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蔡成之策2)

字數:3846   加入書籤

A+A-


    說到這兒,蔡成有了個短暫的停頓。
    他是給大家時間,讓大家能夠理解分的分析。
    看到大家已經接受了他的分析,他才繼續說了下去。
    “其實,他們隻是想活下去。隻要能活下去,他們就不會造反。而他們不造成更大的殺孽,不搶劫窮苦百姓,就是想告訴官府,他們隻要錢糧,隻要活下去。
    “既然這樣,就有了雙方議和的可能。”
    揚揚灑灑,驚煞眾人。
    很快,幾乎沒有開過口的功曹謝大人就反應了過來,大聲叫道:“成公子分析的有理。急報上還說,他們劫掠世家大族時,並沒有劫掠一空,而是留下了足夠的錢糧。他們給別人留了活路,也就給自己留了餘地。”
    “賢授說得有理。”督郵支持謝方的觀點。
    “賢授”是謝方的字。
    “難怪外麵皆傳,蔡家出了麒麟子。今日一觀,果然不虛。”主簿感歎。
    “分析得鞭辟入裏,我讚同成公子的分析。”郡丞也表態了。
    就連都尉看向蔡成的目光,都開始出現異彩。
    他不再眼睛半閉,而是全神貫注地盯著蔡成,嘴中急急地說道:“成公子,你接著說。”
    “可賊人要活,就得有大量錢糧,我們郡府哪來多餘的錢糧?”反倒是蔡正提出自己的疑慮。
    對呀,郡府哪兒來的錢糧?沒有錢糧,就沒有議和的基礎。
    諸位大員,再次相對無語。
    這豈不又是一個死結?
    “他們已經有錢糧了。如今,賊人已經掠奪了六縣。按他們的進軍速度,再用不了十天,就能夠把東萊橫掃一遍。所以,他們不會缺少錢糧。他們所缺的,就是誰來接受他們投降,並保證他們投降後,也能活下去。”
    “對呀!”都尉猛拍大腿,看向蔡成的目光,已經有了一絲崇拜。
    武人,大多是這麽耿直。
    你有本事,我就服你;你沒本事,我就看不起你。
    都尉可是經曆戰場血與火的,雖然因傷退役居東萊都尉,可他仍然保持了軍人本色。
    郡丞、功曹、督郵、主簿等人的內心,也是震驚的無以複加。
    果是名師出高徒!
    同時他們也在自怨自艾,黃巾賊人已經有了錢糧,不是很明顯嗎,自己怎麽就沒想到?
    十數天的不間斷劫掠,他們的錢糧肯定不會缺了。
    山中客到底是什麽人?怎麽可能三年期間,就教出如此弟子?
    也許蔡立是蔡成生父的原因,目前還保持著一定的冷靜。
    “成兒,為父同意你的分析。可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才能保證他們投降後還能活下去呢?”
    “父親,如果不把他們看成賊人,而是看成流民如何?官府是如何保證流民活下去的呢?”蔡成反問。
    什麽是流民?
    就是在成群結隊、背井離鄉、四處乞討之人。
    大漢的疆域遼闊,每年都有一些地方有天災。近數十年來,災難更是此起彼伏。旱澇蝗疫,輪番出現。就連皇帝下罪己詔都沒有用,災難該來還是來。
    災難多,災民就多。若是朝廷賑災不力,受災地域的相鄰州郡,便會出現大量流民。
    這是出現流民的主要原因。
    為了防止流民鬧事,這些州郡隻好開倉施粥,變相地幫助朝廷賑災了。
    災難過後,流民就會逐漸返回家園,開始恢複農耕。
    但如果家園的農田被毀,他們哪怕回去,也仍然活不下去,就會快速變成流匪。
    目前大漢各地的山匪、馬匪、海匪……等各種匪,絕大多數都是由活不下去的人所構成。
    畢竟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了,沒有人願意為匪。
    “成公子,你是說,我們要開倉賑粥?”郡丞沒能理解。
    “以郡府官倉中的糧食,能施多久的粥?”蔡成反問。
    其實大家都知道,以當前官倉那點糧食,麵對近十幾二十萬流民,不出三天,糧食就用光了。
    謝方稍加思忖,就大致明白了蔡成的意思。
    “糧食再多,也會有吃光的一天。如果真如成公子分析的那樣,流民想要活下去,就必須有土地。災時流民,事後都會返回家園,也是因為那裏有他們自己的田地。可這些黃巾餘黨已經沒有土地了。”功曹順著蔡成的分析,繼續深入。
    或許是因為謝方出身寒門、知民間疾苦吧。
    如郡丞、督郵和主簿三人,都是出身世家,根本就沒往流民需要田地這個方麵去想。
    “沒錯,他們是想要田地。”蔡正也反應了過來。
    “可郡府哪兒有田地分給他們呢?”郡丞又提出關鍵問題,同時把目光投向蔡成。
    他們知道蔡成既然如此分析,必然還會有後續對策。可東萊郡的田地絕大多數都在世家大族手中,郡府可沒有田地。
    比如黃縣管氏,誰都知道他們有數萬畝地,具體多少外人卻不可知。
    當前,東萊的世家大族,隻給普通農戶留下了三成左右的土地,窮苦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了。
    “這好辦。分成兩個方麵來解決就可以了。”蔡成言之鑿鑿。
    “一方麵,十餘萬黃巾餘黨,加上東萊參與其中的亂民,就算是二十幾萬流民吧。最低限度每人三畝田才能存活,總共需要近八十萬畝田地。雖然不要求全部都是良田,但也不能是貧瘠之地。
    “這田地從哪兒來呢?當然要求世家大族出麵,與黃巾餘黨直接洽談。能夠談成,東萊就不會起戰火,也算是世家大族與郡府共渡難關了。
    “另一方麵,可以要求這些流民自行開荒屯田。反正他們當前手上有糧,足以支撐到明年秋收。加之秋收所獲,則又可以支持到後年秋收。哪怕一年中,二十萬流民開墾五十萬畝荒地,如果沒有天災,後年秋收後,他們就能活下去了。
    “如此,世家大族自願出讓四十萬畝田地,保證兩成良田、六成中田、兩成劣田便可。
    “待這些流民安穩下來,我東萊便已增加了十餘萬人口。
    “當然,開荒之議,事先不可讓世家大族知道。否則,他們就不願意多出讓田地了。”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