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靠岸琉球

字數:4305   加入書籤

A+A-


    宣和二年七月,滄州小山港沉浸在一片忙碌與緊張的氛圍中。
    海風裹挾著鹹腥氣息,如同一頭不羈的野獸,肆意掠過港口。
    十三艘三桅滄瀾舸靜靜佇立在晨霧裏,若隱若現,宛如即將出征的神秘艦隊。
    首艦 “滄瀾號” 的甲板上,陳太初身著青衫,衣袂獵獵作響。他目光如炬,凝視著碼頭攢動的人影,心中滿是對未知征程的期待與堅定。
    漕幫漢子們正齊心協力地將最後二十箱燧發槍構件搬入底艙,那沉重的木箱在他們有力的手中穩穩移動。
    鐵鏈絞動發出的吱呀聲,仿佛是這場盛大啟航儀式的前奏。
    王鐵柱帶領著五十名工匠,正小心翼翼地將水力鍛錘的青銅齒輪組件用油布層層包裹。
    這些精密的組件,是船隊技術力量的象征,承載著航行中的諸多可能。
    遠處的灘塗上,李鐵牛正與漕幫羅五胡比劃拳腳,兩人你來我往,濺起的泥點驚飛了一群棲息的白鷺,為這緊張的氛圍添了幾分活力。
    就在這時,王倫撐著竹篙,從蘆葦蕩中悠然轉出。
    朝陽恰好刺破雲層,灑下萬道金光,映照在他身上。
    這個昔日的梁山首領,如今已換上水師統領的皮質護腕,腰間新配的六棱火銃在陽光下泛著冷光,顯得格外威嚴。
    “陳帥且看,混江龍李俊帶了三百弟兄在沙門島候著。” 王倫說著,遞上一幅海圖。
    海圖上,密密麻麻地標注著暗流與礁群,每一個標記都凝聚著對這片海域的謹慎與敬畏。
    陳太初指尖輕輕掠過登州至流求的虛線圈,正思索間,忽然聽見桅杆頂傳來了望手的呼喊
    —— 東南方煙塵起處,一隊禁軍騎兵擎著龍旗疾馳而來。
    都指揮使林聰登艦時,甲板正在收起最後一塊跳板,動作一氣嗬成,仿佛預示著這場航行不容耽擱。
    這個出身西軍的老將,有著歲月沉澱的穩重與堅毅。
    他撫摸著船舷處的虎蹲炮,眼神中透露出對武器的熟悉與感慨,喃喃道:“樞密院撥的三百張神臂弓都在尾艙,末將卻想討個明白 —— 陳經略真要尋仙山?”
    陳太初笑而不答,他的笑容中帶著幾分神秘,轉身望向正在調試羅盤的柳德柱。
    這個柳氏宗族的老賬房,如今掌管著六分儀與航海日誌,肩負著為船隊指引方向的重任。
    在他身後,十二名少年學徒捧著《海國圖誌》抄本,低聲誦讀潮汐口訣,稚嫩的聲音在海風的吹拂下,顯得格外堅定。
    午時三刻,三聲震天炮響,如驚雷般在港口上空炸響。
    滄瀾舸艦隊如離弦之箭,犁開渤海的波濤,正式踏上征程。桅杆頂端的赤底黑龍旗,獵獵飄揚,仿佛在向這片廣闊的海洋宣告著船隊的決心。
    艦隊掠過登州水寨時,城頭突然轉出個青袍身影 —— 正是知州宗澤。
    他扶著雉堞,極目遠眺,海風將他花白的胡須吹得淩亂,但他的目光卻始終緊緊追隨著艦隊。
    直到艦隊化作天邊的黑點,漸漸消失在視野中,老人才緩緩從袖中取出半闕新詞,擲入波濤。墨跡未幹的 “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 在浪尖沉浮,仿佛是對陳太初等人的深情期許與鼓勵。
    明州補給那日,恰逢大潮。
    潮水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氣勢磅礴。
    二十輛牛車滿載著三百石糯米與五十壇火油,緩緩駛向碼頭。
    漕幫漢子們身手矯健,踩著跳板如履平地,迅速將物資搬運上船。
    然而,羅五胡卻盯著烏雲翻卷的天際,不禁皺眉:“陳帥,巽位起風了。” 眾人心中一緊,預感到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果不其然,是夜颶風突至。
    狂風呼嘯,如同惡魔的咆哮,五丈高的浪牆鋪天蓋地地向艦隊壓來。
    艦隊在波濤中劇烈搖晃,仿佛隨時都會被大海吞噬。
    “破浪號” 作為混江龍李俊的座艦,首當其衝,險些撞上暗礁。
    在這危急時刻,王鐵柱當機立斷,帶領眾人啟動船尾的排水翻車。
    青銅齒輪在暴雨中咬合轉動,發出沉悶而有力的聲響。
    十二架水力驅動的拍竿迅速運作,將湧入的海水次第排出,為 “破浪號” 暫時穩住了身形。
    陳太初裹著油氈,堅定地立在指揮台。
    狂風暴雨肆虐著他的身軀,但他的眼神卻始終冷靜而專注。
    看著染墨用蠟封存火藥庫的通風口,他深知這是整個艦隊的命脈所在,絕不能有絲毫閃失。
    就在這時,忽然聽見一聲清脆的桅杆斷裂聲 —— 主桅在狂風的肆虐下,不堪重負。
    王倫如猿猴般敏捷地攀上主桅,腰間火銃連續擊發,火花在黑暗中閃爍。
    隨著一聲聲槍響,纏結的纜繩被逐一擊斷。
    然而,斷裂的桅杆帶著千鈞之力,轟然砸向底艙。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李鐵牛暴喝一聲,如同一頭憤怒的公牛,舉起榆木盾牌。
    千斤巨木在距離蒸汽機原型三寸處生生停住,濺起的木屑四處飛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驚險的一幕,讓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
    九月霜降時分,曆經風雨的艦隊終於在流求北岸拋錨。
    陳太初踏著舢板,緩緩登上沙灘。
    懷中的《天工開物》抄本被海風吹得嘩啦作響,仿佛在為這片陌生的土地奏響序曲。
    隨行的二百匠戶已經迅速行動起來,開始砍伐紅檜木,為後續的建設做準備。
    王鐵柱帶著鐵匠們在溪邊架起水力鼓風機,爐火熊熊燃燒,映紅了他們堅毅的臉龐。
    混江龍李俊的船隊則沿著海岸線測繪深水港,為未來的海上貿易與往來探尋著合適的據點。
    當第一縷炊煙從臨時營地上空嫋嫋升起時,柳德柱捧著航海圖,疾步而來:“往東三十裏有硫磺礦脈!”
    這一消息,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讓眾人看到了更多的希望與可能。
    夜幕降臨,四周漸漸安靜下來,隻有海浪拍打著沙灘的聲音,如同低沉的搖籃曲。
    陳太初在新建的望樓上點燃鯨油燈,柔和的燈光照亮了他展開的太子趙桓臨別相贈的《坤輿萬國全圖》。
    琉璃燈罩將台灣島的輪廓映得透亮,仿佛這片土地正緩緩揭開它神秘的麵紗。
    海潮聲中,他摸出貼身收藏的銅製齒輪 —— 這是大名府軍器坊最初試製的零件,如今已在掌心磨出包漿,承載著無數的回憶與期望。
    百裏外的海麵上,十三艘滄瀾舸正在星輝下輪值巡弋。
    了望塔的銅鏡反光劃過漆黑海麵,仿佛在深藍綢緞上繡出一道銀線,守護著這片臨時的營地與未知的未來。
    喜歡宋朝的脊梁請大家收藏:()宋朝的脊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