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收服西羌2)

字數:4083   加入書籤

A+A-


    八族代表詢問這些俘虜是否願意返回西羌八族時,幾乎沒人願意走。
    不僅不願意走,還反過來勸這些代表,讓他們回去後勸勸族人,就歸順大漢吧。
    他們一個冬季耳聞目睹,知道大漢的政策確實變了。
    不僅對西羌的政策變了,對漢民的政策也變了。
    他們管這叫“大漢新製”。
    大漢新製的核心就是一句話: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而且這百姓不僅僅指的是漢民,還包括了烏桓、鮮卑、匈奴、西羌、東夷、南蠻,甚至是西域胡人。
    按大漢新製的說法,大漢要成為一個可包容無數民族的強大帝國。
    當然,於禁還請他們看了西南軍團的日常訓練。
    訓練場上的殺氣,直接讓這些代表冷汗直冒。西羌八族來的代表連談都沒談,直接返回了西羌八族。
    談什麽談?
    這幾個月聽到的,看到的,無一不說明西羌根本無力抗拒大漢護民軍。
    更何況,護民軍手上目前還有數萬西羌戰俘。
    這可是西羌八族幾乎六成的青壯了。
    出兵十萬,馬超帶了四萬餘逃往了漢中,冀縣城下戰損近萬,其餘全成了護民軍的戰俘。
    讓這些代表稍稍心安的是,這次大漢沒像過往一樣,把戰俘全部斬殺。
    當然,代表們也沒能把俘虜帶回族中。
    水利工程不能半途而廢。
    好消息是,於禁答應他們,待工程結束,無論談判結果如何,都會放他們回去。
    以西羌的戰力,於禁根本不需要扣住這些戰俘,以削弱西羌的實力。
    關鍵是,這些戰俘雖然一直在被強迫勞動,可他們吃的、住的、穿的,比起他們在西羌時,起碼強上百倍。
    於禁相信,這些人回去後,大部分人都會是促動西羌歸漢的力量。
    西羌代表返回後沒多久,便又再次來了。
    這次來,他們說得也很明白,他們被大漢騙了太多次,所以不想再次受騙。
    所以,他們提了一個要求:護民軍不得出臨羌向西,卻要大漢幫其改善生活條件,幫他們富裕起來。
    針對西羌的政策,於禁早在年節前後便得到了內閣的批準,自然滿口答應。
    於禁反過來也提了兩個條件:
    其一、所有派去西羌幫助西羌的漢人,其生命安全必須由西羌八族負責。有任何一人被虐待、被殺死,護民軍不僅會馬上進軍,而且還會屠殺百倍西羌人來報複。
    西羌與大漢數百年的仇恨,可不是那麽容易化解的。
    誰知道會不會有人不顧一切的殺害大漢派去幫助西羌之人。
    其二、幫助西羌的時限是兩年。兩年後,如果西羌還不歸漢,護民軍同樣會進軍,而且會要求西羌西遷兩千裏。
    當然,不西遷也是可以的。
    留下的人全部要對著西羌的神明和圖騰立誓:真心歸漢。
    內閣也好,於禁也罷,內心都確信,兩年時間大漢帶給西羌的,足以使他們能夠下定決心歸入大漢。
    事實也是如此。
    大漢在西海邊,一共建了八個鹽場、八個紡織作坊、八個榨油作坊,都是每族一個。
    此外,大漢專門派人來指導西羌八族種植青稞、油菜等農作物。
    製出的雪花鹽、布帛、毛衣毛褲、菜油等,除西羌留下足夠自用的之外,其他全部由大漢商署的滄海商號收購。
    最重要的是,大漢為西羌八族指定了各自的牧場,將他們過去的遊牧方式,改變為定點放牧。
    當然,定點放牧,就等於是定居在一處。所以,大漢的工程隊伍,給西羌八族建起了一棟棟居住舒適的房屋,以及保證牲畜安然過冬的暖房……
    短短一年間,西羌人的生活便發生了質的變化,而數萬戰俘也被放了回來。
    而且大漢內閣還專門給西羌傳來詔令,告訴西羌人,當前的生活隻是最基本的,日後的生活會更好。
    隨之而來的,便是西羌八族內部的爭論:要不要歸順大漢。
    盡管大漢為西羌做了這麽多,可三百多年的仇恨,可不是說消解便能消解的。
    放回來了戰俘口徑一致,護民軍的戰力逆天,根本不是西羌能夠抗衡的。
    畢竟大漢並沒有把冶煉鋼鐵的技藝傳授給西羌,所以,西羌的兵器也與大漢相差甚遠。
    其實就是一句話,西羌根本打不過護民軍。
    打不過,時限也隻剩下不到一年了,怎麽辦?
    最後竟然是一個漢人給出了個主意:
    各族滿十六歲的羌人人手拿一個小石子,再準備兩個大坑,分別代表“歸漢”和“不歸漢”。
    選擇歸漢的,就把石子投入“歸漢池”,選擇不歸漢的,就把石子投入“不歸漢池”。
    最後來比較一下,哪個池中的石子多。
    這一招對於西羌來說,還真新鮮。
    他們欣然采用了這個建議。
    結果自不必說,自然是選擇“歸漢”的遠遠多於選擇“不歸漢”的。
    要知道,雖然隻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可絕大多數羌人已經不願意再回到過去的苦日子了。
    他們自然也知道,如果不歸漢,他們的好日子很快便會結束。
    不管西羌八族千般不甘,萬般不願,可他們還是歸順了大漢。
    不歸漢便要再退兩千裏,進入更高的高原,那還怎麽生存?
    他們自然去過高原深處,在那裏雖然能活,可活得太艱難太艱難。
    而歸順了大漢後,大漢不僅把數百年來占有的那些良田還給了西羌八族,而且還派來了先生教孩子們識字、讀書,更不用說,這一年多他們已經品嚐到了什麽叫“好日子”。
    歸順大漢後,大漢考慮到高原地形複雜、每日溫差大,所以專門為西羌人設計了可褪下一隻袖子的服飾。
    西羌人試穿之後,很快就深深地愛上了這種服裝。
    因為褪下右臂的袖子,不僅幹活時更加便捷,而且當溫度升高時,不會覺得那麽熱,溫度降低時,也不會覺得那麽冷。
    大漢派來的官員對西羌不僅和善,每年還會在八族中選取各種“能手”,然後組織他們去中原遊玩。
    於是,製鹽能手、紡線能手、織布能手、製器能手、放牧能手、種植能手……紛紛湧現。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