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第七節·破貪門初得經卷 悟前路再證禪心
字數:2114 加入書籤
《西遊新紀:無字真經·心魔劫》
第一回·如來重設無字經 三藏再啟萬裏程
第7節:破貪門初得經卷 悟前路再證禪心
卻說黑水河中青銅棺槨浮沉,棺蓋刻“接引”二字滲出血珠,珠落水麵竟綻紅蓮。悟空掣棒挑開棺蓋,內中無屍無骸,唯有一卷素帛,帛上空白處隱現蠅頭小字,細觀竟是三藏十世輪回之名諱。八戒伸耙欲勾,釘齒觸及素帛刹那,九齒竟生鐵鏽,驚得他連退三步:“這勞什子專克貪心人!”
三藏展袈裟欲裹素帛,那帛忽淩空自展,空白處映出貪、嗔、癡三座幻城。貪城金磚鋪地,嗔城刀槍林立,癡城迷霧鎖目。沙僧降妖杖劈開迷霧,卻見城中立著自身石像:卷簾大將執戟鎮守天庭,腳下踩著流沙河萬千冤魂。石像雙目淌血,泣道:“偽善者,可敢直視本心?”
三城試煉
悟空火眼金睛照破虛妄,見三城實為一體,乃靈山腳下試煉石所化。金箍棒橫掃貪城金磚,磚碎處迸出萬千銅錢,錢眼生口齊呼:“天蓬元帥!高老莊的蒸豚美酒在此!”八戒腹中雷鳴,釘耙脫手飛向錢堆,卻見銅錢化作鎖鏈纏身。鏈上刻滿“酒”“色”“財”等字,勒得他肥肉凹陷,哀嚎震天。
三藏趺坐嗔城門前,袈裟鋪展如幕。城中刀槍忽化經卷,頁頁書“我執”“人相”等血字,字跡遊走如蛇,纏住三藏四肢。玄奘閉目誦經,血字觸及袈裟空白處,竟褪為金粉,凝成四句偈語:
刀兵本是心頭火,
經卷原為舌底魔。
袈裟收盡貪嗔相,
方見靈山月一梭。
月照癡城
偈語顯時,癡城迷霧驟散。城中立八十一麵銅鏡,鏡中皆映三藏麵龐:或為講經沙彌怒斥愚氓,或作取經僧疑懼妖邪,更有金蟬子傲視如來的狂態。鏡陣中央供著無字經匣,匣鎖刻“我慢”二字。沙僧揮杖劈鎖,杖風觸及經匣,反震出流沙河吞人舊景,驚得月牙刃顫抖不止。
悟空暴喝:“鏡中花,水中月,看老孫打破這虛相!”鐵棒化作千鈞杵砸向鏡陣。銅鏡碎時,每片皆映大聖舊影:五行山下嚼鐵丸、蟠桃園中盜仙果、獅駝嶺頭剝人皮...碎片遊走凝成六耳獼猴,持棒冷笑道:“你我本是一體,裝甚佛陀?”
棒碎心魔
雙棒相擊,火星迸射。三藏忽展袈裟卷入戰團,空白處將六耳虛影盡收。素帛乘機纏住悟空脖頸,帛上輪回名諱竟變作“妖猴”“凶頑”等咒文。八戒見狀,忍痛扯斷銅錢鎖鏈,九齒釘耙勾住素帛一角:“猴哥撐住!老豬舍了這身膘肉!”
沙僧降妖杖插入地縫,杖頭月牙迸發清輝,照出素帛本源——原是當年金蟬子褪下的半片蟬翼!翼上經絡突現《無字真經》隱形紋路,三藏以指撫紋,輕誦:“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誦聲過處,素帛裂解,露出青銅棺底暗格,內藏半卷貝葉,葉紋天然成偈:
筏非筏兮舟非舟,
月非月兮流非流。
解得其中顛倒意,
袈裟縫裏自泛舟。
貝葉禪機
忽有陰風卷起貝葉,葉上浮出接引舟子殘影。那舟子鬥笠破碎,露出與三藏九分相似的麵容,頸後逆鱗卻刻“法執”二字。悟空掣棒欲打,三藏止道:“他即是我!”袈裟展處,空白綢麵將殘影收入,化作經卷邊角一枚“卍”字暗紋。
黑水河濁浪平息,對岸血月墜地,化作石碑新立。碑文閃爍:“過了火焰山,自有照妖潭”。正欲細觀,河中突現漩渦,浮出下一難征兆:但見潭水如鏡,鏡中映著三藏端坐蓮台,腳下跪拜者竟是如來金身!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西遊新紀:無字真經心魔劫請大家收藏:()西遊新紀:無字真經心魔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