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永恒守護的延續與未來展望
字數:3764 加入書籤
暮色中的 1967 年時空監測總部,巨大的環形屏幕上,無數綠色光點均勻分布在全球時空地圖上 —— 這是遍布各地的時空穩定監測站,正實時傳輸著能量波動數據。江淺穿著繡衣 “時空守護” 標識的深藍色製服,站在屏幕前,指尖劃過代表 1913 年霧靈山、1938 年戰地遺址、1967 年科技城的光點,輕聲說“幾十年前,我們還在為時空能量紊亂導致的災害焦慮,如今,這些穩定的綠色,就是全體人類共同守護的成果。”
身旁的年輕監測員小林,正對照著曆史數據手冊感慨“江主任,您看 1938 年的戰地區域,當年因戰火和能量波動,每月都會出現 35 次時空異常,現在全年異常次數不超過 2 次,還都是輕微波動,很快就能通過調節裝置平複。” 江淺點頭,目光落在屏幕角落一個閃爍的金色光點上“那是‘全球時空守護聯盟’的核心監測站,匯聚了各國的技術和數據,正是這種跨越國界的協作,讓我們守住了時空穩定的底線。”
此時,聯盟總部的視頻會議正在進行,來自 1913 年霧靈鎮的周大叔、1938 年戰地遺址的守護者後裔、1967 年的科研專家們在線上齊聚。周大叔舉著手中的 “地脈能量監測儀”,笑著說“現在我們村裏的年輕人,都會用這玩意兒監測地脈,還自發成立了‘青年守護隊’,每天巡邏,保護地脈節點周邊環境。守護時空,早就成了咱們生活的一部分!”1938 年戰地遺址的管理員張姐,展示著遺址新建成的 “時空防護欄”“這是用 1967 年的能量防護技術做的,既能防止人為破壞,又能穩定周邊能量場,來參觀的遊客都會主動加入‘守護承諾’簽名活動,承諾不觸碰文物、不幹擾能量場。”
永恒守護的理念,早已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在學校,“時空守護” 成為必修課,孩子們通過 “小小守護者” 實踐活動,學習辨認時空能量節點、參與社區環境維護;在企業,“綠色時空生產” 成為共識,工廠主動采用時空節能技術,減少對環境和時空能量的影響;在社區,居民們自發組建 “時空矛盾調解隊”,不僅調解鄰裏糾紛,還會及時上報可能影響時空穩定的異常情況。
1967 年實驗學校的操場上,五年級學生們正在開展 “時空尋寶” 活動 —— 老師在校園裏標記出模擬的 “時空能量節點”,孩子們需要通過觀察植物生長狀態、測量溫度變化,找出這些 “節點” 並掛上 “守護牌”。小宇拿著溫度計,在花壇邊認真記錄數據“老師說,植物長得特別好的地方,可能就是能量穩定的節點,我們要保護好這裏,不能隨便踩踏。” 他的同桌朵朵,正小心翼翼地將寫有 “守護時空,從我做起” 的木牌掛在樹枝上,抬頭對老師說“我們以後每天都來檢查,不讓垃圾靠近這些‘節點’!”
在 “時空智造” 工廠,車間主任王師傅正帶著工人調試新安裝的 “時空能量回收裝置”。“以前生產過程中浪費的能量,現在能通過這個裝置回收,不僅節省電費,還能減少對周邊時空能量場的幹擾。” 王師傅指著裝置屏幕上跳動的數字,對前來考察的江淺說,“我們還製定了‘時空友好生產準則’,每個工人上崗前都要學習,確保生產全過程不影響時空穩定。” 江淺看著車間裏有序運轉的設備,感慨道“企業主動承擔守護責任,才是長久之道。未來,我們會把你們的經驗推廣到更多工廠。”
展望未來,在時空科學的引領下,人類探索未知的腳步從未停止。在 1967 年的深空探測中心,科研人員正在調試 “時空望遠鏡”,它能穿透時空壁壘,觀測到更遙遠星係的時空形態。“我們希望通過它,找到時空形成的原始能量信號,解開‘時空起源’的謎題。” 首席科學家李博士指著屏幕上模糊的星雲圖像說。江淺看著圖像,眼中滿是期待“探索未知是守護的基礎,隻有更了解時空,才能更好地守護它。但一定要記得,探索必須建立在倫理規範之上,不能為了求知而破壞時空平衡。”
為了讓守護機製更完善,全球專家正在共同研發 “時空智能預警係統”。這套係統整合了曆史數據、實時監測信息和 ai 預測算法,能提前 72 小時預測可能出現的時空異常,並自動生成應對方案,推送給相關區域的守護者和管理部門。在係統測試現場,工程師小張模擬了一次 1913 年霧靈山的能量波動,係統瞬間發出預警,同時顯示出 “啟用周邊 3 個調節裝置、組織人員疏散周邊遊客” 的應對步驟。“以前靠人工監測,往往要等異常出現後才反應,有了這個係統,我們能變‘被動應對’為‘主動預防’。” 小張興奮地說。江淺補充道“還要建立‘全球守護人才庫’,把各國的技術專家、民間守護者都納入進來,遇到緊急情況,能快速調配人力和資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國際合作的深化,將為時空守護注入更多力量。“全球時空生態銀行” 的籌備工作正在推進,各國可將本國的時空生態保護成果轉化為 “生態積分”,積分既能用於兌換先進的守護技術,也能在國際合作項目中獲得優先參與權。巴西環境部長在籌備會議上表示“我們亞馬遜雨林的守護者團隊,積累了豐富的原生地脈保護經驗,希望能通過‘生態銀行’,和其他國家交環時空能量調節技術,共同保護全球雨林生態。” 江淺回應“生態銀行不僅是技術和經驗的交換平台,更是責任共擔的紐帶,讓每個國家都能在守護中發揮優勢,獲得回報。”
在文化領域,“時空文化基因庫” 計劃已啟動,各國正將本土的時空文化傳統、守護者故事、非遺技藝等錄入數據庫,通過數字技術永久保存,並向全球開放。1913 年霧靈鎮的蘇繡藝人周奶奶,帶著自己繡有地脈符文的作品,專程來到基因庫采集現場“這些符文裏藏著我們老祖宗守護地脈的智慧,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也要讓子孫後代永遠記得。” 江淺握著周奶奶的手說“文化是守護的靈魂,隻要這些智慧代代相傳,永恒守護就有了不竭的動力。”
在一次 “全球時空守護大會” 上,江淺站在台上,身後的屏幕播放著各地守護者的身影1913 年的村民在田間維護地脈節點,1938 年的誌願者在遺址清理垃圾,1967 年的科研人員在實驗室調試設備……“永恒守護,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每個普通人的日常行動;不是一代人的任務,而是代代相傳的承諾。” 江淺的聲音通過麥克風傳遍會場,“未來,我們會繼續在科技上創新,在合作中攜手,在文化中傳承,讓時空的穩定與發展,為人類文明的延續保駕護航。”
大會結束後,江淺來到會場外的廣場,看到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年齡段的人們,正在 “永恒守護承諾牆” 上簽名。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女孩,在媽媽的幫助下,用稚嫩的筆跡寫下自己的名字,抬頭對江淺說“阿姨,我長大也要當守護者,保護我們的家!” 江淺蹲下身,笑著給小女孩戴上一枚 “小小守護者” 徽章“好孩子,守護的接力棒,以後就交給你們啦!”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 “時空守護” 紀念碑上,碑身上刻著來自不同時空、不同語言的 “守護” 二字。遠處,1913 年的稻田泛起金色的波浪,1938 年的戰地遺址開滿鮮花,1967 年的城市燈火漸次點亮。在時光的長河中,永恒守護的火種永不熄滅,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為了更美好的未來,堅定地走下去 。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