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學者的出現

字數:6962   加入書籤

A+A-


    離開玄門城後,許遜決定前往傳說中的"無塵穀",那裏是山海大陸知名的隱士聚居地,或許能找到真正懂《德道經》的高人。
    無塵穀位於山海大陸西部的一片連綿群山中,四季雲霧繚繞,路徑隱蔽,非有緣人不能尋得。許遜按照從玄門城一位長者那裏得到的線索,翻越了三座大山,穿過兩片密林,終於在第七日的黃昏時分,來到了無塵穀的入口。
    穀口處是一道窄小的山縫,僅容一人通過。穿過山縫,眼前豁然開朗,一片仙境般的山穀展現在許遜眼前:穀中溪水潺潺,花木繁茂,幾座茅屋散落其間,炊煙嫋嫋,宛如畫卷。
    許遜沿著小路向穀內走去,不久便遇到一個正在溪邊釣魚的老者。老者身著粗布衣衫,蒼顏白發,身形瘦削,卻麵色紅潤,目光炯炯有神。
    "晚輩許遜,拜見前輩。"許遜恭敬地行禮。
    老者笑道:"無需多禮。能尋到無塵穀,說明你與此地有緣。來此有何貴幹?"
    許遜坦誠相告:"晚輩尋訪能解讀《德道經》的高人。聽聞無塵穀中隱居著許多飽學之士,特來請教。"
    老者聞言,眉頭微皺:"《德道經》非同小可,尋常人難以參透其中奧義。你為何要解讀此書?"
    這個問題,許遜已被問過多次,但每次他都會根據對方的態度和立場給出不同的回答。麵對這位氣度不凡的老者,許遜決定說出部分實情:"晚輩體內有一股特殊力量,與《德道經》似有共鳴。若能解讀此書,或可更好地掌控這股力量,用於正道。"
    老者意味深長地看了許遜一眼:"力量本無正邪,關鍵在於使用者的心性。你現在可能隻想著如何掌控力量,卻不知道最重要的是掌控自己的心。"
    許遜若有所思:"前輩是說,修行的根本在於修心?"
    "正是。"老者點頭,"《德道經》的核心不在於教人如何獲取力量,而在於教人如何在擁有力量的同時,保持內心的純淨和對道的敬畏。"
    這番話與雲無心的觀點不謀而合,讓許遜心中一震。他認真思考著老者的話,覺得似乎觸及到了一些深刻的真理。
    老者見許遜陷入沉思,微微一笑:"無塵穀中的確有人精通《德道經》,但他們不輕易收徒。若想得到指點,需先過"三關"。"
    "什麽三關?"許遜問道。
    "心性關、智慧關、情感關。"老者說道,"心性關考驗你的品格,智慧關考驗你的智慧,情感關則考驗你對真摯情感的理解和珍視。唯有三關俱過,方可見到穀中長老。"
    "請問前輩,這三關如何考驗?"許遜虛心請教。
    老者放下釣竿,指向前方:"沿此路前行,不久便會遇到第一關的守護者。至於如何通過考驗,全憑你自己的機緣和領悟。"
    許遜向老者道謝,繼續前行。路途中他思索著老者的話,心中漸漸明了:無論是雲無心還是這位老者,都強調修行的根本在於修心,在於保持內心的純淨和對真摯情感的珍視。這似乎正是《德道經》的核心所在。
    走了約半個時辰,許遜來到一座木橋前。橋的另一端站著一個身著青衣的中年男子,麵色嚴肅,目光如炬。
    "來者可是要過心性關?"青衣男子問道。
    許遜點頭:"正是。"
    "那麽,請回答我一個問題。"青衣男子沉聲道,"若你修行有成,得道成仙,卻見昔日恩師蒙冤受屈,你會如何選擇?是守仙規不出手,還是破戒相救?"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許遜沉思片刻,答道:"若恩師確實蒙冤,我必相救。仙規雖重,恩情更重。修行之人,當知恩圖報,若連基本的情義都不顧,即便成仙又有何意義?成仙是為了更好地守護真善美,而非背棄它們。"
    青衣男子的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好一個"仙規雖重,恩情更重"。心性關,你通過了。"
    許遜鬆了口氣,越過木橋,繼續前行。不久,他來到一片竹林前,一位白發老嫗坐在竹林入口處,麵前放著一盤棋局。
    "年輕人,要過智慧關嗎?"老嫗笑眯眯地問道。
    許遜恭敬行禮:"正是。敢問前輩,智慧關如何考驗?"
    "很簡單,與我對弈一局。"老嫗指著棋盤,"你不必贏我,隻需在局中展現出足夠的智慧和洞察力。"
    許遜在老嫗對麵坐下,開始了這局特殊的棋。老嫗的棋藝精湛,招式變幻莫測,許遜雖竭盡全力,仍難以招架。但在對弈中,他漸漸明白了老嫗的意圖:這不僅是在考驗棋藝,更是在考驗他對局勢的把握和對對手心理的理解。
    棋至中盤,許遜忽有所悟。他停下思考招式的思路,轉而思考老嫗的用意。片刻後,他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主動讓出了一個關鍵位置,看似是重大失誤,卻暗藏玄機。
    老嫗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後微笑著收下了許遜讓出的位置。幾步之後,許遜的棋局看似全麵崩潰,但在關鍵時刻,他一子破局,整個局勢忽然逆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你輸了。"許遜輕聲道。
    老嫗仔細看了看棋盤,哈哈大笑:"好一招"舍小取大,以退為進"!智慧關,你通過了。"
    告別老嫗,許遜繼續前行,心中對這"三關"更加好奇。不久,他來到一片花海前,一位年輕女子正在其中采花。
    "你就是要過情感關的人吧?"女子頭也不抬地問道。
    "是的。"許遜回答,"不知情感關如何考驗?"
    女子轉身麵對許遜,她相貌平平,但一雙眼睛如星辰般明亮:"很簡單,講一個關於情感的故事,打動我就算通過。"
    許遜想了想,開始講述:"在我的家鄉,有一位名叫黃鈺兒的姑娘。她生在茶農之家,自小勤勞善良。我曾在她家養傷,見證了她對家人的孝順,對朋友的真誠,對茶道的熱愛..."
    許遜娓娓道來,講述了黃鈺兒的故事,從她救助受傷的自己,到她不畏權貴保護茶園,再到她為了守護家人和茶農們不惜犧牲自己。每一個細節,許遜都講得真摯動人,因為這些都是他親身經曆和深刻感受。
    "...我不知道鈺兒現在身在何方,但她那份純真的情感和對美好事物的堅守,永遠活在我的心中。或許,這就是修行的意義所在:不是為了逃避人間情感,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守護這些情感。"
    講述結束,許遜發現自己的眼角已經濕潤。對麵的女子也早已淚流滿麵。
    "情感關,你通過了。"女子擦去淚水,微笑道,"真摯的情感是最強大的力量,而你的故事中充滿了這種力量。"
    通過三關後,許遜被引導至一座幽靜的竹舍。舍前一位白發老者正在煮茶,見許遜到來,微微一笑:"久等了。"
    許遜驚訝地發現,這位老者正是他在穀口遇到的釣魚老人。
    "前輩?您就是穀中長老?"許遜不解道。
    老者笑而不答,為許遜斟了一杯茶:"嚐嚐。"
    許遜接過茶杯,輕輕啜飲,頓時一股清香沁入心脾,全身舒暢,仿佛百脈俱通。
    "好茶。"許遜由衷讚歎。
    "此茶名為"悟道茶",飲之可明心見性,洗滌心靈的塵埃。"老者解釋道,"你通過了三關,證明你的心性、智慧和情感都已達到一定境界。現在,告訴我,你對《德道經》有何理解?"
    許遜思索片刻,誠實回答:"坦白說,我對《德道經》的理解還很淺薄。之前我一直將其視為一門強大的功法,可以幫助我控製體內的神器之力。但經過這段時間的經曆,尤其是通過三關的考驗,我開始明白,《德道經》的核心或許不在於教人如何獲取力量,而在於教人如何在擁有力量的同時,保持內心的純淨,守護真善美,珍視真摯的情感。"
    老者滿意地點頭:"說得好。《德道經》確實包含強大的功法,但那隻是表象。其本質是一部修心之書,教人如何在修行路上不迷失自我,不背離初心。"
    許遜恭敬請教:"敢問前輩尊姓大名?"
    "老夫姓李,單名一個"道"字。"老者答道,"無塵穀中人都稱我為"道翁"。"
    "李道前輩。"許遜躬身行禮,"晚輩冒昧前來,是想請教《德道經》的奧義。不知前輩可願指點?"
    李道輕撫長須:"《德道經》博大精深,非三言兩語可盡。不過,既然你有緣來到無塵穀,又通過了三關考驗,老夫願意為你解惑。但在此之前,我有一個問題:你是否已拜師學藝?"
    許遜想到了玄默,猶豫片刻後,如實相告:"晚輩曾得到一位名為"玄默"的學者指點,學習了《德道經》前三章的心法。他答應教導晚輩更多,但需晚輩為他取得一物,名為"九天玉露"。"
    李道聽聞"玄默"二字,眉頭緊皺:"玄默...此人確實精通《德道經》,但其為人..."他欲言又止,隨後問道,"他可曾告訴你九天玉露為何物?"
    "他說是一種可以延長壽命,淨化心靈的寶物。"許遜回答。
    李道冷哼一聲:"果然如此。九天玉露確實存在,但並非延壽之物,而是一種奇特的靈液,可以增強神器與使用者的融合度。若被心術不正之人獲得,後果不堪設想。"
    許遜心中一震:"前輩的意思是...玄默另有所圖?"
    "玄默此人,道行精深,但心術難測。"李道沉聲道,"五十年前,玄天閣內部因爭奪一件神器而分裂,玄默身受重傷,修為盡失。他苦苦尋找恢複之法,卻始終未果。若他得知你體內融合了神器,很可能是想借九天玉露與你體內的神器之力,恢複自身修為。"
    這一信息讓許遜如墜冰窟。他一直以為玄默隻是一位隱居的學者,沒想到背後竟有如此複雜的故事。
    "那晚輩該如何是好?"許遜憂心忡忡地問道。
    李道思索片刻:"事已至此,你已經答應為玄默取得九天玉露,若突然反悔,恐怕會引起他的懷疑和敵意。不如按計劃行事,但務必小心謹慎。我會傳授你《德道經》中的一些關鍵心法,幫助你更好地掌控神器之力,以防不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接下來的日子裏,李道每日為許遜講解《德道經》的奧義,傳授他獨特的心法。與玄默不同,李道的教導更注重心性的修煉,強調修行者要保持內心的純淨和對真摯情感的珍視。
    "《德道經》的核心在於"道法自然"。"李道常常這樣告誡許遜,"修行之人當順應天地之道,不強求,不妄為。神器之力雖強,但若違背自然之理,終將引來災禍。"
    在李道的指導下,許遜對《德道經》的理解日漸深入,對神器之力的掌控也更加純熟。他開始明白,真正的修行不是為了獲取多強大的力量,而是在擁有力量的同時,能夠保持本心不失,守護真善美,珍視真摯的情感。
    一月後的一個清晨,李道對許遜說:"你已經掌握了《德道經》的核心奧義,接下來的修行之路需要你自己摸索。記住,無論遇到什麽困難和誘惑,都要堅守本心,不忘初衷。"
    許遜恭敬地向李道行禮:"多謝前輩指點。晚輩定當謹記教誨,不負前輩期望。"
    "對了,還有一事。"李道從袖中取出一個小玉瓶,遞給許遜,"此物名為"清心露",外形與九天玉露相似,但效用截然不同。它可以幫助使用者保持心神清明,不受外力幹擾。若你覺得玄默有異樣舉動,可先將此物給他,以觀其反應。"
    許遜接過玉瓶,鄭重收好:"多謝前輩。"
    離開無塵穀時,李道送許遜到穀口,叮囑道:"世間修行者眾多,但真正明白修行本質的卻寥寥無幾。記住,修行的終極目的不是逃避人間煙火,而是在體驗人間百態後,依然能夠保持本心純淨,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許遜深深地鞠了一躬:"晚輩謹記前輩教誨。"
    "去吧,願道祖保佑你。"李道揮手告別。
    離開無塵穀,許遜心中感慨萬千。通過李道的指點,他對《德道經》有了全新的理解,也對修行的本質有了更深的認識。修行的真諦不是摒棄情感,而是在擁有強大力量的同時,仍然珍視每一份真摯的情感,守護世間的真善美。
    回望無塵穀的方向,晨曦中的群山如同沉睡的巨人,靜默而神秘。許遜知道,自己的修行之路才剛剛開始,前方還有更多的挑戰和選擇等待著他。但無論未來如何,他都會堅守內心的那份純淨和對真善美的追求,這或許正是李道和《德道經》想要教給他的最重要的一課。
    帶著這份領悟,許遜踏上了返回琅琊城的路,準備麵對玄默和那個關於九天玉露的約定。風吹動他的衣袍,如同命運之手輕輕推動著他前行。無論前方有多少荊棘和陷阱,他已做好準備,因為他的心中有了堅定的指引——修行的真諦是真善美和情感,這是任何力量都無法動搖的信念。
    喜歡天樞神相請大家收藏:()天樞神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