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時空社區的構建與發展

字數:3690   加入書籤

A+A-


    初秋的清晨,1967 年的 “時空家園” 社區裏,晨霧還未散盡,孩子們就已經在社區廣場上追逐嬉戲。這座融合了 1913 年、1938 年、1967 年時空元素的社區,灰瓦白牆的建築風格帶著 1913 年古鎮的韻味,街道旁的智能路燈采用 1938 年戰地能源回收技術,家家戶戶的陽台都安裝著 1967 年的微型時空能量采集器。江淺穿著舒適的休閑裝,沿著社區的青石板路漫步,看著居民們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場景,嘴角揚起笑意 —— 這正是她推動構建時空社區的初衷讓不同時空背景的人們,在同一個空間裏交融共生。
    社區中心的 “時空文化展示區” 是最熱鬧的地方。展示區分為 “時光長廊” 和 “文化工坊” 兩部分,“時光長廊” 的牆壁上,掛滿了各時空的老照片和文物複製品1913 年序能學堂村的農耕場景、1938 年戰地守護者修複星門的珍貴影像、1967 年時空科學研究院的早期照片,每張照片旁都配有智能講解屏,掃碼就能收聽背後的故事。一大早,1913 年搬來的周奶奶就帶著孫子阿明在長廊裏駐足,指著一張 1913 年的地脈祭祀照片說“你看,這是爺爺當年參加祭祀的樣子,那時候大家都靠地脈能量種地,哪像現在這麽方便喲。” 阿明盯著講解屏裏播放的 1967 看智能灌溉視頻,好奇地問“奶奶,現在種地不用靠天了嗎?這機器真能讓莊稼長得更好?” 旁邊 1967 年的社區誌願者小林聽到了,笑著走過來“阿明,這是時空能量灌溉係統,能根據土壤濕度自動澆水,比以前人工灌溉省水多啦!下午科技體驗中心有演示活動,我帶你去看看好不好?” 阿明興奮地拍手“好呀好呀!”
    “文化工坊” 裏,每天都有不同的時空文化體驗活動。周一到周三是傳統技藝體驗,1913 年的剪紙藝人張阿姨、1938 年的布藝傳承人李嬸會在這裏教大家做手工;周四到周日則是現代文化活動,1967 年的數字藝術老師會帶居民們製作時空主題的短視頻。這天是周二,張阿姨正教一群孩子剪 “時空瑞獸”,她手裏的紅紙在剪刀下翻飛,很快就剪出一隻帶著 1913 年地脈符文的瑞獸。“剪瑞獸的耳朵要尖一點,這樣才顯得有精神,符文的線條要流暢,代表能量在流動。” 張阿姨耐心地指導著,1938 年搬來的小虎學得格外認真,他剪到瑞獸的尾巴時,不小心剪歪了,沮喪地噘起嘴。張阿姨摸了摸他的頭“沒關係,咱們在尾巴上補個小太陽,就像 1938 年戰場上的朝陽,多好看呀!” 小虎眼睛一亮,立刻拿起剪刀修改,不一會兒,一隻帶著 “朝陽尾巴” 的瑞獸就完成了,他舉著作品跑向旁邊的媽媽“媽媽你看,這是我剪的時空瑞獸,張阿姨說它能守護我們!”
    社區的 “科技體驗中心” 是年輕人和孩子們的最愛。體驗中心分為 “時空科技展示區”“互動實驗區” 和 “未來暢想區”,裏麵擺放著 1967 連最新研發的時空科技產品,還有適合居民體驗的簡易實驗設備。在 “時空科技展示區”,1967 年的科研人員小王正在給居民們演示 “時空能量台燈”“這盞燈不用插電,靠吸收空氣中的遊離時空能量就能發光,晚上看書特別護眼,而且特別環保。”1913 年的居民王大叔湊上前,仔細打量著台燈“不用插電?那陰天怎麽辦?” 小王笑著按下台燈底座的按鈕,燈柱上立刻顯示出能量值“大叔您看,這裏顯示的是剩餘能量,就算連續陰天一周,台燈也能正常使用。我們還設計了 b 接口,應急的時候也能充電。” 王大叔點點頭“這東西好!既省錢又方便,我也想給家裏買一盞。”
    “互動實驗區” 裏,孩子們正圍著 “時空沙漏” 實驗裝置忙碌。這個裝置能模擬不同時空的時間流速,通過調整沙漏裏的 “時空沙”,可以看到沙子流動速度的變化。1938 年的小女孩莉莉和 1967 年的小男孩小宇正合作調整裝置,莉莉想讓沙子流得慢一點,模擬 1913 年悠閑的時光;小宇則想讓沙子流得快一點,體驗 1967 很忙碌的生活。兩人調了好幾次都沒成功,急得滿頭大汗。這時,社區的科技輔導員走過來,耐心地說“調整‘時空沙’的密度要和沙漏的傾斜角度配合,你們試試把沙漏傾斜 30 度,再把沙子密度調低一點。” 按照輔導員的指導,兩人再次嚐試,沙子果然慢慢流動起來,莉莉開心地拍手“成功了!這樣就能看到 1913 年的時間是什麽樣子了!”
    “教育活動場所” 則是社區居民學習提升的好去處。這裏每周都會舉辦 “時空科學講座”“文化禮儀課堂”“親子閱讀會” 等活動,邀請各時空的專家和誌願者授課。周三晚上的 “時空科學講座”,1967 年的天文專家李教授正在給居民們講 “時空星座與地脈能量的關係”“大家知道嗎?1913 年霧靈山的地脈節點,和夜空中的獵戶座在每年冬至會形成能量共鳴,這時候種植的序能稻產量特別高。” 台下,1913 年的農民周大伯聽得格外認真,他舉手提問“李教授,那我們怎麽知道什麽時候是能量共鳴的時候?有沒有簡單的判斷方法?” 李教授笑著說“當然有!我們編了一本《時空農時手冊》,裏麵詳細標注了每個月不同星座與地脈能量的對應關係,還配有簡單的觀測方法,講座結束後大家可以到前台領取。” 周大伯高興地說“太好了!有了這本手冊,明年我們就能根據星座安排種地了,肯定能有好收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除了固定的設施和活動,時空社區還會定期舉辦 “時空文化節”“鄰裏互助日” 等特色活動,促進不同背景居民之間的交流。每年秋天的 “時空文化節”,社區裏會擺滿各時空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藝品,居民們穿著不同時空的服飾,載歌載舞。1913 年的周奶奶會帶來親手做的序能稻糕,1938 年的趙爺爺會展示戰地剪紙,1967 有的年輕人則會表演時空主題的街舞。去年的文化節上,1913 年的阿明和 1967 年的小宇還合作表演了一個小品,講述兩個時空的孩子通過時空社區成為好朋友的故事,逗得台下觀眾哈哈大笑。
    江淺在一次 “鄰裏互助日” 活動中,看到 1913 年的居民教 1967 年的年輕人做傳統醬菜,1967 年的居民幫 1938 年的老人調試智能家電,不同時空的人們像一家人一樣互幫互助,心中滿是欣慰。她對身邊的社區主任說“你看,時空社區不僅是一個居住的地方,更是一個充滿溫度的大家庭。在這裏,大家互相學習、彼此包容,形成了濃厚的時空文化氛圍,這正是推動時空文化傳播最堅實的基層力量。”
    夕陽西下,時空社區的路燈漸漸亮起,暖黃色的燈光灑在青石板路上,映出居民們散步、聊天的身影。“時光長廊” 裏,還有居民在認真觀看老照片;“科技體驗中心” 的窗戶裏,傳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文化工坊” 的燈光下,張阿姨還在教最後幾個孩子剪剪紙。這座融合了不同時空元素的社區,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時光的長河中,散發著溫暖而持久的光芒,讓時空文化在鄰裏的交融中,不斷傳承、發展,走向更遠的未來 。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