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心疼的慶帝!

字數:8851   加入書籤

A+A-


    街上的百姓先是一愣,隨即如同被開水燙到般,肌肉記憶似的慌忙向兩旁驚惶避讓!
    小販手忙腳亂地拉扯攤子,瓜果滾落一地也顧不得撿拾;茶客們紛紛從窗口探出頭;挑夫扛著貨物踉蹌躲閃;孩童被大人一把拽回身邊,嚇得哇哇大哭。
    所有的叫賣聲、談笑聲、嬉鬧聲戛然而止,無數道驚疑不定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長街盡頭,追隨著那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的恐怖聲響。
    隻見一騎如瘋似狂般衝來!
    馬上的騎士風塵仆仆,盔歪甲斜,背插三根染血的赤翎,代表著最高等級、最緊急的軍情!
    他腰間懸掛的銅鈴隨著劇烈的顛簸瘋狂搖響,與馬蹄聲交織在一起,奏出一曲令人心驚肉跳的疾馳曲!
    胯下的戰馬口鼻噴吐著濃白的沫子,渾身汗濕如雨,肌肉劇烈顫抖,顯然已是拚盡了最後一絲生命力,但速度卻絲毫不減,直射東華門!
    那騎士似乎也到了極限,身體在鞍韉上搖晃,但不知從何處湧起一股非人的力量支撐著他,使得他再次揚起頭,用盡胸腔裏最後一絲氣息,發出了一聲嘶啞變形卻足以震撼整條長街的咆哮:
    “八百裏加急!倭島大捷!遼國公大都督陣斬倭酋足利義滿!破敵十萬於門司城!築京觀!九州已定!!!”
    這石破天驚的消息,如同九天落雷,狠狠砸在每一個聽到它的人的耳中!
    倭島大捷?陣斬倭酋?破敵十萬?築京觀?!
    遼國公?!這才出征多久?!
    一個多月前,陛下昭告天下東征的場麵猶在眼前,如今......這就贏了?!
    還贏得如此徹底,如此駭人?!
    巨大的震驚和難以置信瞬間攫住了所有百姓的心神。
    他們張大了嘴巴,呆呆地看著那信使如同一陣旋風般從眼前卷過,衝向東華門,耳邊還回蕩著那非人般的呐喊和漸漸遠去的急促鈴聲。
    短暫的死寂之後——
    翁!
    整條大街瞬間沸騰了!
    “聽到了嗎?!遼國公打贏了!”
    “斬了倭寇的頭子!殺了十萬人!”
    “天佑大慶!遼國公威武!”
    “京觀!我的老天爺!築京觀啊!”
    忽有見識廣博者激動高喊:
    “天戈......天戈!陛下親賜的字啊!天子之戈所指,便是王師所向,無堅不摧,戰無不勝!”
    “說得對啊!”一旁有人興奮附和,“遼國公便是陛下手中最鋒利的戰戈!有陛下聖心燭照,有遼國公這等神將領兵,我大慶——便是無敵的!”
    狂喜、震撼、驕傲、還有一絲對那“京觀”二字的本能恐懼......種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化作震天的議論和歡呼聲,先前那一刻的死寂被徹底點燃!
    ......
    大慶皇宮,養心殿
    窗外陽光正好,但慶帝卻有些心神不屬。
    他手握朱筆,麵對禦案上堆積如山的奏折,批閱的速度比平日慢了不少,目光時不時便會飄向窗外,似乎在等待著什麽,又似乎隻是心緒不寧。
    太子殿下安靜地坐在下首一側的小書案後,同樣在處理著一些較為簡單的政務奏章。
    殿內檀香嫋嫋,唯有紙張翻動和筆尖劃過的細微聲響,氣氛寧靜卻隱隱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繃。
    太子偶爾抬頭,能看到自己父皇那微蹙的眉頭和略顯遊離的眼神,他心中明了。
    自遼國公率軍跨海東征以來,父皇表麵雖鎮定自若,但內心深處的那根弦,始終是為那遠在波濤之外的愛將、亦是國之柱石而緊繃著的。
    想到此處,太子目光落回奏章,心底卻暗歎:若他日承繼大統,能得賈卿這般文武兼資的國之幹城,君臣相得,本宮.....何其幸也!
    這念頭一閃,太子忽然有些想笑——皇祖父,父皇,還有自己,竟都對著同一個人念念不忘!!!
    就在太子胡思亂想間——
    窗外的騷動和隱約傳來的、一聲高過一聲的“捷報”呼喊,由遠及近,已然清晰可聞!
    慶帝執筆的手猛地一頓,一滴朱墨險些滴落在明黃的奏本上。他倏然抬頭,目光望向緊閉的殿門,胸膛微微起伏。
    太子也停下了筆,凝神細聽,臉上浮現出驚疑的神情。
    養心殿的寧靜被徹底打破,空氣中充滿了山雨欲來的緊繃感。
    “砰!”
    門被從外麵推開!
    司禮監掌印大太監夏守忠的身影幾乎是滑進來的。
    他極力想維持鎮定,但那微微顫抖的雙手、急促的呼吸以及臉上喜悅激動之情,徹底出賣了他內心的滔天巨浪。
    “陛下!陛下!天大的喜訊!天大的喜訊啊!”
    “遼國公!遼國公爺!倭島大捷!八百裏加急捷報到了!!”
    聞言,慶帝“霍”地一下從禦座上站起,動作之大帶倒了身旁的茶盞,瓷片碎裂、茶水橫流也渾然不覺。
    他的眼睛瞬間亮得驚人,死死盯住門口,胸膛劇烈起伏,那一個多月來深藏於眼底的憂慮在這一刻終於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化為了難以置信的期盼。
    太子也站起身,手中的奏章滑落在地都毫無察覺,臉上寫滿了震驚和隨即湧上的狂喜,目光緊緊跟隨著自己的父皇。
    慶帝迫不及待的開口:“快!呈上來!”
    “是!是!”夏守忠連忙膝行上前幾步,依舊保持著跪姿,將軍報筒畢恭畢敬地舉到皇帝觸手可及的高度。
    慶帝伸出手,指尖甚至帶著顫動,接過了那份捷報,展開奏章,目光急速掃過上麵熟悉的字跡——正是賈玌親筆所書!
    起初是急切,隨即化為驚喜,緊抿的唇線不由自主揚起,眼底光芒越來越盛。
    他看得極快,卻又仿佛要將每一個字都刻入眼中。
    看到“陣斬足利義滿”,鼻息加重;看到“破敵十萬”,手指收緊;看到“築京觀,九州已定”,一股難言的暢快衝上眉梢!
    “哈哈!哈哈哈——!”
    “大業已成!!大業已成!!!”
    慶帝猛地將捷報拍在禦案上,仰天大笑。
    “遼國公!真乃朕之戈矛!國之神鋒!”他轉頭看向太子,眼中閃爍著明亮光彩,“你來看看!看看天戈為朕,為我大慶,立下了何等不世之功!”
    太子早已心癢難耐,聞言立刻上前,雙手接過捷報。
    他低頭快速閱覽,越看越是心驚,越看越是興奮,臉上湧起激動紅潮,拿著紙張的手都因興奮而顫抖。
    “這...這真是...”太子抬起頭,眼中滿是震撼與欽佩,“斬將破軍,摧城滅國,竟...竟如此迅猛酷烈!!”
    “哈哈哈!不錯!”慶帝撫掌大笑,意氣風發,“天戈便是朕手中最利的劍!劍鋒所指,擋者披靡!此戰定鼎,倭島已是我大慶囊中之物!其地其民,其無窮之金銀,盡歸我有!開源之基,已成矣!”
    他來回踱了兩步,激動之情難以自抑,猛地停下,看向夏守忠:
    “夏守忠!”
    “奴婢在!”夏守忠連忙叩首,臉上洋溢著與有榮焉的喜氣。
    “即刻擬旨!明發天下,宣諭此曠世大捷!令禮部、兵部速議功臣封賞,尤其是天戈及其麾下將士,務必從重從優,不可寒了功臣之心!”
    “再,”慶帝略一沉吟,語氣斬釘截鐵,“即刻以六百裏加急,向遼國公大都督賈玌發去朕的敕令!”
    夏守忠神色一凜,連忙示意一旁隨侍的秉筆太監準備記錄。
    慶帝目光銳利,說道:
    “敕令其:倭島既定,著爾全權負責肅清殘敵,安撫順民,穩定地方。一切善後事宜,準爾權宜處置,不必事事奏請。
    然開采之事,關乎國本,乃重中之重,務須即刻著手,選派得力人手,厘定章程,速速施行,不得有誤!朕在神京,靜候佳音,待卿凱旋之日,必當郊迎十裏,論功行賞!”
    “是!陛下!奴婢這就去督促辦理!定以最快速度發出敕令!”夏守忠高聲應道,小心記下每一個字,躬身快步退出殿外。
    養心殿內,望著離去的夏守忠,慶帝猶自興奮難平。
    他再次拿起那份捷報,看著上麵的字句,仿佛能看到那遙遠的戰場上,他親手擢升的愛將如何根據這份來自京師的正式授權,雷厲風行地展開下一步行動。
    “至治盛世......哈哈,天戈已為朕劈開了這盛世之門!”
    慶帝低聲笑著,那笑聲中充滿了睥睨天下的霸氣,目光轉向一旁的太子,眼中的灼熱漸漸化為期許。
    “太子,”慶帝的聲音緩和下來,“你看到了嗎?這便是朕為你打下的江山,為你掃平的障礙!”
    他抬手,虛指了一下那份攤在禦案上的捷報,又仿佛指向了更遙遠的東方。
    “北方的女真,東瀛的倭寇......這些心腹大患,這些可能動搖國本的邊患,朕都一一為你拔除!”
    慶帝的語氣變得悠長:
    “你是幸運的!!!朕登基之初,內有憂患,外有強敵,如履薄冰,步步維艱。”
    “而‘百年’之後,待你將來克承大統之時,朕能給你的,將不隻是一個完整的江山,更是一個四夷賓服、海內承平的天下!”
    他凝視著太子,目光銳利如刀,卻又蘊含著父親的厚重:
    “待你將來禦極之日,無需再如朕這般,日夜憂心邊關烽火,無需再將國之柱石、朕之愛將一次次置於險地,去行那滅國之戰。”
    “你要繼承的,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穩固而強盛的大慶!一個內部整肅、外部無虞的鐵桶江山!你要做的,是守成,更是開拓這‘至治盛世’的新篇!這,便是朕為你鋪好的路。”
    太子的呼吸驟然急促起來,他並非第一次聽父皇教導,但如此直白地談及身後事,並將如此巨大的功業與責任直接聯係到他的身上,還是讓他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重壓和激動。
    他猛地跪倒在地,聲音帶著難以抑製的震顫:
    “兒臣......兒臣何德何能,竟讓父皇為兒臣籌謀至此!兒臣......兒臣定當竭盡駑鈍,永記父皇今日之言,必不辜負父皇所托,更不負遼國公浴血搏殺之功!”
    慶帝看著跪在眼前的繼承人,臉上露出一絲疲憊卻又欣慰的笑容,輕輕抬手:
    “起來吧。記住今日,記住這份捷報。將來......善待天戈,他將是護佑你,乃至護佑我大慶子孫後代的......國之利器。”
    “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太子重重叩首,方才起身,然心中激蕩依舊難平。
    父皇今日之言,已近乎明示!這儲君之位,穩如泰山!
    除非......除非他自己行那大逆不道、自絕於宗廟江山之事!可他身為太子,國之副君,將來這萬裏江山本就是他的,他何須造反?何故造反?!
    想到此節,一股暖流夾雜著無邊的感激與責任感湧上心頭,幾乎讓他熱淚盈眶。
    父皇為他籌謀至此,掃清一切障礙,這份深沉的父愛和帝王心術,讓他既感佩又敬畏。
    就在這心潮澎湃之際,太子忽然想起一事,一絲細微的疑慮掠過他素來心細如發的思緒。他斟酌了一下語氣,帶著幾分謹慎開口:
    “父皇,遼國公立此不世奇功,兒臣與父皇同喜。
    隻是......隻是想到遼國公此刻在倭島,既要清剿殘敵,又要安撫地方,更要著手那千頭萬緒的開采事宜......事事皆需他親力親為,勞心勞力。
    他雖是武勳蓋世,卻也是血肉之軀,遠征在外,身邊恐乏人細致分憂。
    如今大局已定,是否......是否該從朝中選派些得力幹臣,火速前往倭島,一則輔左遼國公處理政務,分擔辛勞,二則也可盡快將倭地之利,實實納入我朝掌中?!”
    慶帝正沉浸在狂喜與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中,聞太子之言,臉上的笑容猛地一收,像是被點醒了什麽,眸中的灼熱光芒瞬間化為心疼與焦慮。
    “哎呀!”他一拍額頭,竟是帶上了幾分懊惱,“是了是了!朕光顧著高興,竟險些忘了這一層!天戈......什麽都好,就是太過實心任事,凡事必親躬,從不知惜力!”
    他的語氣一變,像是在責怪自己,又像是在心疼遠方的臣子:
    “倭島初定,百廢待興,千頭萬緒都壓在他一人肩上,這如何使得?萬一......萬一要是把他累出個好歹來,朕......朕豈不是折了臂膀,痛失股肱?這如何能行!絕對不行!”
    這一刻,什麽金銀礦藏,什麽至治盛世,似乎都比不上那位正在海外為他開疆拓土的“天戈”的身體重要。
    慶帝越想越覺得事不宜遲,立刻揚聲道:“來人!傳旨!”
    殿外候著的太監立刻應聲。
    “速召六部尚書、內閣首輔即刻進宮!朕要就在這養心殿,即刻議定選派赴倭官員人選!要選老成幹練、通曉經濟庶務的能臣!要快!告訴他們,這是當前第一等的要務!”
    “是!”太監不敢怠慢,連忙飛奔出去傳旨。
    慶帝吩咐完,似乎才稍稍安心,又轉頭對太子感慨道:
    “皇兒提醒得是!天戈為國建功至此,朕豈能再讓他為瑣務所累?
    派去的人,不僅要能幹事,更要識大體,知進退,凡事以天戈為主,用心輔左,絕不能掣肘!朕要天戈知道,朕在京城,時刻惦記著他的身子!”
    太子連忙躬身:“父皇聖明,體恤臣下,實乃仁君之風。遼國公得知,必當感念聖恩,愈發竭誠報效。”
    慶帝點點頭,目光再次落回那份捷報上,手指輕輕點著“賈玌”的署名,喃喃道:“是啊......得讓他知道,朕心裏時刻念著他呢......”
    語氣中的回護與親近之意,溢於言表。
    養心殿內,很快將迎來一場決定倭島後續治理班子的緊急會議,而這一切的起因,竟是源於皇帝對遠征大將一份“肉麻”的疼惜與......關愛!
    ......
    翌日,皇宮,奉天殿。
    大朝會!
    寅時剛過,天色未明,但宮門外已是冠蓋雲集。
    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按品級肅立,鴉雀無聲。空氣中彌漫著一種不同尋常的肅穆與隱隱的激動。
    昨日那八百裏加急的捷報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其漣漪早已震動整個京城官場。每個人心中都清楚,今日朝會,必與此驚天大捷息息相關。
    “咚——咚——咚——”
    景陽鍾響,聲震九重。
    宮門緩緩開啟,百官整理衣冠,依序魚貫而入,過金水橋,趨步踏入宏偉的奉天殿。
    丹陛之上,禦座空懸。
    片刻後,淨鞭三響,內侍高唱:“陛下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