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張道浚解圍高平縣
字數:4550 加入書籤
義軍已經解圍竇莊十餘天了,這些日子大夥好像都忘了屁股後麵還有個沁水張家和他們的澤州營,還有四千多裝備精良的團練兵。
經過一個多月和流寇的攻守作戰,張家澤州營團練兵有了蛻變。
見過血了加之裝備精良,是目前山西僅次於曹文詔部的勁旅了。
在流寇撤離後,張道浚為了提升戰鬥力,在竇莊內將四千多團練按《練兵實記》的營部司重新編隊,編成了三個營。
中營是張道浚親自統率,有張家費力搞來的馬匹組成的騎兵,裝備就學的北軍騎兵用的三眼銃和馬刀,還有一些鈍器,還有刀牌手五百,裝備都是一半紮甲一半布麵甲。
左右營有刀牌手八百、長槍手一千、火銃手一千二百,鳥銃、佛朗機炮俱全。
右營統領官是堂弟張道源,左營統領官是族弟張道澄。
營中的各部千總、各司把總都是張家人,團練兵也是沁水附近的老鄉或者佃戶,都知根知底。
張道浚還弄了一個輜重輔兵營,用來運輸裝備給養。
張家家主住宅內,一大群張家人正在商討要事。
前麵十幾天張道浚一直在忙著重新編伍,現在編伍完成,他打算找流寇試試張家團練編伍後的戰力。
這一兩天竇莊裏麵的探馬進進出出打探消息。
\"老爺,探馬回來了!\"一個家丁快步上前,遞上一封塘報,\"流寇主力已移師高平,城內有孫總鎮和王兵憲。
十幾萬流寇圍困高平,城內糧草已經不足了。
解圍的幾路官軍,平陽方向的許國福已經撤回了臨汾,曹部官兵北上長子縣補充給養糧餉了,宋撫院的撫標不知道在哪裏。\"
他合上塘報,轉身對身旁的弟弟張道源說道:\"竇莊之圍已解,但官軍都是為了我竇莊才南下支援的,於情於理我們都應該去。
流寇沒有防備,我們正是一舉破敵的好機會。\"
張道源握緊刀柄:\"好的將爺,咱們團練四千多人皆是精壯,趁此機會一舉擊潰流寇!\"
張道浚沉思片刻,猛地抬頭:\"傳令!全軍在校場集結,待我訓話後即刻開赴高平!\"
校場之上,張道浚一身戎裝,對著下麵的人說道:\"鄉親們,張家家人們,流寇肆虐無道。
以前我們沁水生活富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自從這些陝西流寇來了,我們的生活被打亂了。
沁水的士紳百姓們被流寇殺害,放眼望去那些個莊子都被流寇禍害的幹幹淨淨。\"
\"我們竇莊因為堅固得以幸免於難,但是我們能一直躲在裏麵嗎?
為了我們的安寧生活,所有人都跟我去殺流寇,你們願意嗎?\"
\"願意!願意!殺流寇!保衛鄉親!保衛沁水!\"
\"好!我們沁水爺們都是好樣的!我在這裏說明,要是戰死在戰場上的,我張家撫恤二十兩白銀,父母雙親我張家月月給糧米;傷了殘了的也會有一口飯吃。
但是誰也不準臨陣脫逃!若是佃戶逃跑,除了斬了逃跑者,還要直接收回土地全家趕出去;要是我張家族人逃跑了,也是軍法從事!更多的話我也不多講了,全體出發!\"
隊伍沿丹水疾行,兩日後,前鋒已抵高平城外十裏,探馬回報:\"流寇連營十餘裏,高平縣城最外麵是大天王、四天王兩部駐紮,其餘各營散處四方,戒備鬆懈。\"
張道浚冷笑:\"流寇驕狂,以為高平已是囊中之物。\"
他看向張道源,\"張遊擊,你率左營突襲流寇大天王營地,務必一擊潰敵!\"
張道源抱拳:\"將爺放心,必取賊渠首級!\"
黎明時分,大天王營中尚在酣睡。哨兵打著哈欠,忽聽遠處傳來悶雷般的馬蹄聲。
\"官……官軍來了!\"
話音未落,五百騎兵已如狂風般卷入營中。
張道源一馬當先,三眼銃連發三響,迎麵三個流寇應聲倒地。
騎兵緊隨其後,馬刀翻飛,營帳在鐵蹄下坍塌。
大天王赤腳衝出大帳,還未上馬,就被張家家丁張勇一箭射中肩膀。親兵拚死護著他向後逃竄。
營地位於大天王後方的邢紅狼聞訊趕來支援,卻見張家團練左營刀牌手已列陣推進,長槍如林,火銃齊鳴。他的隊伍剛接戰就崩潰,士卒丟盔棄甲,四散奔逃。
\"敗了!敗了!\"
恐慌如瘟疫般蔓延,其餘義軍營盤好些個不戰自潰。
張道浚見時機已到,令中營佛朗機炮轟擊瘋狂奔逃的流寇。
他坐在馬上看著硝煙中流寇徹底大亂,心情大好:\"衝!都給我殺流寇!將他們趕出沁水!趕出山西!\"
混亂中,張妙手、白九兒、一陣風、七郎、大天王、九條龍、四天王、丫頭子、齊天王、映山紅、催山虎、衝天柱等十幾營人馬全部狼奔豕突。
張家團練趁機放火,裏麵更加混亂,十幾萬人擠著往盆地外麵跑。
羅汝才、張一川、賀一龍、劉國能、老回回這些還能冷靜下來的仔細觀察,發現官軍隻有幾千人,於是合兵一處殺開一條缺口逃離了高平縣城。
高平城頭,孫顯祖和王肇生望著城外突如其來的混戰,一時愕然。
\"那是……竇莊澤州營的旗幟?\"王肇生拿著千裏鏡看著混亂的流寇營地,頓時目瞪口呆。
孫顯祖猛地拍牆:\"好個張道浚!傳令,全軍出擊,與澤州營合圍流寇!\"
王肇生也通知汾州守備準備出城反擊。
城門轟然洞開,憋悶多日的官軍如出閘猛虎。孫顯祖親率家丁衝陣,冀南兵備道的官軍緊隨其後。
流寇腹背受敵,徹底崩潰,丟下輜重、旗幟,向陵川縣方向逃竄。
日暮時分,戰場漸漸沉寂。張道浚策馬巡視,所見皆是跪地請降的流寇和堆積如山的繳獲。
\"斬首三千多級,俘獲四五千,餘寇潰散。\"張道源擦著刀上的血跡,咧嘴笑道,\"將爺,這一仗打得痛快!\"
張道浚卻在詢問旁人有沒有王嘉胤、高迎祥、劉處直這些賊頭,尤其是劉處直這個賊頭,他深恨之。
但手下人遍尋俘虜,發現沒有這三營的流寇。
城門口,孫顯祖和王肇生親自迎出,雖然張道浚是二品都指揮使但沒有差遣,按禮製是張道浚給他們請禮,但是因為救命之恩,他們紛紛親自迎接。
王肇生拱手道:\"感謝張指揮使援救高平,救了高平縣城三萬百姓和四千官軍。\"
孫顯祖更是直接解下佩劍相贈。
雖然知道自己救了他們,但是深浸官場十餘年的他知道別人客氣他不能客氣,直接躬身一禮還禮說道:\"這是分內之事能救了孫總鎮和王兵憲是我的榮幸。\"
當夜,高平城內殺豬宰羊,犒賞三軍。張道浚接受兩人的邀請一起飲宴,同時劃分功勞。
張道浚也很懂事,知道自己是待罪之身,就將功勞讓給了二人,隻求王肇生和孫顯祖上書請陛下赦免他的罪行。
二人聽後,都答應他一定會幫忙,這隻是小事一樁。
幾天後,戰果傳到了宋統殷那裏,三人一起上疏為張道浚脫罪,但是崇禎皇帝不置可否,隻是表彰了之前竇莊堅守的功績。
因為張家太夫人也就是張五典的妻子和張道浚的母親霍夫人都還在,崇禎親筆手書賜予了竇莊一個新名字叫夫人城。
對於張道浚的事也沒有一個具體的回複,估計是他覺得張道浚從雁門關戍地返回的罪行太大,此功不足以洗脫;也有可能是想用罪名吊著張道浚,竇莊團練到現在朝廷沒有撥過一錢銀子,張道浚還有利用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