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蘇則謀劃1)

字數:3903   加入書籤

A+A-


    護民軍、治安軍一邊推行新農體係,一邊對世家大族嚴密監視、虎視眈眈。
    隻要世家大族稍有動靜,就會馬上被送往河州勞改營,去黃土高坡上植樹造林了。
    從中平二年春擊破了“兗徐犯青州”為始……不,應該是青州向前朝獻曲轅犁為始,再到成公子入京,前後五年時間,是一個連環策略。
    第一步,先獻曲轅犁,同時花錢買官,獲取青州的主導權;
    第二步,韜光養晦,埋頭發展,暗養軍隊,同時為朝廷獻上大量青州特產,從而取得先帝的大力支持;
    第三步,讓蔡立入京都接替郭全任大司農,其實就是為質,以安先帝之心;
    第四步,算準了朝廷無兵救援管子城的公孫瓚,必會讓青州出兵平叛。青州果然有枕戈待旦之兵,而且出手便是雷霆萬鈞之勢,半年內讓張舉、張純、丘力居授首,叛軍全滅;
    第五步,隱藏護民軍行蹤,卻穿過黃土高原,悄然進入了涼州,抄了羌胡叛軍的後路;順便派出劉備四人為間,成為平徐州、收荊襄、定益州的助力;
    第六步,消滅了羌胡叛軍後,仍然封鎖消息,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華陰縣,斷絕了董卓西返的退路;
    第七步,以特戰隊奇襲函穀關,以烏桓軍團全殲大河北岸的牛輔軍和李傕軍、張濟軍,讓董卓困守京都,手下再無兵馬;
    第八步,算準必會出現聯軍由東向西攻向京都,所以,征南軍團渡過大河、拿下小平津關,順便全殲孟津關董卓最後一支兵馬——郭汜軍;
    第九步,逼迫呂布,讓呂布擒拿董卓。如此,不僅保住了京都,還驅逐呂布於徐州,順勢掌控了司棣、兗州、豫州;
    第十步,快速剿滅大漢北方的三股叛軍。平徐州、滅袁術、定汝南,進而在一年內,便完全掌控了以大江為界的大漢北方;
    第十一步,重組朝廷,建內閣,推出以君主立憲製為核心的大漢新製;組建治安軍,消弭世家大族起兵的可能;部署護民軍,消除外患,讓大漢北方不會受到侵擾……
    所有步驟,先後有序、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蘇則想完這些,才發現自己的身上已經被冷汗完全打濕了。
    可怕,太可怕了。
    這樣長達數年的謀劃,不僅全部達成目標,而且看起來似乎還都是那麽順理成章,從而遮掩了天下的耳目……
    越想,越讓蘇則從內心裏恐懼。
    難道青州成公子想自己坐上龍椅?
    那是不可能的。
    從內閣推出君主立憲製,蘇則就明確地知道,成公子並不想做皇帝,甚至不想改朝換代。
    他想做皇帝,就不可能推出君主立憲製。
    不想坐上龍椅,不想改朝換代,那就隻有一個目的了:讓大漢更加強盛。
    想到這裏的蘇則,算是死心塌地擁護大漢新製了。
    反觀益州,劉備有了滄海商號的支持,又有劉焉令他主導推行新農體係的前提,手下還有關羽、張飛這兩位萬夫不當的猛將……
    蘇則都有點不敢想下去了。
    這益州之後可能還會姓劉,可這個“劉”不會再是劉焉,而應該是劉備。
    想通了所有這一切,蘇則為自己建議蘇固交好劉備、同時回歸朝廷而慶幸。
    現在擺在蘇則麵前唯一的任務,便是如何才能把漢中完好地交回到朝廷手上。
    所謂完好,不是指田地,而是指人口。
    在大漢,在漢中,田地一點都不缺,而且也搬不走。
    但整個漢中才二十幾萬人口,這才是漢中最寶貴的資源。
    他不知道劉備的興漢軍何時進入漢中,但他知道,在興漢軍進入漢中之前,就必須要做好一切準備,興漢軍一入漢中,漢中二十幾萬人口,無論男女老幼,都需要瞬間保護起來。
    否則等興漢軍一到漢中,必然會馬上與安漢軍或五鬥米軍交戰,那時再想保護百姓,根本就來不及了。
    準確地說,要保護好漢中百姓,唯一的辦法是把百姓撤離到一個安全區域。
    這個安全區域,蘇則已經想好了:上庸。
    百姓全部遷移到上庸,然後據守西城關不讓安漢軍或五鬥米軍前往上庸侵害百姓。
    至於陽安關,那隻能由前來的興漢軍來駐守了。
    守住西城關護住百姓,守住陽安關不讓安漢軍由金牛道入蜀中。
    哦,還有一條米倉道可以先入巴郡,再入蜀中。
    看來還得馬上給劉玄德去封密信,告知他要想完全堵住入蜀之路,派來的興漢軍需要兵分兩路,一路走金牛道至陽安關,另一路先入巴郡,再封鎖住米倉道。
    蘇則還想到了兩個難題:
    一是準備工作不能被馬超察覺。
    當前馬超的安漢軍在米倉關前,已經與張修、張魯的五鬥米軍對峙半年了。
    安漢軍攻不破米倉關,五鬥米軍也不敢出關侵入漢中。
    一旦被馬超覺察到蛛絲馬跡,不僅百姓撤不走,還會惹的馬超發瘋,大肆屠戮漢中百姓,而僅憑五千城守軍,也根本守不住西城關和陽安關。
    所以,興漢軍到來之前,一定要讓馬超看到一切如常。
    在興漢軍抵達的瞬間,百姓能瞬間撤走,城守軍能瞬間進駐西城關,堵住安漢軍前往上庸的道路。
    第二個難題是糧食。
    安漢軍與五鬥米軍在米倉道前對峙了半年,已經完全掏空了漢中的家底。
    而百姓撤到了上庸,也不可能有足夠果腹的糧食。
    如此,一旦入冬,百姓就會大規模地凍餓而亡,蘇則想護住漢中二十幾萬百姓的目的就等於沒達到。
    蘇則一天連飯都沒吃,一直在苦思冥想。
    他終於想到了解決這兩個難題的辦法。
    解決第一個難題的辦法是:
    先悄然撤走老弱病殘婦孺,隻留下青壯,每天該幹什麽就幹什麽。
    同時,動員漢中的世家大族,拿出全部家底,保障馬超安漢軍的糧草補給。
    這樣,一旦興漢軍靠近陽安關之時,隻需要郡府一聲令下,所有青壯便能夠快速聚於西城關或陽安關。
    除留下一部分充當守護西城關的輔兵之外,其他人便可以順利撤往上庸。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