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國喪與密議
字數:3574 加入書籤
翌日,大慶舉國縞素。
京城內外,白幡垂落,哀聲不絕。依照禮製,國喪儀軌浩繁莊重,極盡哀榮。
宮內設大行皇帝靈位,宗室親王、文武百官依序入宮哭臨。賈玌率賈氏一族男丁,身著喪服,於指定時辰入宮行禮。儀仗肅穆,鍾鼓哀鳴,焚香繚繞,盡顯帝王終結之儀。
繁瑣的儀式持續整日。直至宮門下鑰,眾臣方得以拖著疲憊之軀散去。
賈玌正欲出宮,一小黃門悄步近前,低語:
“王爺請留步,陛下於養心殿東暖閣相候。”
賈玌聞言,目光微凝,掠過宮道盡頭漸行漸遠的百官背影,略一沉吟,便頷首道:
“臣,領旨。請公公前方引路。”
“王爺折煞奴婢了,您這邊請。”
小黃門躬身,做出引導的姿態,領著賈玌轉向另一條通往內廷的宮道。
......
養心殿東暖閣。
燭火通明,取代了往日宮燈璀璨。
慶帝已換下白日繁重禮服,隻著一身素白常服,腰間束著麻帶,坐於炕沿。
內侍奉上清茶後悄聲退下,閣內隻餘二人。
賈玌入內,依禮欲拜。
慶帝擺手止住:“免了。此處無人,不必拘禮。坐。”
賈玌動作並未因言語而停止,依舊將禮行得一絲不苟。
“禮不可廢。陛下體恤,是臣的榮幸,然臣不敢恃寵而驕。”
慶帝的手還懸在半空,看著眼前這位功高蓋世卻依舊謹守臣節、分寸不讓的年輕人,那神情姿態與多年前並無二致。
念及於此,心底那點國喪帶來的鬱氣忽然就散了些,隻剩沉甸甸的安心。
慶帝最終收回手,搖頭失笑:
“你呀......天戈,朕有時真不知該說你什麽好。旁人立下你十之一二的功勞,尾巴早已翹到了天上去。偏你......總是這般。”
慶帝指了指對麵的座位,語氣不容拒絕:
“如今這裏隻你我二人,沒有皇帝,也沒有遼王。過來坐下說話。站著了,朕看著累得慌。”
賈玌依言落座,玄色蟒袍在燭光下泛著暗紋:"陛下召見,必有要事。"
慶帝揉按眉心,麵露倦色,卻無睡意。
他沉默片刻,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開口:
“國喪期間,本不該議此等事。然北疆烽火不息,朕心難安。”
他轉回頭,目光看向賈玌,
“剛收到的密報,來自安西的夜不收。蒙古此番傾力而來,兵鋒極盛,連破西遼數城。西遼王庭震動,雖未向我大慶正式遣使求援,但其國內已有向我靠攏、希求調停之聲。天戈,局勢緊迫,你如何看?”
賈玌坐於繡墩之上,略一沉吟,道:
“陛下所慮極是。北元餘孽,終是心腹之患。本就一統草原,若還任其吞並西遼,則其勢大成,後患無窮。”
“然,”他話鋒一轉,“我朝方經東征,雖大勝而歸,將士疲敝,國庫雖得補充,亦需時日消化戰果。且正值國喪,不宜大興兵戈直接幹預。”
慶帝頷首:“朕亦作此想。直接發兵,名不正言不順,耗損亦大。然則,莫非坐視?”
“非也。”賈玌搖頭,“當以謀略製之。首要之事,便是尋一個‘名正言順’介入調停的由頭。”
“西遼非我藩屬,貿然調停,確顯生硬。”
慶帝指尖輕叩炕幾。
“正是。”賈玌接口,“故,為今之計,當速遣得力密使,攜重金珍寶,潛入西遼王庭。其使命非為遊說聯姻,而是說動西遼王,向我大慶稱臣納貢。”
慶帝眼中精光一閃:“稱臣納貢?”
“對,”賈玌語氣肯定,“西遼若上表稱臣,便是我大慶藩屬。而草原諸部,我大慶宗主權名分仍在。此番韃靼興兵,未先稟報宗主,已屬不敬。
屆時,陛下可同時敕令雙方——既是召見藩屬,亦是訓誡臣子。蒙古若從,則其勢可抑,我可趁機經營西域,扶持西遼,重定草原秩序;若其不從......”
賈玌聲音微冷:“便是公然藐視陛下,悖逆宗主。屆時,斷其互市,再整飭兵馬,武力調停!!”
慶帝聽完,沉思良久。閣內隻聞燭花劈啪輕響。
半晌,他緩緩頷首,臉上倦容稍減,露出一絲讚許的笑意:
“善。先正其名,再行其實。或以威壓,或以利誘,皆可遊刃有餘。此策老成謀國,深合朕心。”
慶帝站起身,走到賈玌麵前,目光中有讚賞,卻也有體恤。
“你方才遠征歸來,鞍馬勞頓,朕豈能即刻又將這千鈞重擔壓於你肩?此事朕會交由內閣與鴻臚寺先行籌劃,你且好生休整些時日。”
言罷,慶帝朗聲一笑,大步走回案前,執起溫在一旁的酒壺,親手斟滿兩杯,將其一杯遞向賈玌:
“今日不言政事!你久不在京,朕甚是想念。來,天戈,陪朕痛飲幾杯!好好說說那倭島風物,也讓朕聽聽戰場之外的趣聞!”
賈玌雙手接過酒杯,笑道:“臣,遵命!”
“——錚!”
兩隻白玉酒杯在空中重重一碰,發出一聲清脆的鏗然之音,瓊漿微漾。
二人垂目看了眼相碰的酒杯,再抬眼時,目光於空中交匯,皆是看到了對方眼中那份曆經生死、無需言說的信任與默契,不由得同時放聲大笑起來!
“飲勝!”
笑聲中,兩人仰頭,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燭影搖紅,君臣二人對坐,案上軍國大事暫擱一旁,取而代之的是難得的閑談與對飲。
直至宮漏顯示夜已深沉,賈玌方才告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