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性格有變

字數:4119   加入書籤

A+A-


    當然,在蔡成離京前,還專門與厲誌見了一麵。
    蔡成為什麽要見厲誌,你懂的。
    蔡成竟然與荀彧乘坐同一輛馬車——他在天還沒亮便悄然進入了相府,然後躲入了荀彧的馬車中。
    不過,還是調了三十個龍鱗衛跟隨。
    沒辦法呀,這麽多人,一路上如果沒有落腳縣城或農莊,總要有人給大家做飯吧?
    僅僅靠蔡琰、伏壽、輕風、細雨等人,肯定做不了這麽多人的飯——前朝舊臣就有二十幾人。
    隻是讓王越、史阿、李進及那些前朝舊臣不解的是,出城之後,劉協與伏壽都不再坐車了。
    不僅他們倆不坐車,蔡琰、輕風、細雨三個女子也不再坐車,都跟著馬車步行。
    有舊臣提出異議,可劉協站出來說,是自己要步行的。
    說實在的,此時的劉協,真要讓他一路坐馬車,他肯定不舒服。
    伏壽隨行,那些舊臣還能理解。
    畢竟陛下返京後,就有消息傳出,陛下以及當朝眾臣,共同確定了伏壽為皇後,隻待陛下行冠禮並祭祖後,便會舉行與伏壽的成親儀式。
    可陛下出巡,蔡琰及蔡琰的兩個婢女跟著,算是怎麽回事?
    蔡琰與其兩個婢女不是一直在帥府內照應活死人成公子嗎?
    還有,陛下這是怎麽了,剛剛返京,結果又要出巡。
    陛下真不願意留在京都嗎?
    據說與陛下形影不離的,陛下的兩個師弟諸葛亮、郭淮,這次倒是沒有跟隨。
    楊彪、崔烈等人,足足私議了一路,眼看快到函穀關了,也沒議出個所以然來。
    不過,他們不急。
    據說這次陛下出巡的時間很久,他們可以在這一路上慢慢把這些問題搞清楚。
    諸葛亮和郭淮為何沒跟來?
    他們已然入戰略司為吏,而且已跟隨管篤、郭嘉二人前往廬江了。
    古樸的函穀雄關就在眼前了,蔡成還在蹙著眉頭,不知在苦思著什麽。
    自從特戰隊再次攻占函穀關,進而平定了雍凉之亂後,內閣下令,為節約軍費,洛陽八關不再派兵駐守。整個洛陽八關範圍之內,隻有兩萬青州禦林軍。
    即便是兩萬青州禦林軍,目前也有近半人退役。所有的空缺,皆會由護民軍退役之人補齊。
    準確地說,現在的禦林軍,戰力已然與護民軍相去不遠了。
    護民軍退役者加入禦林軍後,服役期隻有三年。三年後,他們便可以回鄉務農。
    由於沒有禦林軍鎮守洛陽八關,不知不覺間,這八關竟然變成了八個商城。
    各地本來要入京做生意的商號,現在都在洛陽八關中租下了鋪麵。
    洛陽八關中可不僅僅隻有鋪麵,還有集市。
    洛陽附近的百姓,都會把自家的農副產品拿到八關中的集市去售賣,生意還很不錯。
    目前洛陽八關中沒有駐軍,隻有戶部負責課稅的關守和稅吏。
    這才剛剛離開沒兩天,蔡成怎麽就蹙起了眉頭?
    原來,這一路上荀彧並沒有與蔡成聊什麽正事,一直在說一些閑話。
    當然也聊了蔡成擔憂的“貧富不均”的問題。
    可荀彧卻笑著說道:
    “公子多慮了。這世上貧富本就不均。何曾見過家家戶戶貧富完全一樣的?
    “內閣治理天下,隻需要關注最底層民眾的溫飽。隻要最底層民眾的衣食無憂,而富裕之人的財富不是不義而獲,那便聽之任之。”
    荀彧的話並沒有讓蔡成放下內心中的擔憂,總覺得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
    可他又無法反駁。
    畢竟關注最底層人的溫飽,本就是內閣與前朝本質的區別。
    前朝關注的隻是朝堂之上的話語權的爭奪及世家大族的利益。
    而現在荀彧說出“關注最底層人的溫飽”,說明當前內閣的著重點已經轉移到了民生上。
    這也算是本質的變化、巨大的進步吧。
    可蔡成一時之間也想不清楚,他覺得的不對勁,到底是哪裏不對勁。
    失去了穿越者的記憶,其思想觀念也隻能回到東漢末年的水平。
    當然,他腦中清空是有一些後世記憶的,但也隻限於他在來到東漢末年後,親身踐行過,或親自撰寫過的內容。
    這些內容已經變成了“現實存在”,上天無法抹去或封印了。
    遙遙望到雄偉的函穀關時,荀彧問了一個問題。
    “公子,在江東戰事已起之際,汝為何不關注江東戰事,反而更關注閣老巡察大漢北方呢?”
    荀彧問完,看向蔡成,發現蔡成也在沉思,便又繼續問道:
    “公子過去溫文爾雅,哪怕是有重要的事情,亦鎮定如常。可這次督促閣老出京巡察,公子急迫又霸道。當吾提出異議時,公子的臉色都快變成鐵青色了。”
    這個問題提出後,蔡成便沉默了下來。
    而荀彧也是看蔡成今日的心情不錯,才向蔡成提出這個問題的。
    半晌後,才蹙著眉頭說道:
    “我也不知。就在突然之間,便認為閣老出京實地查看大漢新製的推行情況,以及過程中的出現問題,極為重要,甚至是刻不容緩。
    ”於是,當時你反對時,我便急了,話重,語氣也不好。倒是讓閣老們誤會了。”
    “嗬嗬,那些閣老哪裏會與公子計較這雞毛蒜皮的小事?吾隻是擔憂公子沉睡五年,會對公子有什麽影響。”
    蔡成一聽,再次沉默。
    自己都未發覺自己的異常,結果卻被別人發覺了。
    想想那天晚宴時,自己逼迫閣老們出京巡察,做得確實很過分。
    可自己為何會如此呢?
    難道真是沉睡五年,性格發生了變化?
    過去有什麽事,自己都能夠冷靜。
    可那天是怎麽了?為何就不能壓製自己內心的急躁?
    人容易急躁,就容易犯錯。
    如果這樣的話,自己擔任戰略司司長,那就有可能害了大漢。
    想到這裏,蔡成開口說道:“離京巡察這一年,煩請文若多觀察我。如果我真的性格發生了變化,便請內閣評議我是否還適合在朝廷任職。”
    蔡成說的很誠懇,荀彧聽的也很感動。
    他沒看錯成公子,果然一心為了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