時空!這科技不僅方便了咱們,還不汙染環境,真是給子孫後代留了福!”
文化繁榮是新時代發展的一抹亮色。1913 年的蘇州園林裏,一場 “跨時空文化創作營” 正在進行1913 年的剪紙藝人周奶奶教 1967 年的設計師們剪 “序能符文”,1938 年的川劇演員趙師傅向 1913 年的戲曲學員傳授 “變臉” 技巧,1967 年的動漫團隊則用 3d 技術,將傳統故事改編成適合年輕人的動畫短片。“我們要把這些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文創,讓老手藝在年輕人中‘活’起來!”1967 年的設計師小林,舉著剛完成的 “剪紙主題動漫分鏡” 說。周奶奶湊過去一看,畫麵裏的瑞獸剪紙會動,還帶著序能光芒,笑著誇讚“這樣一改,咱們的剪紙不僅能貼在窗戶上,還能在屏幕上跑,真好!”
如今,各時空已聯合打造 “文化傳承數字庫”,收錄了剪紙、川劇、木雕等 101novel.com0 多項傳統技藝的教學視頻和創作案例,通過互聯網向全球傳播。在 1938 年的重慶老街,新開的 “時空文創店” 裏,融合各時空元素的文創產品琳琅滿目印有川劇臉譜的序能書簽、刻著戰地故事的桃木擺件、融入傳統紋樣的智能手環,每天都吸引大批遊客前來購買。店主笑著說“這些產品既保留了老味道,又有新創意,賣得比預想中還好,不少外國遊客還專門來批量訂購呢!”
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是新時代發展的堅實基礎。1938 年的戰後工業區,在 1913 年的序能農業技術和 1967 年的智能管理係統支持下,已轉型為 “生態產業園”園區裏的工廠采用 1967 年的清潔生產技術,廢水、廢氣經處理後達標排放;周邊農田種植 1913 年的序能水稻,既提高了產量,又能淨化土壤;園區還為 1938 年的返鄉士兵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實現就業。“以前這裏到處是廢棄廠房,現在變成了又能生產又能種地的好地方,我們不僅找到了工作,收入也比以前高多了!”1938 年的村民王嬸,拿著剛領到的工資單說。
各時空還建立了 “跨時空互助基金”,用於支持貧困地區發展1913 年向 1938 年捐贈節能農具,幫助改善農業生產;1967 年為 1913 有的偏遠村莊建設通信基站,讓村民們能通過互聯網銷售農產品;1938 年則向其他時國分享戰後重建經驗,幫助受災地區快速恢複生產。在 1913 年的霧靈山腳下,村民們通過 “時空電商平台”,把序能大米、手工剪紙賣到了 1967 聯和國外,年收入翻了一番。“以前咱們的東西再好,也隻能在本地賣,現在有了互助基金建的平台,全國各地甚至外國朋友都能買到,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 村民老周笑著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可持續發展與生態保護,是新時代發展的長遠追求。1913 年的霧靈山上,各時空聯合組建的 “生態守護隊” 正在巡邏隊員們帶著 1967 年的智能監測設備,監測動植物生長情況;用 1938 年的植樹技術,在荒山種下耐旱的樹苗;靠 1913 年的序能驅蟲法,減少農藥使用,保護土壤環境。“你看這山上,以前因為亂砍濫伐,不少地方光禿禿的,現在樹多了,小鳥也回來了,空氣都比以前清新!” 隊長指著遠處的密林說。
為了更好地保護生態,各時空還共同製定了 “時空生態公約”,明確了森林保護、水資源利用、碳排放控製等方麵的標準,並建立了 “跨時空環保執法隊”,嚴厲打擊破壞環境的行為。在 1967 年的城市裏,“綠色生活” 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市民們主動踐行垃圾分類,出門優先選擇共享單車或新能源汽車,小區裏隨處可見太陽能路燈和雨水回收係統。“保護環境不是一句空話,要從每天的小事做起,這樣我們的家園才能一直這麽美!”1967 年的小學生蘇曉,一邊給小區的綠植澆水一邊說。
江淺在考察新時空發展情況時,看到 1913 年的農田裏稻浪翻滾,1938 年的產業園機器轟鳴,1967 年的城市裏綠意盎然,感慨地說“新時空的發展,不是某一個時空的單打獨鬥,而是大家攜手並肩,在科技、文化、經濟、生態等各個領域共同發力。隻要我們繼續保持這份合作的初心,堅持可持續發展,人類文明一定能在時空的長河中,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夕陽西下,1967 年的時空樞紐中心燈火漸起,穿梭艙在不同時空之間有序往返,像一條條紐帶,連接著過去、現在與未來。在新時空的曙光裏,各時空的人們正以開放、包容、合作的姿態,共同書寫著發展的新篇章,朝著更加美好、和諧、可持續的未來穩步前行 。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