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秦地義軍大舉入晉
字數:5378 加入書籤
楊六帶著自己的親兵一路跑回府穀後,將發生的事告訴了王嘉胤。王嘉胤也沒怪罪楊六丟下所有人逃跑,畢竟親疏遠近還是要講的。
聽楊六描述完官軍一刻鍾拿下了孤山堡,王嘉胤內心也有點慌。自己這個大戰計劃怕是不太好實施了。
王嘉胤是一個堅韌的漢子,雖然已經不想打了,但還是沒顯露出慌張的一麵。他對楊六說:"走,我們上城牆看看。"
府穀這邊邊堡是從低到高修建,站在府穀可以看到從孤山堡去木瓜堡的路。王嘉胤和楊六看到大批民夫正趕著馱馬和牛拉著火炮往木瓜堡進發。一旦拿下木瓜堡,官軍就可以分兵攔住其它三個堡,主力圍攻府穀。這樣所謂的犄角之勢就沒有用了,變成死守了。
想通後,王嘉胤拍了拍腦袋:"唉,是我不智了。光想著能互相支援,沒考慮到義軍兄弟的戰力。一個邊堡一刻鍾都守不住,再好的戰術也沒用。"他讓親兵通知各個掌盤子,商議一下準備轉移了。
"我橫營之前答應了掩護他們撤退,再通知一下清水、黃甫、灰溝營堡駐守的弟兄都撤退往府穀靠攏。至於木瓜堡弟兄,他們自求多福吧,我相信王虎應該能活下來。"
進入府穀縣衙,裏麵已經擠滿了人。上天猴正坐在椅子上不知道想啥,老回回倚著梁柱閉目養神,八金剛和老曹操低聲交談著。縣衙內煙霧繚繞,混合著汗臭和旱煙的味道。
"各位兄弟,"王嘉胤清了清嗓子,帳內立刻安靜下來,"之前是我不智,想在這裏同官軍打一仗。現在看來這仗是打不成了。等官軍拿下木瓜堡後,就可以合圍我們了。"
"劉廣生那老賊協調各部作戰,他們火炮眾多,戰力強悍。杜文煥正指揮圍攻我們占的邊堡,我已經命人都撤回來了。這就商量商量怎麽撤吧。"
老回回睜開眼睛,露出一絲苦笑:"盟主,我早就說過可以走了。現在打不過官軍,你看我劉兄弟他們早就走了。當初他讓我和他一起走,我想著盟主之前撈了我一把,不想就這麽走了。"
"現在咱們這些人聚在一起,三萬多人還有老營家眷,想撤退哪有那麽容易啊。"
"天無絕人之路,想辦法總是能走的。官軍想吃掉我老王也沒那麽容易。"王嘉胤搖搖頭,從懷中掏出一張皺巴巴的輿圖鋪在地上,指著上麵說道:"黃河就在北邊二十裏,對岸就是山西河曲。咱們可以分批渡河。"
上天猴說道:"盟主的意思是,咱們分兵渡河?"
"對,沒錯。我答應過你們,戰事不利我留在府穀,你們先過去。一口唾沫一個釘,我老王絕對不會反悔。"
王嘉胤繼續指著輿圖說:"我率橫營人馬在此拖住官軍,你們幾位著自己的人還有輜重糧草渡河。等你們安全到了河曲,我再過來。到時候你們接應一下我就行。不過我建議糧草啥的都扔了帶些口糧就行了,到了山西餓不死我們的。"
帳內頓時議論紛紛。紫金梁王自用拍案而起:"這怎麽行!要留也是我留下,大哥怎能冒險?"
王嘉胤抬手示意所有人安靜:"我意已決。紫金梁,你說說在官府眼裏我威望最高吧?你別和我爭,我若留下,官軍必定全力圍攻,不會注意黃河方向的動靜。若是換了別人,劉廣生那老狐狸未必會上當。"
老曹操羅汝才摸著下巴上的短須,若有所思:"盟主,話是這麽說。隻是拖住官軍談何容易?這次官軍來的精銳可不少啊。"
帳外突然傳來一陣咳嗽聲,一個瘦削的中年文士掀簾而入。白玉柱張登喜身穿洗得發白的青布長衫,麵容清瘦。他是橫營為數不多的讀書人,曾經差點考中秀才。
"白玉柱,你是否有辦法了?"王嘉胤熱情地招呼道。
白玉柱說道:"白天咱們多樹旗幟,夜間多點篝火,製造大軍仍在的假象;派出騎兵騷擾官軍,讓他們不得安寧;散布謠言說義軍要南下突圍,吸引官軍注意力。"
"最重要的是,要讓官軍相信盟主在此,他們才會全力圍攻,無暇他顧。而盟主也不需要親自出戰,讓人打著橫營大旗就好。"
在王嘉胤他們商量如何撤退時,官軍又迅速拿下了木瓜堡。守堡的六百多人,五百人被俘。杜文煥立即讓人去清水營打探情況,準備明天的作戰。現在已經過未時了,官軍作戰一天了也該休整一下了,明天再調兵合圍府穀。
知道不能再耽誤後,開完會義軍開始準備渡河事宜。渡船這些很早就準備了,但是數量不多,隻有四百多條。渡老營和義軍士卒六七萬人還有馬匹需要不少時間。
如果不是之前耽誤了時間,完全可以在黃河冰封時過去。現在黃河已經化凍,隻好用船慢慢渡過去了。神木河曲段黃河有一百五十步寬大概300米),之前準備了四百多條筏子和船。就算晝夜不停地渡河,那也需要五天左右。
上天猴和老回回第一批渡河。他們先選了一千多能戰的士卒過去站穩腳跟,然後再接應後麵的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嘉胤親自來送老回回,說道:"馬兄弟,過了河就是河曲地界,等著我過來咱們再舉大事。"
老回回緊緊握住王嘉胤的手:"盟主放心,隻是你千萬保重。我在河曲等你。"
王嘉胤轉身回到縣衙,立即開始布置迷惑官軍的行動。他命令士卒在城牆四周多點火把,每隔半個時辰就吹號擂鼓,製造大軍調動的假象。
與此同時,白玉柱派出了幾個機靈的人,混入官軍民夫那邊散布謠言。
"聽說了嗎?王嘉胤準備明日黎明從南麵突圍,去打延安府。"
"據說克營和闖營援軍已經到了五十裏外!"
這些真假難辨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劉廣生耳中。他正在享受杜文煥送來的好茶,聽到標營軍官匯報後,冷笑一聲:"王嘉胤想聲東擊西去救那幾個邊堡吧?傳令下去,命杜文煥加強南麵防守,其餘各部按兵不動,明日照計劃攻城。"
第二天拂曉,官軍開始在府穀西門集結,火炮也開始往這邊運過來。王嘉胤知道不能讓官軍順利把火炮調過來。府穀如果丟了,掩護其它義軍渡河就成空話了。
一隊一百多人的騎兵在紫金梁的帶領下,突襲了官軍的一個炮隊,殺光了官軍,將民夫放走了。火炮全部把炮門釘上,放火燒毀了十幾車火藥後迅速撤離。等官軍發現後,騎兵早就走了。
"混賬!"杜文煥氣得暴跳如雷,"這些流寇竟敢如此囂張!這些火炮延綏鎮也不多,一下子就被搞壞了五六門。"杜文煥也是有點心疼的。
在橫營的騷擾下,隻有六七門大將軍炮到了府穀城下。小炮雖然來的多,但是沒多少火藥了。官軍打了一陣沒啥效果,看著天快黑了又不想攻城,就這麽僵持下來了。
此時渡河過去的義軍還不到四分之一。幾百條船奮力向對岸劃去。黃河水流很急,一不小心就翻船了。在冰冷的河水裏麵很難存活。突然一陣鑼響,官軍的水師巡邏船發現了他們。
這些渡口官府都會安排水師巡邏,抓一抓走私的商人,收點錢。義軍都渡河一天了,這河曲的水師千總才發現,開著船過來阻止。
"不好,來了幾艘官軍的船!"一個義軍戰士大喊。
老回回當機立斷:"弓箭手準備!其餘人加速劃船!"
箭矢雙方箭矢相交,一名劃船的義軍悶哼一聲,栽入水中。官軍的船順流而下,打算撞過來。
還好這邊的水師沒有配備火炮,雙方隻能互相射箭。常年沒有作戰任務的官軍水師很快承受不住傷亡,調轉船頭就往回跑。至於要不要去報告劉廣生,那當然不會——這水師屬於山西的,沒有義務去給陝西報信。
第三天,從各衛所調來的衛軍開始準備進攻。例行的幾輪火炮轟擊後,一千多穿著棉甲和鴛鴦戰襖的衛軍開始向府穀西門發起進攻。
這些衛軍常年不打仗,會拿武器就不錯了。而杜文煥是不會讓營兵去攻城的,畢竟訓練需要時間。但拿衛軍當炮灰,他們也不會以死相拚,磨磨蹭蹭地往城牆那邊靠近。
杜文煥看到這一幕直接冒火了,命令家丁衝上去就處決了幾個跑得慢的,然後傳令道:"再不用力攻城就軍法處置,表現好的收入營兵,以後就再也不用種地了。"
聽到總兵這麽說了,部分人總算有了士氣。弓箭手開始往城牆上射箭,雲梯撞車紛紛靠近,準備爬城。
王嘉胤為了打怕官軍,第一輪就讓自己的老本兵上城。衛軍雖然有了些士氣,但是和這些人比,無論裝備還是戰力都差了很遠。幾輪攻擊都沒有人爬到城牆上。
在重大的傷亡下,這些衛軍紛紛往回跑。而這次杜文煥沒有再砍殺他們——要是他們嘩變了就麻煩了,隻得讓他們收兵回營。
既然衛軍不可用,那就得讓營兵上了。但這就需要巡撫統一調度,畢竟誰也不想讓自己的精銳參與攻城。這又需要一些時間。
第四天,官軍沒有攻城,想來還在商議,又或者說想圍困。而王嘉胤一點都不慌——隻要那些掌盤子過河了,自己馬上就走。
夜晚,有個偵騎進城找到了王嘉胤,告訴他:"上天猴、老回回、八金剛、老曹操等部還有橫營的老營已全部安全渡河。"
王嘉胤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好。傳令下去,按計劃分批撤退。"
他留了楊六三百多人在城牆上,告訴他:"這次不準再跑了。等所有弟兄過去了,我親自來接你。"楊六拍拍胸脯保證:"死都死在城牆上麵。"
王嘉胤有三千多老兵和七千多新兵,在沒有輜重的情況下一晚上就將人渡過去了。
拂曉,他接上楊六坐著船就過去了。官軍沒有任何察覺。
到了中午,杜文煥發現不對勁——今天橫賊沒有敲鑼打鼓了。立馬命人進攻府穀,剛到門口,城內百姓就把門打開了,告訴他們流寇已經跑了。
杜文煥立即率軍往東門方向追擊,隻看到幾十條船放在那裏。掏出了千裏鏡一看,哪裏還有流寇的身影?隻得向劉廣生匯報。至於劉廣生怎麽向朝廷匯報,他也管不著,反正撫院大人肯定會拉自己一把的。
喜歡流賊也可以燎原請大家收藏:()流賊也可以燎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