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教育問題

字數:2999   加入書籤

A+A-




    對於兒子的教育問題,胤禛跟玉齡的想法顯然截然不同。

    雖然知道自家兒子將來會繼承胤禛的一切,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按照曆史上的發展,胤禛會登基,到時候弘暉會是什麽身份,自然不必再說。但正是因為如此,玉齡反而覺得,在現在,所有人都還沒有猜到那個未來,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弘暉時,應該讓他過一個快樂的童年。

    胤禛自己養成現在這樣的性格,未必不是因為小時候過得太糟糕了,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玉齡可不希望把自己的兒子養成胤禛的翻版。

    但是偏偏胤禛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麽不妥,他自己是這樣過來的,他所認識的兄弟堂兄弟們,也都是這麽過來的。於是就給他造成了一個錯覺,愛新覺羅家的兒子,都應該這麽長大。

    其實玉齡覺得,這些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大概是,胤禛自己是這麽長大的,所以希望兒子也經曆一下。

    對此玉齡自然是一百個不同意,於是夫妻兩個成天為了這件小事爭來鬥去,弄得住在隔壁的三福晉都忍不住上門來打探了。

    最近你們院子裏倒是熱鬧。”她說。

    玉齡道,“我們爺不必去上朝,所以留在院子裏的時間多了。”

    這話說得含糊不清,既可以理解為玉齡因為胤禛不能去上朝,沒了前程而不滿,也可以理解成胤禛閑來無事,留在院子裏免不了就把心思放在其他女人身上,所以惹得玉齡不快。

    不管哪一種,停在三福晉的耳朵裏,都是覺得胤禛和玉齡夫妻早已經鬧開了,心中不免有些幸災樂禍,又要做出一副理解的姿態,“四弟如今正是艱難的時候,弟妹也該多體諒他才是。我們爺這段時日也正為四弟的事情懸心呢,隻是也不好過來探望,所以囑咐我來瞧瞧。四弟妹也別著急,四弟這一回立了這麽大的功勞,皇上必定記在心裏呢。”

    玉齡垂下頭,心裏偷笑不已,麵上還要故作憂慮,“承三嫂吉言,希望真的如此。”

    三福晉看完了熱鬧,心滿意足的走了。玉齡目送她離開,哼了一聲,自己也忍不住笑了。她倒是沒有想到,跟胤禛不過爭執了幾句,就能夠引來這些人。

    這宮中還真不是久居之地。

    沒多會兒胤禛從內室出來,一頭霧水的問,“三嫂這是過來幹什麽?”

    看看我的笑話罷了。”玉齡不在意的道,“滿京城裏誰不知道,四福晉是個最有福氣的,府裏幹幹淨淨沒幾個人,又生下了四貝勒的嫡長子,丈夫敬重,後院和諧,人人稱羨。這回爺潑天的功勞,卻隻封了個貝勒,她們是打量著我要為這件事跟你鬧將起來呢。”

    ……”胤禛無言片刻,忍不住問道,“爺還沒問過你,福晉怎麽從不問我此事?”

    玉齡笑著道,“沒什麽好問的,貝勒其實也不錯。至少不打眼。你沒回來之前,每日裏不知道多少人到我這裏來示好,如今反而清淨多了。”

    其實這有什麽好驚奇的?曆史上康熙三十七年皇子封爵的時候,胤禛也隻封了個貝勒。那時候下麵的老七老八,可是都封了貝勒的。恐怕那時候胤禛心裏,還不上這會兒呢。

    他已經夠難受的了,玉齡當然不願意去戳人家的傷疤。再說了,如果是可以說的事,胤禛一向不怎麽隱瞞她。既然不願意說,一直追問,不過徒惹人煩罷了。

    胤禛見她是真的不在意,不由鬆了一口氣。

    不過玉齡又提起了另一件事,“爺督促著內務府,趕緊將府邸收拾出來,咱們就搬出去吧。在這宮裏,但凡有個風吹草動的,要不了多久就人人都知道了。”

    玉齡這話沒說錯,因為三福晉走了沒多久,鈕鈷祿貴妃那邊就派了人過來,請玉齡過去說話。

    不過相比較於看熱鬧的三福晉,鈕鈷祿貴妃的話聽起來就順耳多了,“我知道最近你們那府裏不大安寧,不過這種事若是鬧出來,畢竟不好看,連皇上麵子上也過不去。你們還是小心些。”

    娘娘放心,這些我心裏都知道。”玉齡道。

    鈕鈷祿氏又道,“其實在我看來,皇上不過是多考驗老四一番罷了。別的且不說,你也是知道我的,我就把老十交給你們夫妻了,回頭有機會,也會替老四在皇上麵前美言幾句。你們且別著急。”

    娘娘的好意,原本不應推辭,不過這件事,還是希望娘娘當做不知道,別跟皇上提起。”玉齡想了想,索性跟她透了底,“我瞧著我們爺的樣子,怕是早就料到這個結果了。既然如此,想來也自有成算。若是娘娘開口,反而惹惱了皇上,才是得不償失。”

    鈕鈷祿貴妃是她現今最重要的盟友之一,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實在是不需要讓她去出頭。

    那也好。”鈕鈷祿氏鬆了一口氣。她最怕胤禛因此頹喪,而玉齡又不體諒他。既然小夫妻已經有了打算,她自然不會摻和。

    既然知道有那麽多人盯著看,玉齡和胤禛自然也不好再起什麽爭執。至於弘暉的教育問題,玉齡也用一句話讓胤禛放了手,“認真說起來,咱們弘暉也是皇阿瑪的嫡長孫,焉知大哥和太子不會忌諱?若是咱們太過積極,把孩子教得太好,恐怕反而不是什麽好事。”

    直郡王和太子之前忌諱胤禛,現在胤禛自己不出頭了,說不準他們就會注意到弘暉,要是像胤禛說的那樣,從小就開始教育,說不定他們還以為他要憑兒子去爭位呢。

    反不如玉齡說的那樣,讓他自由自在的長大,等到了六歲去上書房了,再收心讀書。那可還有四五年,誰也不知道到時候又是個什麽光景,但至少這幾年裏,弘暉能安安生生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