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準備出巡(2)

字數:3843   加入書籤

A+A-


    蔡成見兵部之人都明白了他要說的話,就沒有再說什麽,而是下了逐客令。
    “好了,兵部之人返回兵部,自去商討此次戰事的作戰計劃。諸位閣老也早點回去休息。明天莫忘通知三公九卿及其他閑置的前朝舊臣,五日後隨內閣一起巡視大漢北方。也莫了通知恒德公。
    “在離京前,千萬莫要讓人知道我已醒來。現在還不是公告天下的時機。”
    兵部之人馬上起身,可荀彧卻叫了起來。
    “公子,又是在打趣我等嗎?現在已然入冬,如何出去巡視?”
    蔡成看著荀彧,表情上,明顯不認可荀彧所說。
    老奸巨猾的黃琬、賈琮卻有些明白了蔡成的意思。
    此時出京巡視,不僅是冬季寒冷,而且還不能在京都過年節了。
    成公子這是在考驗內閣官員?
    果然,蔡成看了一會荀彧後,開口說道:
    “丞相大人,冬日又如何?我等有毛衣毛褲,而文姬小姐告訴我,去年開始,朝廷官員便已開始穿上棉衣、棉鞋了。
    “有了棉鞋,冬日保暖的最後一個弱點也解決了。
    “吾等初冬出京,正好在農莊過年節。
    “農戶年節過得如何,則能反映出他們的日常生活。”
    說到這兒,蔡成看向所有閣老及幾位兵部大佬,語氣漸漸加重。
    “隻有深入民間,才能真正體驗到這個社會的真實形態,才能得知百姓的疾苦與訴求。
    “比如說,過去的‘四年五災’,朝廷根本無法第一時間展開救援,那駐於各地的護民軍,既然以‘護民’為名,是否第一時間展開了救災?”
    蔡成又看向兵部諸人。“諸公已知,本是‘四年六災’,可箕州朝鮮半島水災之時,海軍可是即刻投入了救援與賑災。這才是我護民軍應該有的樣子,不僅僅是在戰場上戰無不勝。”
    皇甫嵩上前對著蔡成莊重了行了個軍禮。
    “報告大帥!無論是雍凉兩州的旱災,還是幽吉兩州的雹災以及吉州的雪災,還有並州雁門郡的蝗災,我護民軍都第一時間投入救災。
    “尤其是雁門郡蝗災,護民軍動用大量軍用火油,沿西河郡、雁門郡,從西到東,形成了一道日夜不熄的火牆與煙牆,阻擋其無法南下,最後向北而去。
    “而幽吉兩州的雹災,正值夏末秋收前,導致幽吉兩州大部地區近乎顆粒無收,而當時幽州賑災倉庫初建,吉州尚無賑災倉庫,是東北軍區打開戰備倉庫賑災,才保證了朝廷賑災到來前百姓的溫飽。
    “另外,吉州發生雪災時,由於當時柏油路尚未完全通往黑土地,是東北軍區派出全部護民軍鏟雪開路,抵達黑土農場,從雪窩子裏救出了一個又一個百姓。
    “隻有兗州的地龍翻身,因護民軍距離太遠,故兵部與內閣商議,組織附近的治安軍第一時間投入了救災。”
    蔡成笑了,眼中都是欣慰。
    這才是他想看到的護民軍,這才是能夠為百姓所擁戴的子弟兵。
    “這一好傳統,一定要延續下去。莫忘我護民軍是百姓的子弟兵,永遠都是!”
    “遵大帥令!”包括朱儁在內,兵部所有人都向蔡成行了一個莊重的軍禮。
    蔡成又看向荀彧及其他閣老。
    “文若,諸位閣老,是否願意與我一起前去考察民情、軍情?”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能說不去嗎?
    隻是賈琮還是堅持說道:“隻靠吾與子琰,根本無法支撐內閣的運作。”
    “不要緊的。”蔡成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不緊急、不十分重要的,便交由侍郎們做初步處理;
    “需要內閣眾人決策的,十分緊急的,以六百裏加急,送至丞相處;
    “馬上便調張昭、張紘入內閣,輔助二老支撐內閣日常運作;
    “各位閣老分配不同的州郡巡察,近者初春時便可返京。”
    然後蔡成向所有閣老恭敬一禮。
    “丞相,各位我與各位閣老及前朝三公九卿一起,花上一些時間,深入了解大漢新製推行中的利弊,以利於進一步完善大漢新製。
    “何況,我與丞相、前朝舊臣走最遠的一條路線。如此,一年內就可能走遍整個大漢北方。”
    “不是一起走?”劉岱問道。
    “是一起離京。之前是我口誤。”蔡成解釋道。
    “那如何劃分各自的線路?”
    “好辦,就交給小亮子和小淮子,讓他們兩天內籌劃好各自的路線,再供各位閣老挑選。”
    “那劃分的原則呢?”諸葛亮問道。
    “各位閣老各帶內閣侍郎、戰略司侍郎及兩個各部侍郎,走沒有護民軍駐紮的地方。我與丞相、前朝舊臣陪著陛下走有駐軍的地方,暫時不去西域。”蔡成答道。
    然後蔡成又看向各位閣老。
    “閣老,這次是出去巡察,而不是處理具體事務。發現什麽,先記錄下來。如果非要馬上解決的,則先行責令州郡縣三級官府拿出措施,而閣老們暫不表態。
    “因為我們的目的是了解大漢新製的利弊,而不是幫吏部發現官吏用之不當,或者是幫州郡縣三級官府處理具體事務。
    “完善、改良大漢新製,尚需各位閣老返京後,把問題交由戰略司與各部,由他們進行修正。”
    至此,所有人明白了蔡成的真正意圖。
    首先,他要去巡察護民軍。
    五年過去,護民軍到底如何了,他要知根知底。
    其次,他要閣老們去檢查大漢新製的利弊。畢竟,常年窩於京都,對各州郡縣新製推行中的利弊,往往無法掌握第一手資料。
    而讓各位閣老分頭行動,則可以保證大多數閣老兩三個月,最多半年便能返京。
    要是蔡成發明了汽車、火車,或許調研的速度就會快很多。
    可現在蔡成已經沒有了這些記憶,別說汽車、火車,恐怕連蒸汽機都發明不出來。
    再次,是讓各位閣老體察民情,並真正掌握各州的具體情況。
    要知道,在交通、通訊都不便的古代,州郡縣若想掩蓋一些事情,可是非常容易的。
    哪怕是現代化社會,一些地方想向上掩蓋一些事情,好像也不是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