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蘇則謀劃2)
字數:4242 加入書籤
解決第二個難題的辦法是:
把保護漢中百姓的計劃告知朝廷,同時向朝廷求援,讓朝廷從現在就開始,把支援漢中的糧食,由南陽走上庸道運往上庸。
上庸有了存糧,百姓過去後,自然就不會餓肚子。
哪怕上庸是山地,也能開辟出一些田地。
所以,隻需要挺過一年,聚於上庸的二十幾萬漢中百姓,就基本能夠自給了。
而且,有了朝廷的支援,也不用擔心駐守西城關的城守軍糧草斷絕。
至於駐守陽安關的安漢軍,和封鎖米倉道的安漢軍,自有成都方麵提供糧草,無須蘇則擔心。
可蘇則的謀劃中,為何隻守陽安關、西城關,以及封鎖米倉道呢?
進出漢中的關隘、道路不是很多嗎?
陽安關鎖住了陳倉道和祁山道祁山道本來就不穿過漢中,而從漢中的邊緣而過),雞頭關鎖住了褒斜道,駱穀關鎖住了儻駱道。
哦,子午道上隻有一個關隘,就是長安城外的子午關。
漢中這裏,沒有防備子午道的關隘。
不過,子午道極為難行,一般情況下,根本就沒人走。
蘇則當然不會管雞頭關和駱穀關,也不會管子午道。
褒斜道、儻駱道和子午道,都是通往關中的。
馬超的安漢軍還敢前往關中嗎?
所以,馬超一旦發現被困於漢中,要麽攻破西城關去上庸,然後由上庸道去南陽或南郡;要麽攻破陽安關,走金牛道入蜀中;要麽攻破米倉關,走米倉道入巴郡,再入蜀中。
隻要不讓馬超的安漢軍和張修、張魯的五鬥米軍走這三條道,就等於把他們困在了漢中。
那時,再無人給他們提供糧草,他們如果不投降,就隻能餓死在漢中,給漢中大地當肥料了。
當然,給朝廷的信件,蘇則委托管亥和於禁轉交。
這樣做,不僅是對管亥、於禁最大的尊重,而且還可以讓管亥、於禁幫著自己判斷一下謀劃中的漏洞。
萬一他的謀劃有漏洞,這個鍋可就背大了。
所以,必須讓管亥、於禁知道漢中的一舉一動。
說不準,如果自己的謀劃有漏洞,於禁便會派西南軍團來幫他堵住漏洞呢。
蘇則便是憑借“保住漢中二十幾萬百姓、將五鬥米軍和安漢軍困於漢中”這兩大功績,漢中之戰一結束,便被管亥辟為刺史府功曹,並上報吏部批準。
從管亥、於禁和成都的劉備給蘇則回信後,幾乎每隔十天,都會有人前往米倉關前去勞軍。
為何要勞軍?
當然是感謝馬超保護漢中民眾呀。
用蘇則的話說,哪怕掏光漢中的家底,也要讓馬超的五萬兵馬吃好喝好。
他們保護了漢中民眾,漢中民眾寧願自己餓著,也要報恩的。
這樣一來,哪怕羌兵再凶殘,在漢中百姓如此報恩之下,也不可能大肆劫掠、屠戮百姓了吧?
當然,蘇則暗地裏的動作,馬超就不知道了。
他利用安漢軍與五鬥米軍對峙於米倉關之時,悄然開始了備戰。
滄海商號與巴蜀商號的交易,轉移到了陽安關外漢水北岸的走馬嶺上。
管亥、於禁專門給蘇則派來了一位通曉護民軍密碼信的人。
大量的守城物資,如滾木、擂石、箭矢、大盾等,在陽安關和西城關中,慢慢積累了起來。
劉備由成都運來的糧食,也很隱蔽地存儲在了陽安關;朝廷由上庸道運來的糧食,大部分存儲在上庸城也是上庸關)中,小部分運往西城關,以供守禦西城關所用。
每個黑夜到來,都會有一些老弱病殘婦孺,悄然離開自己的故土,經西城關前往上庸。
而漢中的青壯,每日仍然在田裏勞作,哪怕馬超派了探子來監視漢中,也看不出什麽異常。
秋收季節,還給安漢軍送去了第一批收獲的糧食……
馬超會派探子嗎?
當然會。
馬超對漢中太守蘇固可不是那麽放心。
不過,馬超派出的探子,隻監視兩個地方:漢中治所南鄭和陽安關。
前半年了監視還挺嚴密,之後就越來越鬆垮了。
人家不僅保障了安漢軍的糧草補給,還時常會來勞軍。整個南鄭的百姓一點異常都沒有,城守軍不守南鄭,卻去幫安漢軍守衛陽安關,保證安漢軍的退路,漢中百姓寧願自己餓著……
這恐怕已經做到了極致,這還有什麽監視的呢?
現在馬超隻有一個念頭:攻破米倉關。
其實,馬超已經錯過了攻破米倉關的最佳時機。
他如果不是想在米倉道出口處埋伏五鬥米軍,趁著米倉關隻有三千東州軍之時,一鼓作氣,或許米倉關就破了。
然而,馬超在米倉道外,足足埋伏了十幾天。
就是這十幾天,張修率領數萬五鬥米道教徒趕到了米倉關。
張修、張魯二人可是漢中的地頭蛇。
他們對漢中及周邊的地形太了解了。
他們可沒有貿然出米倉關入漢中。
而是派出了斥候,翻山越嶺,潛入漢中。
結果在米倉山外的馬超安漢軍,被斥候發現了。
既然如此,張修、張魯還會出關嗎?
這時候,隻能堅守米倉關,與安漢軍對峙了。
馬超也攻打了幾次。
可米倉關的地形太狹窄了,每次都隻能投入少量兵力。
攻城時,投入先登數量不夠,那就等於送死。
半年來,馬超一直在想辦法破關。
可張修、張魯對米倉關和關外的地形地勢,都太了解了,讓馬超根本就無隙可乘。
這邊,安漢軍就在米倉關下與五鬥米軍對峙,那邊,劉備已經準備派興漢軍出征了。
秋季剛剛開始,興漢軍就做好了出征的準備。
兵分兩路。
張飛率領五千興漢軍入巴郡,走米倉道,截斷五鬥米軍的退路;
張任率領五千興漢軍,走金牛道,直接進入陽安關。
興漢軍一到位,安漢軍和五鬥米軍,便都沒有了退路。
用蘇則的說法便是:在漢中做甕中之鱉。
當然,這期間,劉備沒忘了給張修、張魯的五鬥米軍運送糧草,而且還告訴張修、張魯二人,是益州牧劉焉要求保證五鬥米軍的糧草供應。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