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三百零五
字數:5755 加入書籤
胤禛聽到胤禔的話以後,隻笑笑道:“大哥,這是工匠在燒製其他東西時放的東西不太對就製成了水泥,發現如此好用,便匯報給我了。”
胤禔現在已經對皇位沒有那麽執著了,所以對底下的弟弟們也沒有了那麽多的敵意。隻有麵對太子時才會有所敵意。
他知道自己與太子爭鬥多年,已經沒有退路了。一旦太子上位,那麽自己將死無葬身之地了。所以,在胤禔那裏,自己就算想要退出皇位之爭,為了自己的未來能夠繼續尊享現在的榮華富貴,那麽自己還是需要鬥倒太子,交好其他的弟弟們。
所以這些日子,胤禔在忙著與太子爭鬥,繼續按著康熙的意思做太子的磨刀石,處處與太子作對的同時,胤禔還在觀察著自己的這些個弟弟們,觀察著他們誰更適合作帝王,自己該如何暗中與他們交好來保障自己未來的榮華富貴。
在胤禔觀察了一段時間以後,便發現,自己的這群弟弟們,三弟是個愛好詩書,喜歡附庸風雅的人,在政務上,除了修書沒什麽其他的建樹,就會跟在太子身後做個狗腿子。
四弟倒是個做帝王的好材料,自己這個好四弟果然如之前明珠所說的那般已經成為了自己和太子想要通往帝位的最大的絆腳石。
自己的這個好四弟,上對皇阿瑪非常的恭敬,皇阿瑪說什麽便做什麽,而且每次皇阿瑪吩咐的差事都辦的漂漂亮亮的,從來不會怕得罪人。在胤禔看來一個帝王就是要有這般的魄力才行,若是因著怕得罪人處處忍讓養大了那些個人的胃口,到時候就不好收拾了。
胤禔還發現自己這個好四弟在沒人看到的地方已經籠絡住了這些個成了年的弟弟們了。五弟、七弟、八弟、九弟、十弟、十二弟、十三弟和十四弟雖然不是每一個都與四弟走的很近,但是見到這個四弟卻都是恭敬和親熱的。
尤其是八弟、九弟、十弟、十三弟和十四弟,八弟與這個四弟從小一起在承乾宮長大,本就是親熱有如一母同胞那般的,九弟和十弟跟八弟年歲差不多,三人從小在一起長大,自然也是同四哥比較熟絡的。十三弟從小與十四弟一道在永和宮長大,十四弟又是與四弟真正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兩人從小就願意跟在四弟的屁股後麵玩。
而五弟、七弟和十二弟雖然表麵上同四弟沒有那般的親熱,但是,五弟與九弟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真的有事自然是要站在九弟身後的,至於七弟本就因為腳疾有些自卑,不太在人前顯露,但是據胤禔觀察,自己這個七弟在四弟麵前還是會露出一點笑容的。至於十二弟,從小是在蘇麻喇姑的教導下長大的,沉迷於佛經,不太參與朝政,不過好像跟四弟也有些話聊。
不盤算不知道,一盤算胤禔才發現,自己這個好四弟在旁人不注意的時候,已經不顯山不露水的讓底下的這群好弟弟都站在了他的身後了。發現了這一情況的胤禔突然有些想要看太子的好戲了,他不知道太子有沒有發現這一情況了,不過想來是不知道的,不然以自己這個太子二弟的心胸,怕是早就將四弟給撕碎了,哪還至於隻跟自己兩人鬥得跟烏眼雞似的。
不過,胤禔知道自己已經沒有辦法在這場皇位之爭中全身而退了。尤其是,若是太子上位,自己肯定是會死無全屍的,還不如給自己這個好四弟在太子那裏做個迷霧障,到時候也好在四弟麵前賣個好。
胤禔越想越覺得自己既然不想要爭這個皇位了,那自己就一定要抱好自己這個四弟的大腿。自己這個四弟除了有一群兄弟的擁護,宮裏還有一個高居皇貴妃之位的額娘,一個位居四妃之一的生母,雖然現在自己這個四弟的玉牒已經改到了佟佳皇貴妃的名下,但誰也不能否認自己這個四弟是從德妃的肚子裏爬出來的不是嘛。後宮裏兩個高位母妃,朝堂上一個強有力的母族。
然而,自家這個四弟在朝堂上除了有一個強有力的母族,還有一個強有力的妻族。烏拉那拉家有一個位居九門提督的烏拉那拉 費揚古,有一個在翰林院當官的烏拉那拉 富禪,有一個非常有商業頭腦很能賺錢的烏拉那拉 富昌,有一個在軍隊已經有了小小官職的烏拉那拉 富存。可謂是各方麵全麵開花了。
加之自己這個四弟的福晉自己本身也是個能人,牛痘、玻璃、新型的紡織機、羊毛、奶粉、奶片糖還有水泥,雖然水泥自己這個四弟說是莊子裏的人無意中發現的,但是,胤禔是不信的,胤禔覺得肯定是四弟的福晉弄的,估計皇阿瑪也能猜得到。
胤禔越想越覺得若是太子倒了,那麽自己這個四弟那簡直就是最優秀的下一任帝王了。自己可一定得抱緊了自己這個四弟的大腿,為了自己未來的榮華富貴,也為了自己子女的榮華富貴。
胤禔想到這,便也沒理胤禛謙虛的話語,繼續道:“四弟身子可康複了?可還有哪裏覺得不適的嘛。”
胤禛看著有些殷勤的胤禔,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又不好說些什麽,便隻好答道:“讓大哥憂心是弟弟的不是,弟弟身體已經大好了,已經都好全了,大哥不必在掛心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胤禔摟著胤禛的肩,繼續道:“好全了就好。好全了就好。如此大哥便放心了。”
胤禛真的是有些不習慣自家大哥這副樣子,但自家大哥表現出來的都是對自己的關心,他也不好多說些什麽,便隻好繼續與胤禔寒暄,道:“大哥安心。”
胤禔有心與胤禛拉近關係,道:“等回京以後,大哥做東,咱們兄弟幾人去鴻客樓吃一頓。”
胤禛雖不懂自家大哥為什麽突然對自己如此客氣,但伸手不打笑臉人,於是,便也笑著開玩笑道:“大哥難道不知道,這鴻客樓是弟弟福晉的產業嘛,大哥挑在鴻客樓做東,怕不是想讓弟弟來付賬吧。”
胤禔聽了胤禛這話,便知道了胤禛是接受了自己所表達出來的善意。於是,繼續笑著道:“那就換一家酒樓,弟弟想要去哪家就去哪家。”
胤禛聞言,便道:“弟弟就是開個玩笑,就去鴻客樓,弟弟做東。”
兩人便這樣邊走邊聊往院內進去,身後的胤祥和胤禎互相看了看,看出了對方眼中的不可思議。不過,兩人也不是小孩子了,這些年的朝堂經曆也讓兩人成長了不少,兩人也都不說話,靜靜的跟在兩人身後,也往屋內走去。
一行人便先後走進了屋子裏,一道坐下來用了晚膳,因著胤禛大病初愈,倒也沒有喝酒。
這日晚間,散席以後,四人便各自回了屋子。第二日,胤祥便開始著手計算各地呈上來的富戶們認領的捐建的河堤公裏數。
雖然,這會河堤還沒有完全修好,但是因著是同時開工的,也已經修的差不多了。所以,已經能夠算出哪家修的多了。
時間過得很快,大約一個月以後,黃河沿岸各地的河堤就全部都竣工了。各縣都在黃河沿岸人口最多的地方立了一塊碑,碑上刻著捐築河堤的富戶的名字,以及捐築的公裏數。
半個月前,胤祥就已經將各地送來的捐築名單按捐築的多少排好了先後順序,胤禛按著胤祥整理好的名單寫了折子讓人快馬送回了京城。康熙的聖旨也已經於兩天前送到了胤禛的手中。
胤禛接到聖旨以後,便讓蘇培盛前往那幾戶人家的家裏宣讀聖旨。黃河作為大清版圖上兩條長河中的一條,沿岸自然是非常長,沿岸的城市也是非常多的。但是,捐築公裏數最多的那幾家都集中在幾個城市之間。
捐築公裏數最多的富戶在開封,姓陳。因著他建築的公裏數最多,那自然是他家最先宣讀聖旨。
蘇培盛來宣讀聖旨的時候,正當用膳的時候,陳家眾人都在宅子裏,聽到管家來說有聖旨到,都嚇了一跳,驚嚇之餘便趕忙備起香案,整理好自己的衣冠到大門口接旨。
蘇培盛見陳家人都出來了一會,便開始展開聖旨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 曰:朕聞人間有善,如光照世,暖人心田。今有開封人士陳氏海亮,在此次修築黃河河堤時,心懷慈悲,行善積德,廣施仁愛,捐築了最多的銀錢,使得黃河河堤修築工程圓滿竣工,實乃天下之士所罕見。
朕聽聞陳氏海亮自幼便懷有一顆善良之心,見貧者則援之以手,遇困者則解之以難。其善行義舉,猶如春雨潤物無聲,滋養了無數生靈的心田。無論是對親朋好友,還是對素昧平生之人,陳氏海亮皆能一視同仁,以真誠與善良相待。
朕深感陳氏海亮之善心,實乃國家之福、百姓之幸。故特此詔告天下,表彰陳氏海亮之善行,以資鼓勵。願天下之人皆能以此為榜樣,廣行善事,共築和諧社會。欽此!”
眾人聽完聖旨,趕忙齊齊磕頭謝恩,道:“草民多謝皇上萬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蘇培盛將手中的聖旨遞給跪在最前方的陳家家主手中。這個陳家家主就是聖旨上所寫的陳氏海亮。待陳家家主雙手接過聖旨,蘇培盛道:“陳家主,咋家還有其他家的聖旨要宣讀,就先走了。”
陳海亮趕忙給一旁的管家使了個眼色,道:“陳管家,快送送蘇公公,然後開祠堂將聖旨在祠堂裏供起來。”
陳管家接到自家老爺的眼神,很有眼色的上前,道:“蘇公公,這邊請。”邊說邊笑眯眯的上前將蘇培盛送到陳家門口,從袖籠裏掏出了一個荷包遞給了蘇培盛。
蘇培盛自是沒有拒絕,到了門口以後,便對陳管家道:“陳管家留步,咋家就先走了。”
蘇培盛從陳家離開以後,便去了開封府的府衙,找來了開封府的知府,道:“勞煩大人將劉氏有福、孫氏愛民……4個名字,實在懶得起了)找來,咋家這裏有一個聖旨要宣。”
開封府的知府忙道:“勞煩公公稍等,下官這就著人去叫。”
不一會兒,幾人便帶著家裏人到了開封府府衙,身後還跟著許多過來看熱鬧的百姓,有許多的還是剛剛從陳家門口看完熱鬧的那一批。
待人都到齊了以後,蘇培盛便展開了聖旨開始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 曰:……聖旨內容同剛剛在陳家讀的差不多,隻不過名字多了幾個。)”待聖旨念完以後,底下跪著的人便磕頭謝恩以後,蘇培盛繼續道:“這個聖旨上還涉及到山東曹縣的幾戶人家,這聖旨還不能給你們,至於這聖旨最終由你們哪一家保管,還得勞煩您四位派人跑一趟曹縣同曹縣那幾位商議,到時候這聖旨會放在曹縣縣令處暫時保管。”
底下跪著的幾人忙道:“是,草民遵旨。”幾人也都知道這聖旨不可能給他們一人寫一份的,現在讓他們派人去商議,幾人一致決定得親自去一趟。
蘇培盛在開封這邊宣完旨以後,便馬不停蹄開始往曹縣趕。到了曹縣以後,一整套流程如同在開封府一般。
走完這一套流程以後,蘇培盛便將聖旨遞給了曹縣縣令,道:“過些日子開封府那邊的幾位大善人便會到曹縣同你們這邊的幾位大善人商議聖旨該擺放在何處,這聖旨就暫時先由大人保管,待事情商議定以後在放去商議好的地方。”
曹縣縣令趕忙道:“是,下官一定好好的保管聖旨。”
蘇培盛便道:“咋家還得回四爺身邊伺候,便先走了。”
曹縣縣令趕忙道:“勞煩公公跑這一趟,公公慢走。”
蘇培盛走後沒兩天,開封府那幾個人便一起到了曹縣。同曹縣這幾位得到聖旨的人一起在曹縣的縣衙商討了三個時辰以後,才終於對聖旨的去處達成了共識。
喜歡穿越清朝成為胤禛嫡福晉請大家收藏:()穿越清朝成為胤禛嫡福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