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王嘉胤稱王建製

字數:4891   加入書籤

A+A-


    還在浮山縣附近休整的劉處直得知高平縣外義軍大潰敗的消息後,驚訝的目瞪口呆。
    若是陝西援剿官軍入晉了他們大敗,劉處直還能理解。
    現在這整的是啥操作?一個半團練半官軍性質的隊伍,和山西的官軍合在一起也就八千來號人,打的十來萬義軍直接潰敗了,這下山西的官軍怕是都打出了自信了。
    \"傳我令,收拾行裝,明日趕回沁水縣,在山西的計劃要調整一下了,明日回去看看王嘉胤怎麽說。\"
    高迎祥得知這個消息後,也不管宋統殷來不來了,再攔他已經沒有意義,還容易被圈踢,想好後他也直接潤回了沁水。
    沁水河附近,橫營在這裏暫時紮營,王嘉胤的大帳內,橫營十幾個軍官全部聚集於此,他們正在等探馬消息。
    不多時,一名探馬踉蹌著衝進帳內,單膝跪地:\"高平...高平大敗!義軍二十幾營全敗了!掌盤子死了大天王、四天王、丫頭子、催山虎四個!
    剩餘掌盤子經過血戰後突圍,我遇到的幾營掌盤子還在收攏部隊,還有老回回、掃地王、闖塌天他們正在往沁水趕路!\"
    帳中諸將聞言色變。紫金梁王自用手中的煙杆\"啪嗒\"掉在地上。
    張獻忠猛地站起身,帶翻了身前的酒碗。唯有王嘉胤仍端坐主位,拿起一碗茶喝了下去,麵色如常。
    \"細細說來。\"王嘉胤的聲音低沉平穩。
    探馬咽了口唾沫:\"張道浚那廝帶著他們張家的兵馬趁黎明義軍大部都在睡覺時突襲,十幾萬人馬潰不成軍,光是俘虜就被官軍抓了四五千。\"
    \"廢物!\"張獻忠一腳踢翻矮凳,\"十幾萬人打不過幾千官軍?\"
    \"敬軒,大帥麵前不可造次。\"
    王嘉胤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燭光下,他粗糲的手指摩挲著桌子,忽然輕笑一聲:\"有意思。\"
    \"大帥還笑得出來?\"楊六皺眉道。
    \"為何不笑?\"王嘉胤將塘報遞給身旁的張登喜,\"你們看,張家區區四五千人馬,和三千多累敗的官軍就能擊潰我們十幾萬人,這說明什麽?\"
    帳內一片寂靜。
    \"說明我們就是一盤散沙!\"王嘉胤突然提高聲調,拳頭重重砸在案幾上,\"各營各自為戰,號令不一,這樣的烏合之眾,如何與朝廷抗衡?\"
    更深露重,王嘉胤卻毫無睡意,他獨自站在帳外,望著遠處連綿的篝火。
    每堆篝火代表一隊人馬,本該是壯觀的景象,此刻卻讓他眉頭緊鎖。
    \"大帥。\"張登喜提著一壺水走來,\"夜深了,歇息吧。\"
    王嘉胤接過水壺倒了一碗卻不飲,隻是望著水中自己的倒影:\"登喜啊,你說當年漢高祖斬白蛇起義時,可曾想過有朝一日能坐擁天下?\"
    張登喜會意,低聲道:\"大帥是想加快建製的進度了嗎?\"
    \"是的,我打算最近開府建製,稱王拜將,不等打下澤州之後了。\"王嘉胤目光灼灼,\"不能再這樣流寇似的東奔西跑了,我們要有自己的根基,自己的規矩。\"
    \"可各營掌盤子怕是不同意吧,尤其是高、劉二人。\"
    \"所以要找個由頭。\"王嘉胤啜了口茶,\"高平之敗就是最好的契機。你去準備一下,等所有人到齊先探探劉處直和高迎祥的口風。\"
    幾日後,東路軍大部分掌盤子都來到了沁水。
    張登喜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氣走進帳中。
    帳內炭火正旺,劉處直正與李茂、高櫟幾人推杯換盞。
    見他進來劉處直起身迎接他,並說道,這不是大帥的軍師嗎?來找我有什麽要事嗎?不會是大帥又想回府穀了吧。\"
    \"劉掌盤子說笑了。\"張登喜躬身行禮,從懷中取出一個錦盒,\"大帥特意讓在下送來山西老窖,說是隻有劉掌盤子這般豪傑才配飲此佳釀。\"
    劉處直挑眉,示意親兵接過,打開一看,確是上好的汾酒。看來王嘉胤找自己是有事相求。
    張登喜跪坐席上,不疾不徐道:\"日前高平之敗,大帥徹夜難眠。思來想去,覺得我等義軍若要成事,非得改弦更張不可。\"
    \"哦?怎麽個改法?\"
    \"開府建製,共推大王。\"張登喜直視劉處直,\"建製以後,大帥願以大將軍之位相托,劉掌盤子仍領本部兵馬,不受節製。\"
    帳中頓時安靜下來。劉處直把玩著酒碗,忽然笑道:\"大帥就這麽等不及了嗎?\"
    \"非也。\"張登喜從容應對,\"隻是亂世當有主事之人。
    劉掌盤子試想,若我等早有統一號令,高平之敗豈會發生?\"
    劉處直沉吟不語。這時帳外傳來一陣爽朗笑聲:\"說得好!\"
    帳簾掀起,高迎祥大步走入。他拍了拍張登喜的肩膀:\"我剛過來打算找劉兄弟談點事,聽說你來了,特意過來聽聽。\"轉向劉處直,\"你怎麽看?\"
    \"高大哥覺得呢?\"
    高迎祥自顧自倒了碗酒,一飲而盡:\"要我說,這事可行。但有兩個條件——其一,咱們的兵不能動;其二,得讓大帥正式登台,別整那些虛的。\"
    \"隻要我和劉兄弟同意了,其它人肯定同意。
    以後相處還是老辦法我們聽宣,該幫襯大帥的義不容辭。\"
    張登喜大喜:\"二位掌盤子明鑒!大帥說了,三日後在城外設壇,還請二位到時候出麵。\"
    \"放心。\"高迎祥咧嘴一笑,\"勸進的戲碼,戲文上麵都有,我熟的很。劉兄弟你呢?\"
    \"喔喔,我也沒問題。到時候咱們研究一下就行。\"
    崇禎四年三月初一,沁水縣外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
    晨曦微露,已經到達的義軍各營已列陣完畢。
    臨時搭建的高台上鋪著猩紅毛氈,兩側旌旗獵獵,王嘉胤身著赭黃袍,腰佩寶劍,緩步登台。
    台下,劉處直與高迎祥對視一眼,同時出列跪拜:
    \"如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大帥您仁德英武,眾望所歸!懇請順天應人,登基稱王!\"
    王嘉胤連連擺手:\"不可不可!王某何德何能...\"
    \"大帥若再推辭,便是寒了十萬義軍的心!\"高迎祥聲如洪鍾,\"請為蒼生計,早正大位!\"
    台下數萬義軍齊聲呐喊:\"請大帥稱王!\"聲震四野。
    王嘉胤\"無奈\"長歎:\"既如此...王某便勉為其難。\"
    吉時已到,張登喜高唱儀程:
    \"一祭天!\"
    王嘉胤麵向東方三跪九叩,將一碗烈酒灑向大地。
    \"二祭地!\"
    親兵抬上整豬整羊,王嘉胤持刀割耳,投入火盆。
    \"三正位!\"
    劉處直、高迎祥一左一右,攙扶王嘉胤登上鋪著虎皮的主座。
    \"今奉天倡義,建製稱王!\"張登喜展開黃絹詔書,朗聲宣讀:\"晉王嘉胤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建元"永昌"!封劉處直為定國大將軍,高迎祥為平虜大將軍...\"
    其餘各營掌盤子皆有封賞。
    封賞畢,王嘉胤起身訓話:\"自今日起,各營需嚴守軍紀!一不許濫殺百姓,二不許奸淫擄掠,三要聽從號令!違者斬!\"
    大元帥千歲!千歲!千千歲!
    是夜,慶功宴上觥籌交錯。王嘉胤特意將劉、高二人安排在上首,親自把盞。
    \"二位賢弟,\"王嘉胤舉杯,\"今日若非你們鼎力相助,這事不會這麽順利,剛才就有一些掌盤子來找我匯報了營中的詳細情況。
    \"大哥言重了。\"高迎祥一飲而盡,\"都是自家兄弟。\"
    劉處直也說了同樣的話。畢竟王嘉胤還是很給他麵子了。義軍確實需要統一號令,
    對於他開府建製,劉處直並不反對,反正自己兵馬都還捏在手上,有了王嘉胤這一茬,以後若是自己有幸做大後能統一義軍各部也算是有前例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