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弘農練兵

字數:3835   加入書籤

A+A-


    劉協父母雙亡不說,就連哥哥劉辯也被董卓給毒死了。
    整個皇宮中,就找不到他的一個近親。
    唯一能親近點的,就是嶽父伏完和皇後伏壽了,卻仍然幫不了劉協什麽。
    不過,隨著劉協逐漸長大,早就恢複了自己三師兄的位子。
    他排第三,諸葛亮排第四,郭淮才是最小的師弟。
    雖然一個月後過了年節,他就是十五歲的少年了,可當初蔡成摟著他睡覺的溫馨感,可從來沒有消除過,也一直在渴望著。
    如今,他在蔡成麵前,稚童形態盡顯,就是一個向自己師尊炫耀自己功績的孩子。
    蔡成也心疼這個三徒弟,所以便笑著對劉協說:“好,就讓你先講你們的剿匪之功。”
    劉協聽了申金的話後,嘴都已經撅了起來。
    可此時聽到蔡成如此說,馬上笑得口水直流,還得意地對申金做了個鬼臉。
    劉協樂不可支,先拿起一片切好的蘋果,送到蔡成的嘴邊,喂蔡成吃下去後,才有些激昂地開口講述了起來。
    劉協等人離開京都後,可不是漫無目的的隨意走。
    按管篤的要求,他們這一路要帶著五千紫金衛和五百龍鱗衛,自然不應該一路武裝遊玩吧?
    所以,在這一路上,必須要讓龍鱗衛、紫金衛有一些實戰曆練,從而增加他們的實戰能力。
    保護小師弟陛下的龍鱗衛和紫金衛,有沒有實戰經曆,那戰力的差別可就太大了。
    管篤在前往海軍之前,便知道劉協因師尊中毒身亡,根本不想留在京都。
    劉協認為京都太晦氣,幾乎剝奪了劉協除皇位之外的一切。
    所以,管篤早就和申金商量好了,讓劉協這一路上,要經曆一些戰火的洗禮。
    征伐的對象自然是目前還活躍在各州的匪寇。
    當前,大漢十五州,隻有青州、冀州完全沒有了匪寇,吉州因為人口過於稀少,而又天寒地凍,也沒有匪寇,其他各州都有不同程度的匪寇,盜匪、山匪、水匪,應有盡有。
    說起來,中華大地上,有史以來,匪寇從來就沒有斷絕過。
    真正蕩清匪寇的隻有新中國成立後的曆時三年的剿匪。
    要知道,解放戰爭也才打了三年,而剿匪同樣用了三年,可見新中國成立時,匪患達到了什麽程度。
    當然,自號為“榮門”的盜匪,直到支付寶出現後的二十一世紀,才大幅度減少,少到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這也算剿匪嗎?
    管篤離開京都前,把把北方九州劉協出京時,大漢還是九州)的匪患情況,全部交給了四個師弟,而且說明,沒有明確的清剿計劃,他們便不能離開京都。
    而且管篤還特別說明,清剿計劃必須是諸葛亮、劉協和郭淮三人自己做,然後由申金審核批準。
    說白了,管篤這是把三個小師弟的安全,全部委托給了申金。
    用五千五百精銳的龍鱗衛和紫金衛去剿匪,真是太看得起匪寇了。
    所以,申金、諸葛亮、郭淮,都有信心他們用幾年時間,一邊沿途考察民情,一邊就能把大漢的匪寇徹底蕩清。
    這個事情,當然沒有告訴內閣。
    否則,無論如何,內閣都會全力阻止。
    剿匪有各州郡的治安軍,怎麽能讓滿十歲的陛下親征呢?
    不過,為了劉協的安危,管篤在走前,把這事兒悄悄告訴了厲誌,並讓厲誌下令治安軍,服從申金的指揮,配合龍鱗衛、紫金衛剿匪。
    當然,軍令是秘密下達的,隻說如果有人持厲誌的令牌找到各州郡的治安軍,當地治安軍馬上服從命令聽指揮。
    厲誌可不敢暴露陛下就在剿匪的隊伍之中,誰知道會不會有人心生歹意呢?
    諸葛亮、郭淮雖然跟在蔡成身邊一年多,可他們並沒有實戰經驗,隻是學會了如何做作戰計劃而已。
    沒人能要求三位十歲的孩子,能做出什麽合格的清剿計劃。
    真正的計劃,自然是落到了申金頭上。
    當然,直到他們三人做出清剿計劃後,申金才會拿出自己的清剿計劃,然後讓他們三人對比,由此讓他們三人知道,作戰計劃都要考慮哪些因素,如何保證更大的勝算。
    蔡成的弟子,兄友弟恭,羨煞他人。
    內閣擋不住劉協離開京都的決心,隻好找到厲誌,讓他下令,讓各地治安軍保護好陛下的安全。
    然而,內閣派出的、跟隨劉協隨身照料的幾個太監,才到函穀關腳下,便被打發回來了。
    太監們還帶回了一封劉協的親筆信,讓內閣無須擔憂,他會很安全。
    然後,五千紫金衛,五百龍鱗衛,還有申金率領的五個特戰隊小隊,包括劉協、諸葛亮、郭淮等人,便消失在了過了函穀關的大山之中。
    他們進入大山後,馬上都更換上了迷彩服,迷彩服裏麵著綢甲。
    然後,五千紫金衛分為十隊,全部撤了出去,兩個任務:
    一是發現山民,然後把山民遷移到關內平原。
    黃巾之亂和羌胡叛亂,讓關內平原的不少民眾,或是遷往漢中避禍,或是藏於山中避禍。
    二是繪製函穀關以西弘農郡南部山區的詳盡輿圖。回來後,再來完善河東郡山區的作戰沙盤。
    在管篤給的情報上,河東郡和弘農郡基本沒有匪寇活動。
    申金把紫金衛撤出去,目的就是為了練兵。
    即便遇到小股山匪,以紫金衛的戰力,也足以應付。
    然而,紫金衛撤出去還不到十天,就不斷回報,說是在熊耳山的一個山穀中,發現三萬軍隊。
    這些軍隊一日兩餐,每日一練,裏麵竟然還有頭戴黃巾之人。
    不過,他們的兵器不整齊。
    紫金衛摸到距離他們五裏處,用望遠鏡觀察,發現他們普通士卒用的都是木製兵器。
    不過,軍官倒是有皮甲,用鐵製兵器。
    難道這是黃巾軍的餘黨?
    這是郭淮提出的問題。
    這當然不是山匪。
    山匪不會有這麽多人,而且大山中,也無法養活這麽多人,況且數萬人的糧食來源也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