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王嘉胤襲破木瓜堡

字數:7050   加入書籤

A+A-


    劉處直在脫離戰場後,從石樓山離開,過永寧州一路朝著嵐縣快速行軍,打算盡快趕到河曲與王嘉胤會師。
    而杜文煥占領山寨後,隻是象征性地追擊了一下。現在情況已經明了,流寇都往北方跑,肯定不是為了去看山西長城的景觀,那多半就是打算竄回陝西了。
    杜文煥得回去請示下洪承疇下一步該怎麽行動了。這次被流寇擺了一道,他們的大部隊估計已經快到山陝邊界了。
    如果讓他們突破了河曲,延綏方向壓力就會很大。目前延綏鎮的營兵精銳目前都集中在山西中部,就算從吳堡渡河回去也得需要十幾天時間。現在延綏已經抽調不出機動兵力了。
    洪承疇得知流寇已經全部跑了,而且大概率跑回了山西,也很無奈。這些人實在狡猾了,如果麵對麵陣戰,洪承疇有信心擊敗王嘉胤手下那三四萬烏合之眾。
    但是流寇就是不列陣和你打堂堂之陣,每次都利用馬多的優勢和官軍躲貓貓。
    既然流寇已經離開了山西,此次援剿算是成功了,洪承疇雖然是能臣,但也摸清楚了崇禎的心理——喜歡看勝仗,看官軍大捷。他命令書童給自己擬一份奏疏,宣稱山西大捷,殲敵過萬,流寇殘餘已經被堵在府穀那一片狹小的地方了,微臣正要率軍一舉蕩平他們。
    洪承疇念完內容後,看到自己的那個清秀書童坐在椅子上一字一字地寫,洪承疇突然來了興致,打算與他褻玩一番。大明軍隊出征是不允許帶舞姬的,而大明士大夫本來就好兔兒爺。
    洪承疇這個書童長得清秀可人,很快這兩人就發生了不可描述的事。墨水已經弄汙了桌上奏疏,不過洪承疇已經沒空管這些了。
    河曲縣衙內,燭火通明。王嘉胤站在鋪開的輿圖前,粗糙的手指沿著黃河蜿蜒的曲線緩緩移動。三絡長須微微顫動,顯示出他內心的不平靜。
    "大帥,各個營的傷亡已經清點完畢。"張登喜手持竹簡走進大堂,衣服上還沾著許多灰塵,"陣亡九百多,傷一千有餘,老本兵占比不多,大部分都是新兵。繳獲了不少糧草,放完賑後還有上千石。"
    王嘉胤頭也不抬:"延綏鎮那邊有什麽動靜?"
    "坐船過去打探的弟兄們回報,目前沒有看到官軍大部隊回來。洪承疇的主力大軍應該還在山西,短時間肯定回不來。目前鎮內已經沒有機動兵力了,官軍都在死守這些邊堡。"
    聽張登喜說完後,王嘉胤說道:"這次打回府穀還是老辦法,先奪下附近的邊堡,剪除羽翼防止進攻府穀時官軍偷襲我側翼。而木瓜堡離渡口最近,我們過河之後就第一個打。"
    "具體怎麽打過河再說吧,這些天都累了。白玉柱,你去休息吧,明天一早過河。"
    翌日一大早,三萬多義軍和七八萬家眷開始準備渡河。對麵官軍沒有任何反應,看來確實是兵力不足了。
    王嘉胤還是讓精銳先過去接應大隊渡河,從河曲繳獲還有搜集了近千條船,還有一些帶帆的大船,渡河速度很快。在第二天下午,就已經把所有人渡了過去,在府穀城外十裏紮下了營盤。
    而府穀剛上任三個月的新知縣嚇得肝膽俱裂,上次王嘉胤打破了府穀,就殺掉了知縣,這次會怎麽對待自己呢?而且上次好歹延綏鎮的兵力都在本鎮,這次該咋辦?
    俗話說病急亂投醫,在王嘉胤還沒有到之前,知縣就開始扒屋拆房,準備滾木磚石。上任知縣也是這麽幹,王嘉胤走了也就三個多月,靠近城牆的一些房屋根本沒修。這個知縣一通操作下,府穀六成的房屋都慘遭毒手,民怨沸騰下這次再想從城內征集民壯,怕是沒有辦法了。
    王嘉胤的大帳中,各個掌盤子正在商討怎麽打。據抓獲的官軍交代,木瓜堡參將楊茂春麾下僅有一千餘人,其中正經營兵不足五百,木瓜堡依山修建有兩個門供進出,裏麵還有一些衛所軍戶和他們的家眷,整個堡內有一萬人的樣子。
    這堡裏才一千多人啊,營兵還隻有五百,那好打啊!"聽到這話,眾位掌盤子都議論了起來。
    高迎祥搖頭:"各位不可輕敵。木瓜堡雖小,但這是嘉靖年間修建的軍事要塞,城牆高三丈,基厚兩丈。
    之前我們能拿下是因為裏麵空虛,現在官軍在木瓜堡安排了一個參將防守,年初我們撤走後官軍又重修了一下,要是正麵強攻,會死不少人的。"
    "那木瓜堡參將楊茂春此人雖是世襲武職,但治軍嚴謹要是他真的嚴防死守,我們不可能輕易攻下城。
    王嘉胤走到帳篷外麵,望著外麵連綿的義軍營寨,三萬多士卒看起來聲勢浩大,多是拖家帶口的流民。
    真正能戰之兵,除了自己的四千多老本兵、高迎祥的三千人,其餘掌盤子的精銳加起來也不到兩千。而且就算是他們的老本兵,和官軍營兵差距也很大。
    自起事以來,碰到的官兵基本上都能有一套鎧甲,戰力不說多好,那也是經過訓練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年來,除了因為需要蒲州的糧草,他發狠不計代價地拿下了蒲州,其它地方若有官軍精銳駐守的城池都很少強攻,這次再打木瓜堡也是如此。
    想通後,他命令道:"傳令各營,明日拔寨,向木瓜堡進發。"
    王嘉胤突然轉身,"另選三百精銳,高闖王讓你的侄子高一功率領吧,想辦法混進去。"
    紫金梁詢問道:"大帥是想裏應外合?"
    "楊茂春既然要當縮頭烏龜,咱們就給他來個裏應外合。"王嘉胤說道,"去準備吧,記住,要快。"
    木瓜堡內,參將的住處,楊茂春正在燭光下擦拭佩劍。這把劍是祖上所傳,劍身寒光凜冽,映照出他剛毅的麵容。年近五旬的他鬢角已見斑白,但雙目依舊炯炯有神。
    "將爺,河曲失守已經確認了。"親兵隊長匆匆走了進來,額頭滲出細密汗珠,"總兵尤世祿和參將虎大威已經往大同方向逃跑了。"
    "賊首王嘉胤率眾十餘萬,已經渡過黃河,在府穀外十裏紮營。"
    楊茂春手中動作不停:"堡中存糧幾何?"
    "足夠一月之用。但箭矢火藥隻夠半月消耗。"
    "傳令:即日起封閉四門,吊橋拉起,護城河灌水,箭樓增派雙崗,夜間每刻報更;堡內實行宵禁,違者斬立決。"楊茂春歸劍入鞘,發出清脆的錚鳴,"另派快馬分赴榆林、西安求援,就說……就說流寇十萬圍攻木瓜堡,請速發援兵。"
    親兵隊長麵露難色:"大人,如今各處兵力空虛,恐怕……"
    "照我說的寫。"楊茂春打斷他,"不寫得危急些,巡撫怎麽會相信我們。"
    待親兵隊長退下,楊茂春走到輿圖前看了看圖。現在鎮內官兵盡數外調,自己隻能多守一段時間,為撫院他們爭取時間趕回來。如果賊寇迅速攻陷了附近邊堡縣城,那很有可能一口氣占領延綏鎮。
    "來人。"他喚來親兵,"去把劉把總叫來。"
    不多時,一個精瘦的軍官快步進來。此人名喚劉雄。
    "你今夜帶幾個好手,悄悄出城,把流寇營地附近的水源都下毒。"楊茂春低聲道,"記住,要做得隱蔽,不能讓賊寇察覺到。"
    劉雄領命而去。楊茂春又命人取來鎧甲,親自檢查每一處係帶。
    而劉雄率領幾個人帶著毒藥來到了水源處,剛準備下藥就被闖營哨兵發現了,鑒於他們想要犯如此嚴重的罪孽,高迎祥直接將他們大卸八塊了。
    黎明時分,一支商隊緩緩向木瓜堡南門行進八十餘輛大車吱呀作響,車上滿載麻袋,都是一整袋一整袋的糧食,領頭的漢子頭戴鬥笠正是高迎祥的侄子高一功。
    "停步!"城上守軍厲聲喝道,"堡門已閉,速速離去!"
    "軍爺開恩啊!"高一功摘下鬥笠,露出一張憨厚老實的臉,"小的是延安"福昌號"的管事,路上遇了流寇,好不容易逃到這裏現在正在交兵我們害怕,讓我們進去避一避這些糧食就都送軍爺了。
    城上守軍交頭接耳片刻,一名軍官探出頭來:"可有路引?"
    "有有有!"高一功忙從懷中掏出一卷文書,高舉過頭,"我家東家與楊將軍是舊識,去年還送過一批軍糧……"
    軍官命人放下吊籃,將文書提上去查驗。文書蓋著延安府的鮮紅大印,筆跡工整,看不出破綻。
    "開小門,放他們進來。"軍官終於下令,"但須嚴加搜查!"
    沉重的城門緩緩開啟一條縫隙。商隊眾人推車而入,立刻被數十名持刀官兵圍住。
    "把麻袋都打開!"軍官厲聲道。
    高一功賠著笑:"軍爺,都是上好的小米還有小麥"說著解開一個麻袋,果然露出黃澄澄的糧食。
    軍官又抽查了幾袋,均無異樣,這才稍稍放鬆警惕:"全部押往堡內倉庫,嚴加看管!"
    旁邊一個軍官的下屬說道:"真不用給將軍說一聲嗎?他們說認識將軍讓他來掌掌眼
    "沒事,後麵我們要守這個堡很長一段時間,糧食越多越好。我看那領頭的憨厚老實,又有延安府的大印,應該是良民,就不用事事麻煩將軍了。”
    商隊眾人推車而行,經過街角時,高一功向一個年輕夥計使了個眼色。那夥計假裝絆倒,趁機將一個小布包塞進了路旁排水溝的石縫中。
    當夜,木瓜堡南牆下的排水溝中,突然鑽出幾個黑影。他們悄無聲息地解決了巡邏的哨兵,隨即向城門摸去。
    與此同時,城南倉庫內,白日裏看似老實的"商隊夥計"們紛紛從糧袋底部抽出暗藏的短刀。高一功側耳傾聽城外隱約傳來的號角聲,咧嘴一笑:"時候到了。"
    卯時剛到,木瓜堡外的義軍已經列陣完畢。戰鼓震天,殺聲四起。王嘉胤親率五千精兵,分兩路向城牆逼近。
    "敵襲!敵襲!"守軍哨兵聲嘶力竭地叫喊起來。
    楊茂春披甲登上城樓,隻見城外義軍黑壓壓的一片,雲梯衝車正緩緩向城牆推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要慌亂!"楊茂春聲如洪鍾,"弓弩手準備——放箭!"
    數百支箭矢呼嘯而出,落入敵陣,卻如泥牛入海。義軍早有準備,前排士兵高舉盾牌,傷亡有限。
    "將軍,西門告急!"一名傳令兵飛奔來報。
    楊茂春心頭一緊:"多少人?"
    "不下兩千,已架起三座雲梯!"
    楊茂春正欲分兵支援,突然城南傳來一陣騷動。緊接著,衝天火光騰空而起——糧倉著火了!
    楊茂春目眥欲裂,大吼道:"城裏怎麽會著火?王強,你帶一百人守住南門,其餘人都跟我去城裏看看!"
    他率親兵剛下城樓,就聽南門處傳來激烈的廝殺聲,那支商隊的夥計們已殺散守軍,正奮力打開城門。
    "攔住他們!"楊茂春將劍扔在地上拿起樸刀率先衝入戰團,樸刀揮舞,兩名義軍應聲倒地。親兵們見主將如此勇猛,士氣大振,一時竟將義軍逼退數步。
    城外,王嘉胤見城門處人聲鼎沸,知道內應已經得手。"傳令,全力攻城!"他翻身上馬,親自率領精銳向城門衝去。
    城門處,楊茂春已殺得渾身浴血,但是潛伏進來的義軍精銳已經打開了城門 潮水般的義軍呐喊著湧入。
    "將爺,守不住了!"親兵滿臉是血地跑來,"賊寇已攻入城中!"
    楊茂春環顧四周,見城牆各處都已插上義軍旗幟,守軍死傷慘重,仍在抵抗的不過百餘人。他咬牙道:"退守官署!"
    官署的大院內,楊茂春清點殘部,僅剩八十餘人。外麵喊殺聲越來越近,火光照亮了半邊天空。
    "將爺,從狗洞走吧!"親兵隊長跪地懇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楊茂春搖頭,平靜地解下染血的戰袍:"你們各自逃命去吧。我楊家世代受國恩,今日唯有以死報國。"
    他取出一套嶄新的官服換上,又命人取來筆墨,揮毫寫下:"臣茂春謹奏:賊勢浩大,臣力戰不支,唯有以死殉國,願我大明萬年永昌。
    寫畢,他將這封奏疏交給親兵隊長:"你若能生還,務必將此信呈送朝廷。"
    外麵殺聲已至門前。楊茂春從容取出白綾,拋過房梁掛了上去。
    "將爺!"親兵隊長痛哭失聲,卻見楊茂春神色決絕,隻得含淚從狗洞離去。
    當王嘉胤率眾攻入官署時,隻見楊茂春的遺體懸於梁上,一身官服整潔如新,腳下是翻倒的官帽。
    "厚葬這個人。"王嘉胤沉默良久,說道,"他是個好漢。"
    喜歡流賊也可以燎原請大家收藏:()流賊也可以燎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