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議定

字數:3830   加入書籤

A+A-


    “以欺君罪論處是否過重?”
    汪全接話:“皇上,以欺君罪論處方能以敬效攸,如果冒充皇室血脈也能輕易揭過,以後恐有群起而仿之憂,如此一來,堂堂皇室豈不成了天下人的笑柄,天家威嚴何在?”
    “皇上,這本是臣等細議之後作出的結論,冒充皇家血脈之風絕不能起。”方尚書出聲。
    蔡尚書也道:“皇上仁善乃天下之福,但此先河著實不能開。”
    眾臣或言臣附議,或點頭認同。
    “眾卿所慮在理,但有一點,眾卿是否忘了?寧王弟的血脈已經失散了十幾年,如果單以現有的證據定真假,而對假冒者處以欺君之罪,萬一這其中出了差錯,朕該如何向九泉之下的寧王弟交待?”
    眾臣或若有所思,或交頭接耳。
    三老爺出列,“皇上,不若這樣:對假冒者,明麵上以欺君之罪論處,私下留其一命,秘密看管。如此既能維護皇家威嚴,也能避免皇上所憂情形出現。”
    汪全輕嗤一聲:“許大人,如此掩耳盜鈴之舉,你是如何想到的?”
    “汪大人正直,那但凡有半絲差錯而導致真的寧王血脈被打殺了,此責是不是由汪大人一力承擔?”
    麵對三老爺的詰問,汪全一時語塞。
    “許大人所言倒也可行。”方尚書話峰一轉,“不過,這處置之事容後再議也不遲。眼下還是先應辨清寧王血脈,不知皇上心中是否已有定論?”
    聞言,眾臣皆望向皇上,腦海裏都浮現出皇上近日的舉動。
    “朕尚未有定論。”
    “皇上,過了這麽久,你竟還未辨明?”
    周禦史懷疑的語氣和眼神激得皇上脫口而出:“愛卿慧眼如炬,不如由愛卿來辨明?”
    話一出口,皇上就後悔了,但君無戲言。
    而周禦史更是立刻應聲:“臣領旨。”
    汪全隨即道:“皇上,此等大事怎能交由周禦史一人?須得由若幹大臣共同負責。”
    後悔不已的皇上盡力不露出端疑,“眾卿可有人選?”
    眾臣經過商議,以方尚書牽頭,其餘各部在尚書及左右侍郎中選出一人參與,再加上三老爺及周禦史共同負責辨明寧王血脈。涉及到皇室血脈,必須有皇家人參與,常德長公主不合適,婉寧長公主不在京,各王爺在封地,其餘宗室旁支不足以服眾,最後,老王爺被推了出來。雖說以老王爺為首,但沒人敢事無巨細地皆去請老王爺示下,隻待此事有了眉目,再請老王爺甄別。而三老爺則是皇上力主加進去的。
    人選一議定,皇上趕緊退朝,隨即又傳了三老爺前去。
    禦書房內。
    皇上來回踱了幾步,走到三老爺麵前。
    “愛卿,你要助朕。”
    “皇上,何事?”
    “有一寧王之子是朕的兒子。”
    “什麽?”三老爺失態驚呼。晴天霹靂不過如此,雖說連洪公公也被打發出去時,就意識到皇上有要事相商,可也沒想到竟是如此?三老爺壓低聲音:“皇上,這話可不能亂說。”
    “是朕的兒子借寧王之子身份進京。”
    原來如此,三老爺冷靜下來,“可是與大昭的貴妃娘娘有關?”
    “正是她替朕生下的兒子。”
    “皇上確定嗎?”
    “有子一事應該不假,她沒必要說謊,何況還有姚家人在,姚家人自那之後就陸續退回平州府應該與此事有關。朕也算過日子,同朕相處後不久,她就回了平州府,但一直有書信往來,她也曾提及天熱食欲不振、終日呆在莊子裏悶得慌之類的。而在父皇下旨後,她就斷了聯係。”
    “皇上可有派人去平州府查證?”
    “還不曾,朕也躊躇,即相信此事是真的,也擔心此事是假的。”
    “無論是派人去平州府,還是召姚家人進京詢問,終需皇上決斷。”
    “你那個剛進京的弟子不就是姚家人嗎?”
    “皇上覺得一個十幾歲的小兒能知道什麽,何況他還是出自旁枝。”
    “姚家人著實可恨,竟敢連這種事也瞞著朕,如果朕當年就知此事,如何會……,如今再說這些也已無意義,朕終是負了她。”
    “佛家講一個緣字,有的人緣淺,有的人緣深。”
    “有緣無份,終究還是緣淺吧。還有一點,至於這進京來的人,究竟是不是朕的真子,朕也無法斷言。”
    “皇上有所疑慮也是人之常情,畢竟人是經由毅王府進京的。”
    “先不論事實如何,朕卻也不能去賭那個萬一。”
    “皇上想讓臣如何行事?”
    “眼下要麵對的是辨明真假寧王之子一事,在朕確定之前,朕不希望他的身份被揭露,同時也要保他無虞。”
    “臣盡力而為。既是以寧王之子的身份進京,不知可有相關的證據?”
    “沒有,隻有給朕的信件與信物,這些自是與寧王弟無關。”
    “世子可知自己的身份?”
    “完全不知,他一直以為自己就是寧王弟的兒子。”
    “臣會見機行事。”
    “朕全指望你了。”
    “臣自當盡力而為。另有一事,皇上不妨讓私衛暗中查一查近日可有不同尋常之人進京。”
    “什麽情況?”
    “臣曾讓趙家那小子盯著同誠王世子私下見過麵的人,不久之前,那小子告知臣,說發現有馬車停在那家門口上下人,與那家平常之時的馬車自門而入自門而出不同,臣原也沒在意,有些登門的人會在門口就下馬車而不讓馬車進府並不奇怪。隻是如果結合近來朝中及京城百姓間湧現的情形,臣有點在意。”
    “朕知道了。”
    “如無其它事,臣先告退。”
    “行,去吧。”
    皇上隨即喚洪公公入內,去傳孟舟。
    出了禦書房的三老爺雖神色如常,卻也不禁在心裏歎了一句:皇上可真是給我出了個難題!當初在皇上接連三日不上朝後,雖曾想過皇上的失常與大昭的姚貴妃有關,卻也沒想到竟有如此之深的牽扯。事關血脈,皇上的種種舉動也就說得通了。
    喜歡一抹繁花憶請大家收藏:()一抹繁花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