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三百零六

字數:6001   加入書籤

A+A-


    經過聖旨上幾人三個多時辰各不相讓的相商以後,最終達成了共識,決定幾人共同出資就在曹縣給康熙修一個生祠,將聖旨供奉在生祠內,由幾家共同供奉。
    這個提議是大家都同意的,修生祠還需要一尊康熙的塑像,幾人不敢擅自做主,便想讓曹縣的縣令幫他們上表問問康熙能否請一張康熙的畫像。
    這時,其中一人開口道:“我家中族人有一小兒前些年考中了進士,做了官。他回鄉祭祖時說過,縣令的官位太低,是沒有辦法直接往上向皇帝陛下上表的。”
    另一個人聞言,趕忙道:“那該如何是好,若是沒有皇帝陛下的畫像,這生祠也不好建啊。若是這塑像塑的不好更是會獲罪的。”
    那人開口道:“我還聽過那族人說過,說是知府大人是可以上表的,不若你們幾位開封府的,去府衙求求知府大人,他或許可以幫忙,就算他不能直接給皇帝陛下上表,也可以求求他能否請他去求求雍郡王,讓郡王爺幫我們向皇帝陛下陳情。”
    其餘幾人聞言,都深覺有理,於是,幾位家住在開封府的那幾位都點頭應下了此事,道:“既如此,那我們回去以後便去向知府大人陳情。”
    就在幾人商量定準備起身各自散去以後,住在開封府的其中一人道:“若要請知府大人幫忙陳情,那麽這個生祠是不是建在開封會比較好一些,這知府大人也不好插手曹縣的事情啊。”
    曹縣的幾人聞言,也都愣了一下,細想之下確是深覺有理,幾人不得不妥協道:“既如此那便建在開封吧。勞煩幾位了多費心了。一會我們便去向縣令大人陳情,這聖旨便先由您幾位保管,到時候便直接放到生祠內即可。”
    幾人徹底商量定以後,眾人便去找了曹縣的縣令,其中一人開口道:“大人,聖旨的去向我們已經商量定了,我們決定一起出資在開封府建一個皇帝陛下的生祠,等建成以後便將聖旨供奉在生祠內。”
    曹縣的縣令聽完幾人的打算,點點頭,道:“既如此,那便這般決定吧。可有打算如何塑像了。”
    那人道:“我們已經商議定了,去請開封知府向皇帝陛下陳情,看能否得到一幅皇帝陛下的塑像,在根據畫像塑一尊像。”
    曹縣縣令聽聞,繼續點頭,道:“此方法倒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既然你們已經決定好了,本官也不多說什麽,隻現在這聖旨你們決定先由誰保管了嘛?”
    那人繼續道:“決定好了,草民們決定先由劉有福保管著。”
    曹縣縣令見他們都已經決定好了,也不再多說什麽,隻對站在一旁的師爺道:“去將聖旨給幾位拿來吧。”
    那師爺趕忙應了一聲,道:“是,奴才這就去。”說完以後,便走進了內室去將聖旨拿了出來,交到了曹縣縣令的手中。
    曹縣縣令從師爺手中接過聖旨以後,便交到了劉有福的手中。
    康熙在接到開封府知府的折子時,欣然同意了這件事。於是,便召來了郎世寧,讓郎世寧給自己畫了一幅畫像,讓人給開封府知府送了過去,並且讓胤禛等人晚點回京,先去開封替他去看看建好後的生祠。
    收到康熙旨意的胤禛四人正在收拾準備慢慢回京,順道看看黃河沿岸的河堤建造的是不是一如當地官員所說的那般。
    “皇阿瑪讓我們去開封看看給他建的那個生祠,我們是直接去開封還是按照之前所說的那般走。”胤禎先開口問道。
    胤禛看著胤禔開口問道:“大哥如何看?”其實胤禛是想要按照原先的行程走的,畢竟按照皇阿瑪話裏的意思,這生祠估計才剛開始建呢,這會就去開封府那邊,估計還有的等呢,還不如一邊慢慢的往開封那邊走一邊巡視一下黃河河道呢。不過,這會在這兒的,胤禔才是老大,自然是要聽大哥的。
    胤禔想了想,答道:“還是按照原先說的,慢慢的一邊巡視河道一邊往開封去吧。聽皇阿瑪話裏的意思,這生祠也是剛剛開始建呢,我們這會去了估計也是在那裏等著而已。”
    胤禛點了點頭,道:“那就按大哥所言。”
    一行人商量定以後,便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出發。全部收拾妥當了以後,大部隊便開始準備往開封府出發。
    雖然,胤禛幾人準備回京的消息其實沒有告訴任何人,但是,大部隊回京收拾行李的動作自然是很大的,周圍的百姓很快就知道了眾人準備回京的消息了。
    待到眾人出了門,就發現門口已經自發的圍了許多的百姓,百姓們是自發前來為幾人送行的。因著剛剛經曆了水災,家當基本都被水衝走了。所以,這次前來送行的百姓倒不像是之前胤禛去往別的地方辦差前來送行的百姓那般還帶著萬民傘。
    雖然,這次的百姓都是空手而來的,但是都很是熱情的,看著幾人出來,一個個的都跪了下來給幾人送行,道:“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王爺一路平安王爺一路順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胤禔、胤祥和胤禎都是第一次經曆這些事,往常隻有跟在康熙身後去各地巡遊時,當地官府組織百姓送行時才有這種陣仗,他們單獨去賑災或者辦差哪時候有過這種陣仗。
    不過,胤禛已經不是第一次經曆了,看了眼蘇培盛,蘇培盛會意,便朗聲道:“大家都起來吧,都回去吧,剛好天氣轉暖了,大家把地裏的活都種上,爭取不要錯過今年的種植時間。”
    說完這一席話,大部隊便啟程出發了,一路上邊走邊巡查河道,胤禔不由得感慨道:“這水泥做的河堤可真的是不錯啊。四弟,你們莊子裏這個人可真的是立了大功了啊。這河堤應該這十年內都不會垮塌了吧。”
    胤禎也道:“是啊,這水泥的河堤估計在這十年內都不會垮了的。而且,這水泥河堤還牢固整潔也好打理。”
    胤祥也誇道:“是啊,這水泥可真的是個好東西啊,這個發現水泥的人可真的是立了大功了。四哥,你可一定要好好獎賞他才行。”
    胤禛被三人弄的哭笑不得的道:“你們放心吧,爺肯定會好好的獎賞他一番的,不會虧待了他的。”
    一行人一路晃晃悠悠,邊往開封走邊巡查黃河河道。走走停停,一個月後終於到了開封府。幾人來的很巧,到達開封府的時候,剛好給康熙建造的生祠剛好在今日正式落成了。
    整個開封府都熱熱鬧鬧的,幾人先是找了一家客棧,開了幾間房住了下來以後。幾人都拾掇好了以後,便都聚集在了胤禛的房間裏,隻有鈕祜祿氏老老實實的待在自己的房間裏。胤禛便對蘇培盛道:“蘇培盛,你去問問,今日這開封府發生了什麽事情,這麽的熱鬧。”
    蘇培盛聞言忙道了一聲:“嗻。”便出了房門準備去打聽一下情況。由於剛剛到開封府,人生地不熟的,蘇培盛便下了樓準備去問小二。
    蘇培盛幾步走到了樓下,召來了店小二,道:“小二,過來一下。”店小二做為店裏跑堂的,每日裏迎來送往的,見識過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人,看著眼前穿著雖沒有多華貴,但一看也是個富貴家庭出來的人。店小二又仔細打量了蘇培盛好一會,便看出了蘇培盛的不同。
    看出蘇培盛的不同以後,店小二就更加不敢怠慢蘇培盛了。畢竟並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能用太監的。店小二在心裏暗暗的想道:看來剛剛上去那一行人肯定是京城來的,不是王爺就是皇子阿哥的。畢竟,就算是像烏拉那拉府那般的滿族老姓人家都是不會用太監的,能用太監的也就是皇宮以及各個王府和皇子阿哥的府邸才會用。
    店小二的這些想法在腦子裏過了一遍以後,便趕忙上前道:“客觀,有何吩咐。”
    蘇培盛道:“小二,我剛剛看到開封府的大街上人來人往的,很是熱鬧,而且好像都在往一個地方去,請問他們是要去做啥?”
    店小二道:“啊,客官問這事啊。這不是前段時間黃河決堤,朝廷用一種新的材料叫做‘水泥’的修河堤,這不是讓人捐建嘛。上個月萬歲爺下聖旨表彰了那些個捐的多的人,聖旨隻有一份,想要聖旨的人卻很多,於是他們便決定一塊給萬歲爺修一個生祠。這不是,今日裏生祠落定了,那些得到聖旨表彰的人在生祠門口撒銅錢和施粥呢。所以,大家夥不都往那裏去了嘛。”
    蘇培盛聽完,跟店小二道了謝,道:“多謝小二告知了,耽擱你的時間了,可真的是多有叨擾了。”說著便從袖籠中拿出一個一兩銀子的銀錁子遞給了店小二。
    店小二接過銀錁子拿在手裏掂了掂,發現分量不輕,估摸著有一兩,道:“多謝客官,多謝客官。”要知道這一兩銀子可能抵自己一個月的月例了呢。
    蘇培盛得了店小二的話以後,便趕忙回了胤禛的屋子裏,去給房間裏的幾位爺匯報打聽到的事情了。
    就見蘇培盛急忙忙的回到了胤禛的房間以後,先是對著在場的眾人打了個千,道:“奴才給爺請安,爺吉祥。”
    他還在請安呢,胤禎這個炮仗性子便直接開口道:“行了行了,快點起來吧。打聽到了嘛?可是發生什麽事情了?”
    蘇培盛站起了身,弓著腰回答道:“回幾位爺的話,奴才打聽清楚了,說是今兒個是萬歲爺生祠建成的日子,那幾位富戶在生祠門口看施粥和撒銅錢呢。所以大家夥便都往那邊走了。”
    胤禔微微皺起眉頭,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依我之見,咱們此番前來時機恰到好處啊!恰好趕上今日這生祠落成之日,不如待一會兒我們一同前去觀賞一番如何?”他的話語雖是以詢問的形式說出,但那語氣之中卻蘊含著一種毋庸置疑、不容他人反駁的堅決意味。
    其餘幾人聞聽此言,先是麵麵相覷,稍作遲疑之後便趕忙齊聲應道:“是,一切全憑大哥做主......”顯然對胤禔所言不敢有絲毫怠慢之意。
    胤禛、胤祥以及胤禎三人其實並非真的懼怕胤禔,隻不過此時此刻身處這片地域,胤禔是兄弟幾人中年歲最長的哥哥了,幾人中自然是要以胤禔馬首是瞻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因此,他們這幾位做弟弟的,於情於理都得對胤禔畢恭畢敬,凡事皆應以他馬首是瞻。
    幾人商議完以後,便都說好休整一刻鍾以後便一道前往那康熙的生祠。
    一刻鍾以後,一行人便出了客棧往康熙的生祠而去。康熙的生祠就修建在了東城門口邊上,離幾人住的客棧很近。
    大約過了兩刻鍾的時間,一行人終於抵達了目的地康熙的生祠。遠遠望去,隻見生祠前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靠近生祠後發現,其左側整齊地排列著好幾個粥棚。每個粥棚裏都站著幾位忙碌的小廝,他們正熟練地從大鍋中舀出熱氣騰騰的米粥,分發給前來領粥的人們。而那些饑腸轆轆的百姓則早已在粥棚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期盼與感激之情。
    再看向生祠的右側,同樣有著幾個棚子矗立在此。這些棚子裏也有幾名小廝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他們手中拿著一摞摞銅板,逐一發放給排隊等待的人們。領到銅板的人們喜笑顏開,紛紛對小廝們道謝。整個場麵充滿了溫暖和善意,讓人不禁感歎世間還是好人多啊!
    待到了吉時,就見生祠裏麵出來了幾個穿著富貴的人,身後跟著抬著蓋著紅布匾額的小廝。
    ======題外話======
    各位寶寶們看完幫忙點點催更呦!!!若是得空的話,能幫忙送個看廣告的免費禮物就最好了!!!
    愛你們呦(?????)?
    ======題外話完======
    喜歡穿越清朝成為胤禛嫡福晉請大家收藏:()穿越清朝成為胤禛嫡福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