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代表大會(1)

字數:4025   加入書籤

A+A-


    “我是想,二十天後已入深冬,而石門莊,包括上穀鄉的其他農莊,甚至是整個弘農郡的農莊,冬季肯定煤炭不足,而朝廷又不允許砍伐樹木,搞不好會凍死人的。”
    劉協認真地說道。
    蔡成沒有回應劉協,反而問道
    “我讓你和你師母調查石門莊的醫療情況,調查得如何?”
    “目前大醫堂的郎中還遠遠不足,所以按內閣詔令,北方各州隻是在各郡設置了醫堂,然後派出走方郎中巡察各縣、各鄉。
    “各鄉的鄉長也必須隨時統計鄉中各農莊是否有生病之人。
    “下到鄉後,走方郎中會先找到鄉長,並根據鄉長的統計情況,去各農莊為農戶診病。
    “從石門莊的調查來看,走方郎中都是按規矩做的,一兩個月,便會來上穀鄉一次。
    “另外,莊中的赤腳郎中也很盡力。仲景神醫已經考查過了,治療一般的小病,問題不大。”
    蔡成點了點頭。
    培養一個能診病、能開方的郎中,一般周期是十到十五年。
    現在大醫堂的學徒數量,已經到了極限,無法再多招收弟子了。
    另外,當前大醫堂已經找到了大漢北方所有能夠找到的郎中,並將他們收編到大醫堂。
    即便如此,大漢北方的郎中數量,還是遠遠不夠,隻能先用“赤腳郎中”和“走方郎中”的方式先行應對。
    要完全改善大漢北方的醫療條件,至少還得二三十年。
    這還是在大醫堂培養了大量“赤腳郎中”的前提下。
    赤腳郎中雖然醫術實在不行,但他們能夠應付一般的小毛病。
    盡管也有治死人的事情,但總比普通農戶有病卻找不到郎中,卻強上太多了。
    蔡成聽到“赤腳郎中”,馬上問道“文若,這赤腳郎中不是識字嗎?那他為什麽不給莊民讀報?”
    “恩師,我問過了。”劉協有些小得意。“赤腳郎中識得一些字,但都是醫術方麵的。大醫堂培訓赤腳郎中,根本沒時間教他們認識更多的字,也讀不了報。”
    “對。”荀彧點頭道。“培訓一個赤腳醫生,隻有半年時間。半年時間,又要認字,又要學醫術,實在沒時間再學更多。”
    荀彧想了想,說道“不過,京州的赤腳郎中都是在回到農莊後,再向蒙學的孩童學習,所以幾年下來,他們大多都能夠看懂公子撰寫的《赤腳郎中手冊》了。”
    蔡成臉色又不好看了。“我就說過,教育是一切之本。如此,石門莊的赤腳郎中也隻能死記硬背下當初在大醫堂學習到的一些病症和治療方法,根本就不會有什麽進步。”
    “原來普及蒙學還有此用……”荀彧小聲地念叨著。
    這次出巡,荀彧從內心來說,還是不大情願的。
    隻是,陪著陛下和成公子看看大漢北方,也就耽擱一到兩年時間,更何況,荀彧帶著幾個小吏,龍鱗衛個個都是馬術好手,便可以保持與內閣的聯係,荀彧還是答應了蔡成出巡。
    可這才出了函穀關,荀彧的想法已經變了。
    原來出巡能夠發現這麽多的問題。
    荀彧內心已經想清楚,今日中午打尖時,便給內閣寫信,讓內閣組織各部,好好商討一下,以《巡察手冊》為根本,建立各級官員出巡的完整機製,補充到大漢新製中來。
    何況,成公子早在幾年前,便已經給出了《巡察手冊》,已經給了最核心的出巡指導。
    蔡成看荀彧沉思的樣子,笑道
    “其實,內閣的信息來源,不僅僅是監察署和州官的上疏。還有商署、工部和衛生署。也就是農部、戶部和工部,甚至還有刑部。
    “如果商署能統計每個農莊中農家樂的貨品售賣情況,就能夠發現哪裏的農戶手上缺錢。
    “如果衛生署能把各農莊赤腳郎中的成長情況上報,便能知道蒙學的普及情況。
    “如果勘測大隊在丈量土地,或工程大隊在施工時,能把順便了解到的當地情況,並上報給工部……”
    荀彧眼睛亮了。
    對呀。
    內閣為何把官員上疏和監察使的匯總報告,當成唯一的信息來源呢?
    剛剛成公子所說,並沒有給戶部、工部、農部增加多少工作量,卻可以從這個角度來了解民情。
    “公子,你說得太對了。內閣與各部就應該廣開言路。”荀彧敬佩地望著蔡成。
    “這還是不夠。”蔡成淡淡一笑。
    “還不夠?”劉協吃驚了。
    “對呀,還是不夠。”蔡成摸了摸劉協的小腦袋。“你想想,內閣如何能夠聽到普通農戶、低級官吏的聲音?”
    荀彧聽到蔡成問劉協的話,眼睛又是一亮。
    “公子是說你寫給我資料中的‘代表大會’?”
    蔡成點了點頭。
    “沒錯。就是代表大會。每隔若幹年,開一次代表大會。參會的代表有農戶、商戶、漁戶、茶戶等普通民眾,亦有州郡縣各級的官吏。這樣,內閣豈不是就能夠聽到他們的聲音了?”
    荀彧苦笑。“公子,此事我已思考了若幹年,條件不具備呀。”
    “哦?欠缺什麽條件?”
    “關鍵是兩個條件
    “第一是代表是怎麽來的?
    “第二是大漢疆域遼闊,有些地方的代表入京開會再返回,至少需要小半年的時間。而如西域,大概能耗費近一年的時間,根本耽擱不起。”
    “哈哈哈哈——”蔡成開懷大笑。
    “恩師,你笑什麽?丞相說得很對呀。我跟著二師兄走了一遍大漢北方,連冀州都沒去,結果還是花費了近兩年時間。”劉協很是不解。
    “誰說一定要進京開會?”蔡成反問劉協。
    “那在哪兒開?”劉協一下子沒反應過來。
    “吾知也!”荀彧大叫。
    荀彧太聰明了,蔡成隻是輕輕一點,他馬上就反應了過來。
    “在哪兒開?”劉協還是沒反應過來。
    “在各州開。每年都有各州的代表大會,每次大會都有閣老參加。”荀彧笑道。
    “可哪有那麽多的閣老呢?”劉協還在懵著。
    內閣隻有不到十位閣老,而整個大漢北方,足有十五州,閣老根本不夠分。
    “誰說各州在同一時間開會了?”荀彧有些戲謔地看著劉協。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塑強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