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時空科學研究院的成立
字數:3485 加入書籤
深秋的 1967 年科技園區,一座形似 “星門” 的建築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 這是各時空聯合打造的時空科學研究院,建築外牆鑲嵌著 1913 年的桃木石材與 1967 年的特種玻璃,正門上方的 “時空科學研究院” 牌匾,由 1938 年的軍工鋼材鍛造而成,鐫刻的文字在陽光下泛著銀藍色的序能光澤。今天,研究院落成儀式在此舉行,來自 1913 年、1938 年、1967 年的頂尖科研人才與守護者齊聚門前,臉上滿是期待與自豪。
江淺作為研究院發起人與首任院長,站在台階上,看著人群中熟悉的麵孔 ——1913 年的序能研究泰鬥周老先生,手中還握著那本泛黃的《地脈序能圖譜》;1938 年的戰地星門修複專家趙工程師,胸前別著當年搶修星門時獲得的勳章;1967 年的時空能量計算權威李博士,懷裏抱著剛打印好的 “時空模型參數表”。“從今天起,這裏將成為探索時空奧秘的‘橋頭堡’,” 江淺的聲音鏗鏘有力,“我們打破時空界限,匯聚智慧與力量,既要解開過去的謎題,更要為人類未來開辟新的可能。”
走進研究院內部,各類先進設施讓人驚歎。一層的 “時空數據中心” 裏,數十台超級計算機日夜運轉,屏幕上跳動著各時空的地脈能量數據、星門運行參數和時空波動曲線。1967 年的數據工程師小張正調試係統,他指著屏幕對身旁 1913 年的學徒阿明說“這些數據來自咱們在三個時空布設的 101novel.com0 多個監測點,能實時捕捉時空能量的細微變化,以後你跟著我學習數據建模,就能從這些曲線裏發現規律。” 阿明瞪大雙眼,看著屏幕上不斷刷新的數據,興奮地說“以前在學堂裏隻能靠書本推測,現在有了這麽多真實數據,一定能更快掌握序能運行的奧秘!”
研究院的核心區域,是位於三層的 “跨時空實驗室”。這裏分為序能應用、星門技術、時空穩定三個研究區,每個區域都配備了融合各時空優勢的實驗設備。在序能應用區,1913 年的周老先生正與 1967 年的材料專家合作,研究 “序能晶體的高效提純技術”。實驗室裏,周老先生用傳統的 “地脈引能法”,將桃木導管插入特製的能量容器,1967 年的專家則啟動 “低溫等離子提純儀”,通過精準控製溫度與壓力,去除晶體中的雜質。“老祖宗的方法能精準引導序能,現代技術能高效提純,兩者結合,晶體純度能提升 30!” 周老先生看著儀器上顯示的純度數值,欣慰地說。1967 年的專家也笑著回應“您的‘地脈引能法’幫我們解決了提純時能量流失的難題,這就是跨時空合作的魅力!”
星門技術研究區裏,1938 年的趙工程師正帶領團隊拆解一台退役的老式星門控製器。“這是 1938 年華北戰場用過的設備,當年為了讓它在炮火中穩定運行,我們在內部加了三層防護鋼板,” 趙工程師一邊拆卸,一邊向年輕科研人員講解,“但現在看來,這種設計太笨重,你們能不能用 1967 年的輕量化材料,重新設計防護結構?”1967 年的機械設計師立刻拿出平板電腦,快速繪製出三維模型“我們可以用碳纖維複合材料,重量比鋼板輕 60,防護性能還能提升 101novel.com,下周就能做出樣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位於實驗室中央的 “時空模擬艙”—— 這是由三個時空聯合研發的巨型設備,艙體直徑 10 米,內部能模擬不同時空的能量環境,從 1913 年的地脈強輻射區,到 1938 年的戰地時空亂流,再到 1967 年的星際能量場,都能精準還原。此刻,1967 年的李博士正帶領團隊進行 “時空穿梭路徑優化” 實驗,艙內模擬著從 1913 年到 1967 年的時空通道,屏幕上顯示著穿梭艙在不同能量節點的運行狀態。“之前穿梭時,在 1938 年的能量斷層區總會出現 05 秒的延遲,” 李博士指著屏幕上的波動曲線說,“現在我們加入 1913 年的序能緩衝技術,看看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隨著實驗啟動,穿梭艙模型在模擬通道中平穩運行,當經過能量斷層區時,延遲時間縮短到 001 秒。“成功了!” 團隊成員們歡呼起來,1913 年的科研人員激動地說“沒想到我們的序能緩衝技術,能幫 1967 年解決這麽關鍵的問題!”
研究院不僅聚焦前沿研究,還注重培養年輕科研力量。每周三下午,“跨時空學術沙龍” 都會如期舉行,老專家們帶著年輕學徒,圍繞研究中遇到的難題展開討論。在一次沙龍上,1938 年的年輕研究員小林提出疑問“為什麽在 1938 年的某些戰場遺址,時空能量會出現異常波動?”1913 年的周老先生沉思片刻,拿出《地脈序能圖譜》“這可能和當年炮火破壞了地脈節點有關,你們可以去遺址周邊布設監測點,對比我書中記載的百年前地脈分布數據,或許能找到答案。” 小林立刻按照建議製定研究計劃,三個月後,果然在遺址下方發現了受損的地脈節點,為後續的時空修複了關鍵依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院的成果不斷湧現。由序能應用團隊研發的 “高效序能發電設備”,結合了 1913 年的地脈引能技術與 1967 年的能量轉換技術,發電效率比傳統設備提升 50,已在 1913 年的村莊和 1938 年的戰後重建區推廣使用;星門技術團隊設計的 “模塊化星門控製器”,能根據不同時空的能量環境靈活調整參數,讓星門的維護成本降低 40,安全性大幅提升;時空穩定團隊開發的 “時空波動預警係統”,可提前 24 小時預測時空能量異常,為各時空的生產生活了安全保障。
在研究院落成一周年慶典上,江淺看著展示牆上的一項項成果,感慨地說“這些成果的背後,是不同時空科研人員的心血與智慧。時空科學研究院不僅是一個科研機構,更是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橋梁。” 慶典上,1913 年的阿明已能獨立完成序能晶體提純實驗,1938 年的小林發表了關於戰場遺址時空能量的研究論文,1967 年的年輕工程師們則展示了最新研發的 “小型化時空監測儀”。
夕陽下,研究院的 “星門” 造型建築被染成金色,實驗室裏依舊燈火通明,科研人員們還在為解開更多時空奧秘而努力。在這座跨越時空的科研殿堂裏,智慧不斷碰撞,創新持續湧現,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力量,也讓探索時空的腳步,向著更遙遠的未來堅定前行 。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