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楊鶴招撫神一魁
字數:5121 加入書籤
崇禎四年三月中旬,神一魁站在慶陽府城安化縣城外的高崗上,望著這座被自己五萬大軍圍困攻了十餘日的城池,眉頭緊鎖。
\"大帥,東門的進攻又被打退了!\"一個滿臉血汙的軍官踉蹌著跑來報告,\"城上的滾木礌石一直不停的砸,弟兄們死傷慘重。
神一魁握緊了腰間的刀柄,他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隻得傳令道:“暫停攻城。”讓弟兄們退下來休整。
軍官領命而去,神一魁轉身望向身後連綿的營帳,炊煙稀稀拉拉,不少士卒圍坐在火堆旁,啃著硬如石頭的雜糧餅,隊伍人數太多了陝北又貧瘠,圍城十餘日,糧草已見短缺。
\"大帥,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茹成名大步走來,城裏的守軍死守不出,我們的糧草撐不過五日了。\"
神一魁沒有立即回答,他想起一月前,自己親率大軍破寧夏衛城,掃蕩慶陽府,攻破合水縣,擄知縣蔣應昌時是多麽意氣風發。
除此之外還繳獲無數,士氣正旺,誰曾想他頭腦一熱想拿個府城,打到現在傷亡慘重也沒拿下,還損失了不少精銳,到現在糧食也不足了
\"報——\"一騎快馬飛馳而來,馬上的偵騎快速下馬,\"大帥,延綏總兵張應昌率三千人馬從東麵殺來,距此不足四十裏了。
營中頓時一片騷動。神一魁心頭一緊——張應昌是他們的苦主了打義軍簡直無往不利,曾多次鎮壓各路農民軍,自己的兄長神一元就是死在他的手中。
\"多少人?\"茹成名急問。
\"探馬所見約三千,其中騎兵一千。
神一魁迅速盤算著,圍城部隊已疲憊不堪,若分兵迎戰恐難取勝;但若繼續圍城,必遭內外夾擊。
\"傳令各部,留三萬人繼續圍城,我親率八千老本兵迎戰張應昌!\"他果斷下令,\"茹成名,你負責南門攻勢,務必牽製住城內守軍。\"
茹成名欲言又止,最終抱拳領命。
一個時辰後,神一魁率領精銳在城北十裏處的開闊地列陣,這八千人都是西路軍義軍的老本兵,多是老鄉和逃兵戰力也夠強悍。
他們排成三個方陣,前排刀盾手,中排長槍,後排則是弓箭手和少量火銃。
遠處煙塵滾滾,官軍的旗幟已清晰可見。神一魁策馬陣前,高聲喊道:\"兄弟們!今日對陣的是殺害大帥的仇人張應昌!為大帥報仇的時候到了!\"
\"報仇!報仇!\"八千條喉嚨發出怒吼,聲震四野。
官軍很快進入視野。張應昌的部隊軍容嚴整,騎兵分列兩翼,中間是重甲步兵。為首的將領身披山文甲,頭戴鳳翅盔,正是延綏總兵張應昌本人。
他最近風光無限,先滅張存孟又即將滅神一魁,都是重量級賊寇比即將去山西啃骨頭的同僚們都強的多。
兩軍相距三百步時,官軍突然停下。隻見張應昌令旗一揮,官軍火炮齊齊開火,白煙彌漫中鐵彈呼嘯而來,義軍前排頓時倒下百十人,陣型微亂。
\"衝鋒!\"神一魁大喝一聲,親自策馬前突。義軍呐喊著衝了上去,與官軍撞在一起。
戰鬥異常慘烈。神一魁手持斬馬刀,連斬兩名官軍,直取張應昌。
張應昌自然不會親自冒險,見神一魁衝了過來,他的家丁頂了上來在亂軍中廝殺了一刻鍾,不分勝負。
但大部分義軍裝備簡陋,漸漸不支,第一次交鋒,義軍折損五百餘人,被迫撤退。
\"重整隊形!\"神一魁喘著粗氣下令。
不到半個時辰,張應昌主動發起第二輪進攻。
這次官軍騎兵從兩翼包抄,神一魁的部隊腹背受敵。
混戰中,他親眼看著自己的發小被官軍騎兵長槍刺穿胸膛。
\"大帥,頂不住了!\"營官劉金滿臉是血地喊道。
神一魁咬牙下令撤退,這一仗又折了數百人。
黃昏時分,張應昌發動第三次進攻,義軍已精疲力竭,陣型大亂。
神一魁率親兵死戰斷後,身上添了兩道傷口,最終八千老本兵折損三成,剩餘的向安化城下潰退。
\"追!別讓流寇跑了!\"張應昌的吼聲在身後響起。
官軍騎兵如狼似虎地追殺而來,突然安化城門突然洞開,裏麵的守備率五百守軍殺出,前後夾擊,義軍徹底崩潰,四散奔逃。
神一魁在親兵護衛下勉強突圍,身邊隻剩兩百多騎。
他回頭望去,夕陽下的戰場上屍橫遍野,自己的大旗已被官軍踩在腳下。
幾日後,義軍殘兵陸續聚集在二十裏外的一處山穀。
清點人數,五萬大軍隻剩三萬出頭,老本兵潰散戰死了一大半。
神一魁坐在篝火旁,默默包紮傷口,心如刀絞。
\"大帥,接下來怎麽辦?\"劉金低聲問道。
神一魁還未回答,茹成名已拍案而起:\"當然是重整旗鼓再戰!神大哥死在官軍手裏,此仇不共戴天!\"
\"可糧草已盡,士氣低落,如何再戰?\"劉金反駁。
\"難道要像王左掛、張存孟那樣投降官軍?\"茹成名冷笑,\"別忘了神大帥是怎麽死的!\"
神一魁猛地抬頭。兄長神一元的身影浮現在眼前——年初神一元在保安戰敗屍體被懸首城門。
想到這裏,他胸口如壓巨石,呼吸艱難。
\"都別吵了。\"他沙啞道,\"讓兄弟們好好休息一晚,明日再議。\"
夜深人靜時,神一魁獨自走出營帳。寒風刺骨,他卻渾然不覺。
\"大帥,有緊急軍情。\"劉金匆匆走來,\"陝西三邊總督楊鶴親赴寧州,派人送來書信。\"
神一魁展開信箋,借著火光細讀。楊鶴在信中表示願意招安,承諾既往不咎,還邀他前往寧州商議。
\"你怎麽看?\"神一魁問。
劉金沉吟道:\"楊鶴與洪承疇不同,素來主張招撫,如今我軍新敗,不如受撫了吧,想辦法伺機再起。
\"放屁!\"茹成名和杜應昌孫繼業等人不知何時出現在身後,\"官府的話能信?
神一魁陷入沉思,他想起那些戰死的士卒,自己真不是一個合格的領袖不能帶他們活下去。
\"先派人與楊鶴接觸。\"他終於開口,\"劉金,你帶著我女婿親自去一趟。\"
三日後,劉金帶回消息:楊鶴不僅熱情接待,還將神一魁的女婿留在身邊同吃同住,以示誠意。更令人意外的是,楊鶴承諾隻要義軍解散歸農,官府將發放耕牛種子。
義軍內部卻炸開了鍋。茹成名堅決反對:\"大帥,這是陷阱!官府就是想讓我們放下武器然後肆意宰割。
爭論持續了兩天。第五天清晨,神一魁做出決定:派劉金和劉鴻儒正式向楊鶴請降。
\"大帥!\"茹成名跪地痛哭,\"神大哥在天之靈不會瞑目啊!\"
神一魁扶起他,眼中含淚:\"成名,你看看營中的兄弟們,他們都有父母妻兒,繼續打下去,我真沒有能力帶他們打贏官軍啊。
茹成名無言以對。
第九日,神一魁派孫繼業、茹成名等六十餘人護送被俘的合水知縣蔣應昌返回,並交還合水縣官印,這是向官府表明誠意的關鍵一步,招安儀式在寧州舉行。
清晨,寧州知州周日強在城樓上擺設了象征皇權的禦座。
神一魁率眾將領在城下跪拜,高呼\"萬歲\"。前排豎起一麵大旗,上書\"太平聖壽無疆\"六個大字。
神一魁抬頭望著那明黃色的禦座,心中五味雜陳,大夥是被朝廷逼反的,兄長也是死在朝廷手裏,今日,他卻要向殺兄仇人跪拜。
\"神將軍,請起。\"楊鶴親自下階相迎。這位總督年約五旬,麵容慈祥,與神一魁想象中的朝廷大員截然不同。
在官署中,楊鶴宣讀了崇禎皇帝的招安詔書。神一魁跪地聆聽,心中卻想起兄長臨終的囑托:\"一魁,記住...別信官府的鬼話...\"
儀式結束後,眾人來到關將軍廟,楊鶴命人準備了三牲祭品,讓神一魁等人立誓解散部眾,回鄉務農。
輪到神一魁上香時,他的手微微顫抖,香爐中青煙嫋嫋,仿佛幻化成兄長麵容。
他在心中默念:\"大哥,我別無選擇。若有機會,定為你報仇...\"
離開寧州時,官府發放了路費和文書,神一魁回頭望去,城牆上的官兵正收起那麵\"太平聖壽無疆\"的大旗,寒風卷起塵土,迷了他的眼。
\"大帥,我們真的就這樣解散嗎?\"茹成名低聲問。
神一魁沒有回答,他摸了摸腰間的短刀,刀是父親死後給了兄長,兄長又留給他的遺物,刀身冰涼卻似有熱血在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