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大名府遇盧象升
字數:4506 加入書籤
在新泰縣擊潰一支害民的逃兵後,義軍繼續踏上去河南的路隻不過這次沒有再從曹縣回去,而是繞道北直隸打算從大名府回去。
走這條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近一些,從上次發回的消息來看,王自用率領義軍已經出了山西,二十多萬義軍陸陸續續都到了懷慶衛輝兩府了,如果不出意外王自用應該也會想著打個親王助助興。
早點趕回去萬一府城順利拿下,自己還能喝口湯,至於高迎祥之前提了大名府有個厲害的兵備道叫盧象升,劉處直也沒當回事。
兵備道再厲害,麾下哪點府城營兵和衛所兵能怎麽樣,還能翻天不成。
如果當年沒來大明之前讀書那會的初中曆史講細一點,高一分班前也多講講,劉處直應該會知道盧象升是誰,可惜了他不太喜歡曆史,學的也是理科這號人物他就認不到了。
自山東新泰出發,過泰安州、東阿縣、陽穀縣、朝城縣出了山東境一路上沒有任何危險,沿途縣城和河南一樣都裝看不到這夥流寇。
朝城縣一過便是大名府南樂縣了,這裏和山東的州縣又是另一個光景了。
掌盤子,這地方好奇怪。\"李狗才驅馬靠近,臉上滿是困惑,\"咱們一路過來,哪個縣不是聞風喪膽?這南樂縣倒好,城門大開,百姓照常趕集。\"
劉處直順著李狗才馬鞭所指望去,城門外,幾個挑著擔子的農夫正不緊不慢地沿著官道行走,見到他們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竟隻是往路邊避了避,既沒有驚慌逃竄,也沒有跪地求饒。
更奇怪的是,這些農夫麵色紅潤,身上的粗布衣裳雖打著補丁,卻洗得幹幹淨淨。
\"去,請兩個百姓來問問。\"劉處直對兩個親兵吩咐道。
兩個騎兵得令離開,不多時便帶回兩個中年農夫。
那兩人站在劉處直馬前,眼神中雖有懼色,卻無他熟悉的那種絕望。
他下馬後對著這兩個農夫行了一禮說道:“老兄莫怕,我等義軍專殺貪官汙吏,替天行道,你且說說,這南樂縣的知縣可曾盤剝百姓?”
其中一個蓄著短須的農夫抬頭看了他一眼,竟露出一絲古怪的笑意:\"回大王的話,俺們南樂縣三年沒換過知縣了。
兵備道盧大人定的規矩,每畝地遼餉隻收一分二厘銀子,哪個衙役敢多收一個銅板,輕則打板子,重則掉腦袋。\"
除此之外正稅也隻按照洪武舊例來收,我們這裏沒有什麽貪官汙吏,你們來錯地方了。
劉處直與李虎交換了一個眼神,這回答太過出乎意料,以至於他一時竟不知如何接話。
\"去年秋收後,\"另一個農夫竟主動開口,\"盧大人還帶著百姓們一起修了水渠,說是從什麽《農政全書》裏看來的新法子,能多打三成糧食。\"
這還真是奇了怪了,這盧象升不貪、不害民還和百姓一起修水渠,這還是大明官員嗎,要知道老家陝西的水渠萬曆年到現在都沒疏通過了,一方父母官上來隻會撈錢。
你們說的盧大人,可是叫盧象升?\"劉處直試探著問道。
兩個農夫對視一眼,同時閉緊了嘴巴,無論劉處直如何威逼利誘,兩人再不肯多說半個字,最終,他隻能下令放人,並且一人給了一些碎銀權當問話的費用。
看著兩個農夫快步離去的背影,郭世征啐了一口:\"邪門了!這些泥腿子居然護著狗官!\"
千裏鏡中這兩個農夫往南樂縣城跑去,看情況是去報信了。
這次原本是為了快速趕路,沒必要對這個縣城下手沒有任何意義,既然這裏百姓敵視自己,那就繼續往下一站出發。
過了南樂縣,很快就到達了內黃縣,兩縣看著都差不多。
一路上幾乎每一處水井旁都立著一塊石碑,上麵密密麻麻刻著字。
劉處直下馬走近一看,竟是賦稅明細!某年某月,每畝地該交多少銀錢,多少糧食,寫得清清楚楚。
碑底還刻著一行大字:\"凡有額外索取者,可赴府衙告發,如果查實有重賞。\"
劉處直和身邊的幾個軍官大眼瞪小眼,看來這裏還真是出了個好官啊。
“兄弟們,這裏確實是有一個好官,咱們就不在大名府耽擱時間了,最近趕路也累了,我們修整兩三天就進入彰徳府,王自用領人估計已經在打懷慶府城了。
進入大名府兩天時間,劉處直才利用重金賄賂了不少百姓,從他們嘴裏慢慢拚湊出來盧象升的形象,這位兵備道不僅熟讀兵書練就一身好武藝,還親自訓練鄉勇名為天雄軍,在此地不僅減免賦稅,還興修水利;不僅嚴懲貪官,更在民間廣布耳目。
義軍這一路上,劉處直都能感覺到不斷有人盯著他們然後又往回跑,哪怕讓騎兵去追上他們,也沒人透露一個字。
很快流寇入境的消息就被匯集在大名府城盧象升的桌案上。
他召集了自己老家帶來的親隨楊陸凱,還有兵備道下屬官員布置作戰任務如何打擊這股流寇的囂張氣焰,他主政三年以來這還是第一次有流寇來入境,上次的闖賊也隻是在廣平府打轉。
各位,我們府城營兵有兩千人馬,我訓練的天雄軍有一千五百人,流寇人數據各地百姓所說大致在三千到四千的樣子,多是馬賊,所以我們得找個限製他們馬匹的地方打。
看這股流寇的行軍方向應當是回河南與那邊的流寇會和,我們作為地方父母官就不能當這些賊人大大方方的就離開了我們大名府。
所以我判斷,流寇一定會經過回隆鎮,今天得到的消息是流寇就在內黃歇息,我們明早一早就發兵去回龍鎮埋伏,就算不能全殲這股流寇,也得狠狠的揍他們一頓。
盧象升帶著府城的營兵兩千還有天雄軍一千五百趕赴回隆鎮,在這裏埋伏了一個上午了。
如他所想,義軍確實走了這裏,很快遠處傳來沉悶的馬蹄聲。
\"進攻!\"
號炮炸響,兩側山破箭如雨下,行軍狀態中隻有少部分騎兵披了甲,大部分人都隻穿著義軍軍服,馬隊頓時人仰馬翻,倒下數十騎。
但那些披甲的一百多騎兵立刻散開隊形準備進攻,這些老本騎兵在隊伍還沒聚攏前居然自發分成數股,直接縱馬衝上緩坡。
讓劉參將指揮隊伍堵住賊寇騎兵!\"盧象升喝令剛落,就看見一群營兵被流寇騎兵連人帶盾撞翻,這幾年他重點關注了這些營兵,也沒有讓將領喝兵血,但這些常年沒打仗的營兵竟連半刻都沒撐住,盧象升抽出令旗:\"天雄軍壓上去!\"
三百鄉勇挺著長槍結陣推進,這些莊稼漢雖訓練不足,但仗著血氣之勇竟真把義軍逼退了。
劉處直在陣後看得真切:\"傳令,裝備好了的重騎兵直接衝擊鄉勇右翼。\"
二十匹披甲戰馬突然從煙塵中衝出,鄉勇陣線頓時凹進去一塊。
有個穿短褐的漢子被馬蹄踏碎胸骨,臨死還死死抱著馬腿。盧象升正要調親兵補缺,忽見北麵塵頭大起,一杆\"左\"字大旗獵獵作響。
劉處直正打算活捉盧象升,沒想到左良玉來了,說實話他從李茂嘴裏得知左良玉部的戰力後麵對左良玉還是有點懼怕,現在義軍陣型散亂欺負一下對麵的弱兵還行,但要是碰了左良玉今天必敗。
劉處直讓傳令兵鳴金,很快正在廝殺的義軍騎兵立刻拋下對手,像退潮般向東邊撤去。
左良玉來了以後也沒追擊他們,而是下馬拜會盧象升,原來昌平兵正在附近補充行糧得知兵備道在這裏和流寇打了一仗就帶著五百騎兵過來支援。
還好克賊對自己有一點恐懼,不然今天兩人都要栽在這裏了。
盧象升感謝左良玉後表示會盡快將昌平兵的行糧補充好讓他早日返回河南,順便再補充一批餉銀。
左良玉沒想到自己帶著兵來轉一趟還有意外收獲,高興的直接單膝下跪。
盧象升的親隨楊陸凱則提著滴血的腰刀過來匯報情況:\"斬首三十六級,咱們折了七十三個鄉勇,和一百多個營兵。”
盧象升看著狼藉的戰場歎道:“沒想到流寇起事才五年,鐵甲騎兵都有了,這克賊的騎兵居然已經有三千之眾了,再讓這些流寇鬧騰下去,大明江山怕是真經不起他們折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