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兵部來了

字數:4016   加入書籤

A+A-


    何山、朱儁、戲忠、郭嘉四人走到帥府門口,正看到劉協、諸葛亮、郭淮、蔡琰、輕風、細雨、伏壽等人跑步歸來。
    朱儁幾人馬上上前給劉協行禮。
    “拜見陛下!”
    劉協還禮後,說道“諸公快進去吧,恩師在院中等候。”
    昨天在蔡成懷中睡了一覺之後,在劉協的口中,“師尊”就變成了“恩師”。
    申金、諸葛亮、郭淮三人,也都跟著劉協學,改稱蔡成為“恩師”。
    幾人一聽,都有些奇怪。”成公子不是還不能走路嗎?怎麽會起這麽早?“
    “恩師恢複得很快,今早起床後,已然能夠慢慢走幾步了。”諸葛亮回答道。
    眾人一邊走入府中,劉協還一邊在嘚瑟。
    “恩師的身體恢複得快極了。他一頓要吃三碗米飯,一天要吃半隻羊。”
    而諸葛亮和郭淮兩人沒有陪著何山、朱儁等人,他們要趕著去相府。
    相府早會,還需要他們二人做記錄。
    早會後,他們才會在相府吃早餐。
    現在,按內閣規定,朝廷各部、各署,都是由行政學院中的學員每日來做早會記錄。
    做完後,學員們會利用晚上時間整理出來,然後交到內閣的侍郎司——後世的秘書處。
    侍郎司中的侍郎分別審閱後,會再整理成《簡報》,報與丞相和閣老。
    荀彧和其他閣老都發現,建立侍郎司後,不僅效率提升了很多,相互之間的關係都親近了幾分。
    真不知道成公子是怎麽想的,建立了這麽一個奇怪的部門,讓內閣更加團結。
    何山搶先幾步,衝入蔡成居住的小院,看到蔡成正在喝茶,頓時兩眼含淚,快步上前,一把摟住蔡成。
    “公……公……公子……”已然泣不成聲。
    朱儁、皇甫嵩、戲誌才、郭嘉也快步走了進來,齊齊行禮。
    “見過成公子!”
    “哈哈,兵部大佬都來了。都沒吃早餐吧?快坐下,早餐馬上就來。”蔡成一邊還禮,一邊熱情地招呼幾人。
    正說著,蔡琰、輕風、細雨、伏壽帶頭,後麵是幾個特戰隊員,端著早餐,一樣一樣地擺在桌上。
    幾人看到未來的皇後竟然親自端早餐,震驚得無以複加,忙不迭地起身向伏壽致禮。
    這可是陛下欽點的隨身之人,幾乎可以肯定日後會封為皇後,他們這些大漢臣子,哪裏敢失禮?
    伏壽放下手中的早餐,笑著還禮。
    “諸公切莫多禮。這些年來,以普通百姓的方式生活,小女已深知治國不易,讓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更難。
    “吾與文姬姐姐在府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為帥府省下人手。”
    “可……”朱儁老爺子話都快說不出來了,半晌後才說出一句完整的話。“可再怎麽樣,也無需皇後親自端早餐呀。”
    劉協已經換好衣服,後麵跟著申金,正好聽到朱儁的話。
    “公偉老大人此言差矣。朕與伏壽日常做點事,有利於身體的。知百姓苦,方能思如何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劉協看到朱儁等人連坐都不敢坐的樣子,“噗嗤”笑出聲來。
    “諸公坐下便是。朕與文姬等人一桌,諸公與恩師一桌。”
    朱儁幾人呆傻了半天,才慢慢坐了下來。
    朱儁感慨道“公子這是在培養聖君呀!”
    “快給我講講這些年的事情。”剛剛用完早餐,不等撤下殘羹,蔡成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請求。
    “公子這些天應該好好休息,待身體複原後,再向公子細述不遲。”何山看到蔡成走路都困難,便想勸阻。
    走路都困難?
    沒錯,今天起床後,蔡成已經能搖搖晃晃地自行走路了。
    畢竟一天半隻羊可不是白吃的。
    今天起床後,不僅能自己晃晃悠悠地走路,竟然還能顫顫巍巍地拿起那塊最小的石鎖——隻有三斤重。
    蔡成笑著說道“就當閑聊了。”
    朱儁老爺子悠悠地說道“兵部這邊,真沒什麽好說的。按丞相製定的方略,北攻南守東收西融,似乎都很順利。”
    蔡成從“北攻南守東收西融”中,仿佛明白了一點什麽,正想開口詢問,戲忠接口說道
    “這些年,最不容易的便是內閣。四年五災,內憂外患,撐下來可真不容易。”
    蔡成看向戲忠。
    “內閣剛剛組建,公子便中毒倒下,內閣可謂是內憂外患。”朱儁點了點頭,認可戲忠所言。
    “都有哪些內憂外患?”蔡成昨天可沒有從閣老那裏看出什麽憂心之事。
    郭嘉稍稍思索了一下,解釋道
    “大漢新製剛剛開始推行,便有四年五災。基本掏空了朝廷的家底。
    “在京都內,眾多官吏都對內閣持觀望態度,等於是把內閣架在火上烤。
    “在京都外,北方十三州缺乏大量的官吏,尤其是各郡太守這一層,至今都未能補齊。
    “最可怕的是成公子倒下後,天下讀書人快速分為兩派新製派和舊製派。這兩派鬥了將近四年,剛剛才消停下來,可把內閣折騰得不輕。”
    聽到天下讀書人分為兩派,蔡成馬上就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他倒下時,大漢北方的普及教育還沒有完全展開,各地的主要官吏,還是要依靠原來的讀書人。
    而天下讀書人大分裂,往輕了說,必然會影響各地政務——畢竟官吏都是讀書人;
    往重了說,這可不僅僅是讀書人的大分裂,而是治國理念的選擇。
    無論古今中外,一旦出現治國思想、治國理念的爭論,都是國家分裂、烽煙四起的先兆。
    蔡成能夠想到,所謂的“新製派”,便是支持自己觀點、支持大漢新製的那一派;
    所謂的“舊製派”,必然是代表世家大族、鄉紳豪強的那一派。
    可昨日各位閣老們卻沒說這次長達數年的“天下大分裂”,隻說了兩次大災,必然是考慮到蔡成才醒來沒幾日,不想讓蔡成過於憂心。
    這便讓蔡成想到,所謂的“剛剛消停下來”,隻是舊製派被壓製住了。
    壓製住了,不等於他們認可大漢新製,更不等於他們不會再次掀起風浪。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塑強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