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大名府廂軍

字數:6593   加入書籤

A+A-


    陳太初是大名府副都監,還兼著軍器坊改進使,提舉河北東路榷場事務,這個身份可以說給的很到位,要兵有兵,要實驗室有實驗室,要錢有錢,栓的不能再爽了。
    大名府轄區涵蓋今河北、山東、河南交界區域,地形複雜,關隘眾多。
    西北方向,太行山餘脈蜿蜒,諸如馬陵關、黃榆關等扼守山間要道,可有效阻擋騎兵突襲;東部瀕臨黃河,部分渡口是南侵必經之路,戰略價值不言而喻。
    然而,實際兵力部署卻與地理戰略需求嚴重脫節。
    馬陵關作為太行山南麓的咽喉,僅有數百老弱殘兵駐守,城防設施陳舊,城牆多處坍塌,了望塔年久失修,難以察覺遠處敵軍動向。
    反觀魏縣等相對安全的腹地縣城,卻駐紮著數千精銳禁軍,這些部隊日常僅承擔治安巡邏等簡單任務,訓練鬆懈,武器裝備閑置,大量糧草、軍械等資源被消耗,卻未發揮應有的軍事效能。
    不同軍營之間的協同作戰機製更是漏洞百出。
    大名府下轄的各個軍營,分屬不同的軍事指揮係統,彼此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調。
    軍營之間信息傳遞依靠傳統的驛站傳遞,速度緩慢且易出現延誤、錯漏。一旦戰事爆發,各軍營往往各自為戰,無法及時支援友軍。
    例如某次小規模邊境衝突中,駐守在大名府城東的軍營與城北軍營因缺乏統一指揮和信息共享,不僅未能對敵軍形成夾擊之勢,反而因行動不協調,導致部分防線出現缺口,險些釀成大禍。
    對於要壯大自己的勢力,肯定要有兵,這個是最要緊的事情。
    陳太初自己轄區的兵營在大名府西郊,本部牙兵配額三百,現如今隻有不到兩百人。
    天不亮,陳太初帶領本部牙兵與染墨、嶽飛就出發了。
    天未亮透,大名府西郊的廂軍營地裏,號角聲像一把生鏽的刀,割開了濃稠的夜。
    老兵王五翻了個身,草墊裏的虱子被驚得亂竄。
    “直娘賊,修了三個月的堤,又要去扛石料……”他罵罵咧咧地裹緊漏絮的襖子,一腳踹醒蜷在牆角的新兵陳五郎。
    營房外,都頭李癩子的鞭子已經抽得劈啪響。
    “都滾起來!今日壯城軍分三隊——一隊築南門甕城,一隊運火藥去武庫,河上冰封了,剩下去牢城營刷馬廄!”
    陳五郎哆嗦著捧起木碗,稀粥裏浮著半片爛菜葉。
    “王大哥,不是說廂軍也發鐵甲嗎?怎的連口飽飯都……”
    王五嗤笑著扯開衣襟,露出瘦骨嶙峋的胸膛:“看見這刺青沒?老子是崇寧年間充軍的河北流民!快二十年了,鎧甲?早被那幫喝兵血的文官熔了鑄銅錢啦!”
    營牆的夯土像是生了重病,一塊塊剝落,如同瘡痂般散落在地。
    旗杆上那麵本該彰顯 “壯城軍” 威嚴的幡子,如今隻剩下半截麻布,在風中無力地飄蕩,仿佛在訴說著這支軍隊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落魄。這群廂兵並不知道新來的都監跟以前的都監有什麽不一樣,隻希望別再克扣糧餉。
    陳太初走在兵營裏,夥房外,幾十個士兵正蹲著喝粥。木勺刮過陶碗的聲響,如同刀刃劃過玻璃,刺耳得讓人難受。
    陳太初眉頭緊皺,翻身下馬,俯身舀起半勺粥。
    隻見粟米裏摻雜著沙石,還漂著幾片已經爛掉的菜葉。
    看到鍋裏的稀粥問道“廂軍的夥食,每人每天二升米麥子,醬菜若幹,為何這邊如此之差?”
    都頭李癩子看見新來的都監大人,立馬回應道”回都監大人,這已經是正常口糧了,我等都頭也才一升主糧,一頓稀粥,醬菜就不要想了,能喝著放了粗鹽的菜葉粥就算活了一天了,咱們廂軍比不得禁軍。“
    陳太初皺了一下眉道”這一營有多少人,年甲簿何在?“
    染墨急忙從眾人中間走出來,拿著上任初交接的兵冊。
    陳太初一看兵冊,說道“今日不上工,我要點兵!”
    都頭孫貴戰戰兢兢地捧著名冊,“撲通” 一聲跪地。陳太初靠近,一股混合著馬糞的黴味撲麵而來,讓他不禁皺起了眉頭。
    “稟都監,本營應有三指揮,額兵一千五百人……” 孫貴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在寒風中顯得格外微弱。
    “現下實到多少?” 陳太初麵色冷峻,打斷了他的話。
    孫貴的喉結上下滾動了一下,艱難地吐出幾個字:“七、七百三十九人。”
    陳太初緊緊攥住馬鞭,策馬踏入營門。在一片枯草間,一具蓋著草席的屍首赫然映入眼簾,一隻腳露在外麵,趾甲縫裏塞滿了河泥,仿佛在無聲地控訴著什麽。
    “朝廷撥的糧呢?” 陳太初的聲音冰冷,如同這寒夜的霜風。
    “回都監,” 孫貴的聲音愈發顫抖,“今歲黃河泛了三次,轉運司說…… 說糧船都沉了。”
    這時,角落突然傳來一陣嗚咽聲。
    陳太初快步走過去,掀開那破舊的帳子,隻見一個獨眼老兵蜷縮在草堆裏,右臂裹著的麻布已經被膿血滲透,散發出一股刺鼻的氣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傷怎麽來的?” 陳太初蹲下身子,輕聲問道。
    “上月修南門箭樓,讓落石砸的。” 老兵渾濁的獨眼映著陳太初的官袍,滿是絕望,“大夫說截肢能活,可截了肢…… 還算兵嗎?”
    老兵的話,如同一把重錘,狠狠地砸在陳太初的心上。
    陳太初走進武庫,眼前的景象讓他倒吸一口涼氣。
    槍架上的矛頭早已鏽跡斑斑,綠得如同生了一層苔蘚,仿佛輕輕一碰就會折斷。
    弓弦也未能幸免,被老鼠啃咬得不成樣子,隻剩下一縷縷的線頭。
    陳太初抓起一把樸刀,用力一折,刀刃竟然軟得像麵條一樣彎折,仔細一看,分明是包了一層鐵皮的木片!
    “兵部年年批的軍械銀呢?!” 陳太初憤怒地咆哮,聲音在武庫裏回蕩。
    孫貴嚇得 “撲通” 一聲再次跪倒,額頭緊緊抵著滿地的鼠屎,哭喪著臉說道:“都監明鑒!政和 3 冬至,梁知府說要給蔡太師賀壽,熔了三十車槍頭鑄銅鶴…… 新上任的府尹趙大人政到任後,雖沒有再搜集武器,但也沒有補給。”
    陳太初聽後,身體晃了晃,險些站立不穩,他伸手踉蹌地扶住木柱。
    此時,他忽然想起離京時,嶽父在餞行宴上的冷笑:“真當自己是狄漢臣?如今河北路的官,比黃河裏的沙子還髒!”
    嶽父的話,此刻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重重地抽在他的臉上。
    陳太初翻開名冊,“張保” 的名字被朱筆勾了三次。
    “這人死了又活?” 陳太初疑惑地問道。
    “是…… 是空額。” 孫貴咬了咬牙,豁出去了,“指揮使吃三成,廂軍司吃兩成,剩下五成孝敬梁知府和童樞密。”
    暮色漸漸籠罩大地,幾隻烏鴉 “呱呱” 叫著飛來,停在粥棚邊,啄食著那具鼠屍。
    陳太初望著營外大名府的城樓,飛簷下懸著的鎏金鈴在風中叮當亂響 —— 那是用三千將士冬衣錢鑄的 “祈福鈴”。
    這鈴聲,在陳太初聽來,卻如同喪鍾一般。
    陳太初可知道,靖康二年,金兵兵分兩路南下開封,一路大名府,一路過太原府,輕而易舉的攻破到大宋的防線,就這樣的廂兵,別說打仗了,就連運送物資也沒有力氣。
    “大人真要捅這馬蜂窩?” 隨從染墨捧著藥油,小心翼翼地給他揉著太陽穴。
    燭火 “啪” 地爆了個燈花,映得牆上的劍影猛地一抖。
    陳太初輕輕摩挲著《武經總要》,封皮已經被血漬浸成了褐色,仿佛在訴說著先輩們的熱血與壯誌。
    “明日去牢城營挑兩百重刑囚。” 陳太初突然開口,語氣堅定。
    “您要募私兵?!” 染墨驚訝地瞪大了眼睛。
    “不,” 陳太初伸手吹熄蠟燭,任由黑暗吞沒案頭的《平戎策》,“我要讓該看見的人看見 —— 大名府還有敢握刀的手。”
    次日,陳太初帶著染墨來到牢城營。牢城營內陰暗潮濕,彌漫著一股腐臭和絕望的氣息。死囚們或躺或坐,眼神中透著麻木與凶狠。
    陳太初站在高處,大聲說道:“我是大名府副都監陳太初,今日給你們一個機會。隻要你們願意跟隨我,聽從指揮,立下戰功,便可將功贖罪,重獲自由!”
    起初,囚犯們並不相信,以為這隻是個玩笑。
    但陳太初的眼神堅定,語氣誠懇,漸漸地,有人開始動搖。
    最終,陳太初挑選出了兩百名看上去身體素質尚可、眼神中還殘留著一絲鬥誌的犯人。
    但是這群凡人看陳太初是一個書生,便有輕視之意,陳太初也不忙。
    說道,“我身邊的這個小兄弟,今年才十三四歲,如果你們有人能夠降得住他,我承諾可以做個都頭,本官說到做到。”
    一個不服的囚人出來到,大人那我就跟這位小哥比試一下拳腳,如果可以我就死心塌地跟著大人絕無二心。
    那囚犯麵露凶光,率先發難,如猛虎撲食般衝向嶽飛,碩大的拳頭裹挾著呼呼風聲,直逼嶽飛麵門。
    嶽飛卻不慌不忙,側身一閃,輕鬆避開這淩厲一擊。
    緊接著,他腳步一錯,迅速欺身向前,右拳如閃電般擊出,正中囚犯肋下。
    囚犯吃痛,悶哼一聲,卻也激起了他的凶性,轉身一記橫掃腿,意圖將嶽飛掃倒。
    嶽飛身形靈動,如飛燕般高高躍起,躲開這致命一腿。
    落地瞬間,他猛地向前突進,雙手如鷹爪,精準地抓住囚犯的手臂,順勢一個背摔。
    囚犯那龐大的身軀竟被嶽飛輕鬆甩了出去,重重地砸在地上,揚起一片塵土。
    校場上頓時響起一片驚歎聲。
    嶽飛收勢站定,對著囚犯抱拳道:“承讓。
    回到軍營,陳太初首先對這兩百人進行了安撫,承諾會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同時,他讓嶽飛負責訓練這批死囚。
    嶽飛按照陳太初製定的訓練計劃,從基礎的體能訓練開始,到兵器使用、戰術配合,一樣樣嚴格教導。
    陳太初還利用自己的巧思,將一些糖製的小道具融入訓練,比如用糖塊作為獎勵,激勵死囚們更加努力訓練。
    對於原有的士兵,陳太初也沒有放棄。
    他親自檢查士兵們的傷勢,安排妥善治療,並且從自己帶來的物資中拿出一部分,改善士兵們的夥食。
    同時,他召集各級將領,嚴厲斥責了吃空餉等行為。
    並表示如果現在承認,過去的事情就不提了,而且我還有別的辦法讓你們能得到比喝兵血更多的錢,如果死扛到底,我會一查到底,到時候別說掙錢,看我不到管家麵前參你一本!
    喜歡宋朝的脊梁請大家收藏:()宋朝的脊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