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冊封唱名!!!

字數:4237   加入書籤

A+A-


    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浪漸次平息,餘音卻仍在太廟巍峨的殿宇間和每個人的胸腔中回蕩。
    中和韶樂奏起《佑平之章》,莊重和雅的樂聲將方才幾近沸騰的情緒緩緩收束,重新納入莊嚴禮製的軌道。
    慶帝立於香案前,沐浴在未完全消散的光暈之中,坦然接受了這源自天地與臣民的敬意。
    他緩緩轉身,目光如炬,掃過下方肅立的文武百官和勳貴將領,最終,落在了丹陛之下,那一直靜默凝視著這一切的太上皇身上。
    他沒有絲毫猶豫,步下香案前的台階,一步步,沉穩地走向那張紫檀龍椅。
    文武百官的目光也隨之移動,屏息凝神地望著這象征性的父子、亦是兩代帝王在太廟前的相會。
    慶帝在龍椅前三步處站定,對著椅上那消瘦的身影,微微躬身:
    “父皇。東征將士有功於社稷,兒臣欲在此告慰列祖列宗之時,循舊例,頒恩賞。請父皇示下。”
    這並非必須的流程,卻是在此刻給予太上皇最大的尊榮。
    太上皇的胸膛微微起伏了一下,他似乎想坐得更直,卻最終隻是幾不可察地調整了一下頭部的位置。
    他的目光從皇帝身上,緩緩移向其後肅立的賈玌及一眾將領,那雙異常明亮的眼睛裏,情緒複雜翻湧,最終化為感慨。
    他點了點頭,嘴唇翕動,吐出兩個字:
    “......該賞。”
    得到這兩個字,慶帝再次微微頷首。
    他轉過身,麵向廣場,無需示意,全場瞬間鴉雀無聲,所有目光都聚焦於他一人身上。
    夏守忠立刻躬身捧上一卷明黃綾緞的詔書。
    慶帝並未展開,而是目光掃過以賈玌為首的一眾功臣,朗聲道:
    “東征之役,畢其全功,揚我國威,拓土萬裏。此乃將士用命,文武協心之果。今日於太廟之前,列祖見證,朕,不負前言,論功行賞!”
    他的聲音蘊含著帝王的無上權威,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陛下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再次齊刷刷躬身行禮,聲震屋瓦,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激動與敬畏。
    慶帝目光掃過下方肅立的文武百官,抬手虛扶:"眾卿平身。"
    "謝陛下!"百官齊聲應和,依序起身,目光依舊聚焦在皇帝身上。
    慶帝從夏守忠手中接過那卷明黃詔書,朗聲道:
    "今日論功行賞,依製而行。有功將士,皆錄名於冊,朕擇其功勳卓著者,於此太廟前,特予嘉獎。"
    他首先看向武將隊列的中後位置:"此番東征,各營將士用命,奮勇爭先。千總張誠、守備王勇.......等三十七員將領,各晉一級,賞銀一千兩,絹十匹!"
    被點到名字的中層將領們難掩激動之色,紛紛出列,在指定的區域整齊跪倒:
    "末將謝陛下隆恩!"
    文官隊列中響起一陣低低的讚歎聲。
    接著,慶帝的聲音提高幾分,帶著明顯的讚許:
    "開國功勳之後,亦不負祖輩威名,皆堪大用。"
    "史家子史霖,屢立戰功......特授參將,......賞銀一千五百兩!"
    聞言,隊列之中的史霖激動出列,跪地謝恩時聲音更是洪亮:
    "末將史霖,謝陛下隆恩!定當竭盡全力,不負聖望!"
    史鼎在隊列中微微頷首,麵露欣慰,眼底深處卻翻湧著更為複雜的情緒。
    他看著兒子英挺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
    "當初將霖兒送到國公麾下,果真是走對了一步棋。不過短短數年,竟已官至參將,這其中固然有他自個兒拚殺之功,可若無遼國公這般提攜栽培,若無東征這般潑天功勞......"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在這個年紀時,還隻是個在父輩蔭庇下的紈絝子弟,哪有這般出息。
    思緒及此,他對賈玌的感激又深了幾分,對史家未來的前程生出了幾分實實在在的期盼,更對與榮府家的二姑娘聯姻一事更加......
    與此同時,站在武將隊列稍後位置的牛繼業,卻是另一番心境。
    眼睜睜看著史霖這個晚輩一躍成為參將,與自己平起平坐,再想到一會牛逸等一眾小輩也都各有封賞,前程似錦,隻覺得胸口發悶,一股難以言說的酸澀與悔恨湧上心頭。
    曾是第一個擔任賈玌副將的人,他親眼見證過賈玌是如何一步步崛起,以雷霆手段整軍經武,也曾在遼東戰場上與之並肩殺敵,立下汗馬功勞,早早便升任了參將。
    那時的他......可謂風光無限。
    然而時過境遷,牛家卻因在朝堂黨爭中站位猶豫,使得他丟失了追隨在賈玌身邊的機會......
    如今幾年過去,眼見著後來者一個個追上甚至超越了自己,而自己卻仍在參將的位置上原地踏步,寸功未立,牛繼業隻覺得臉上火辣辣的。
    "一步錯,步步錯!當年若我能堅定跟隨遼國公,若家族能早些看清風向......何至於今日在此,眼睜睜看著小輩風光!"
    這其中的苦澀與無奈,唯有他自己知曉。
    慶帝並未理會麾下一眾心思各異的文武百官,繼續唱名:
    "牛繼宗之子牛逸,……晉都司……!"
    "馮唐之子馮紫英,……授遊擊將軍……!"
    "陳瑞文之子陳也俊,……晉守備……!"
    "衛若蘭……授都司僉事……!"
    “......”
    一個個勳貴子弟出列受賞,個個英姿勃發。
    這些年輕將領的官職明顯高於先前受賞的普通軍官,顯示出皇帝對勳貴子弟的特殊看重。
    勳貴隊列中,老牌勳貴們看在眼裏,都不禁撫須微笑,暗自點頭,彼此交換著心照不宣的眼神。
    馬尚微微側身,對身旁的柳芳低聲道:
    "看到沒有?陛下這是念舊啊......"他聲音壓得極低,卻帶著幾分慶幸,"若非當年義忠親王作亂時,咱們這幾家有了個機會,都堅定不移地站在太子這邊,今日哪能有這般恩寵?"
    不等柳芳開口,一旁的侯孝康聞言頷首,目光追隨著剛剛受賞退下的自家後輩,眼中滿是欣慰:
    "誰說不是呢。當初那場風波,多少人站錯了隊,如今......哼,墳頭草都三尺高了。還是王爺有遠見啊,早早讓咱們這幾家抱成團,共進退......方才得以保全啊。"
    這時陳瑞文也湊近些:
    "正是此理。陛下這是明擺著告訴咱們,昔日的功勞,他都記著呢。隻要咱們安安分分,子弟們爭氣,這份恩寵就不會斷。"
    眾人聽他如此,皆是讚同!
    站在稍前方的賈敬、賈赦雖未回頭,卻也將這番低語聽在耳中,彼此對視一眼,心中更是感慨萬千。
    作為當初失敗的一方,他們比誰都明白、清楚,這份榮耀,著實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