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局 :時間感知異常
字數:2215 加入書籤
作者:向陽舒展)
1978 年盛夏,蟬鳴在 749 局基地的防空洞外此起彼伏,洞內卻一片肅靜。乾嶨昇的手指劃過一份加急電報,眉頭越皺越緊。電報來自西北某小城,當地民眾聯名上報,稱有多人出現 “時間錯亂” 的詭異症狀:有人感覺十分鍾的車程竟持續了數小時;有人反複經曆同一天,連街邊小販的叫賣聲都分毫不差。“召集核心成員,三小時後開會。” 乾嶨昇放下電報,聲音裏帶著不容置疑的嚴肅。
會議室內,林昭遠將收集到的數十份案例資料鋪滿長桌。泛黃的紙上,字跡或工整或潦草,卻都訴說著相似的荒誕。“紡織廠女工王曉梅的記錄最具代表性,” 他推了推眼鏡,抽出一份報告,“她在操作機器時,突然感覺時間變慢,飛轉的紗錠像電影慢鏡頭,甚至能看清空氣中懸浮的塵埃軌跡。等恢複正常,發現實際隻過去了半分鍾。”
周啟銘轉動著手中的原子鍾模型,目光銳利:“我們需要最精密的時間測量設備,還要設計嚴謹的實驗流程。” 他的提議得到一致認同。三天後,一支由蘇晴、李硯秋帶隊的研究小組奔赴西北,車載實驗室裏,高精度原子鍾、腦電波監測儀和眼動追蹤器一應俱全。
在當地醫院的隔離病房,他們見到了首位受試者 —— 大學生張明。“那是場噩夢,” 張明臉色蒼白,“我被困在周三下午三點,無論做什麽,時間一到就會重置。連續循環了七次後,我甚至能提前背出同學們的對話。” 蘇晴立刻為他連接上各種監測設備,周啟銘則啟動了原子鍾,精確到納秒級的時間記錄開始運轉。
實驗中,張明被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拚圖任務。當他全神貫注時,腦電波監測屏上的 β 波異常活躍,而他突然抬頭:“時間又變慢了!” 可原子鍾顯示,時間流速並未改變。李硯秋在一旁記錄:“主觀時間感知與客觀時間出現偏差,可能與注意力高度集中有關。”
然而,隨著研究深入,更多無法解釋的現象出現了。退休教師陳淑芬聲稱能 “預知” 下一分鍾發生的事,她在實驗中準確說出了研究人員尚未決定的測試內容。周啟銘反複檢查設備,排除了泄密可能:“她在描述未來事件時,大腦海馬體和前額葉的協同活動強度是常人的三倍,但這就能解釋時間預知?”
玄真子在道觀舊址搭建的觀測台也有發現。他用古老的日晷配合現代的時間記錄儀,發現部分受試者在出現時間感知異常時,日晷影子的移動軌跡竟與原子鍾記錄的時間存在細微偏差。“《淮南子》有言‘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老道士撫須道,“或許時間本就是流動的,我們感知的刻度,不過是滄海一粟。”
為了驗證心理狀態對時間感知的影響,李硯秋設計了一係列壓力測試。當受試者被置於恐懼、焦慮的情境中時,多數人感覺時間明顯變慢;而在愉悅狀態下,時間則如白駒過隙。“這符合心理學上的‘時間膨脹效應’,” 她在報告中寫道,“但那些重複經曆時間、預知未來的案例,遠超現有理論範疇。”
最令人震驚的是卡車司機趙勇的案例。他在一次嚴重車禍的瞬間,感覺時間停滯,甚至有足夠的時間思考逃生方案。事後調取的行車記錄儀顯示,從刹車到碰撞的 0.8 秒,在他的描述中卻如同十分鍾般漫長。蘇晴對他進行腦部掃描,發現其腦內的視交叉上核生物鍾調控中心)出現短暫的異常放電,同時杏仁核高度活躍 —— 這解釋了恐懼引發的時間變慢感知,卻無法說明他為何能在極短時間內進行複雜思考。
八個月的研究過去了,749 局的實驗室裏堆滿了數據和報告。乾嶨昇主持召開總結會議,大屏幕上閃爍著各種實驗數據:“我們證實了時間感知異常與大腦生物鍾、注意力分配、心理狀態密切相關,甚至找到了部分生理機製。” 他頓了頓,切換到幾個特殊案例的影像,“但這些案例中,那些超越物理規律的時間現象,依然像迷霧中的燈塔,指引著我們繼續探索。”
會議結束後,周啟銘仍留在實驗室,盯著原子鍾的指針發呆。突然,他抓起筆在草稿紙上疾書,量子力學的公式與時間方程交織在一起。或許,在微觀的量子世界裏,藏著解開時間奧秘的鑰匙?而在基地的另一角,玄真子仍在推演著星象與時間的關聯,他堅信,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科學終將在某一點交匯。749 局對時間奧秘的探索,才剛剛開始,那些神秘的時間現象,將繼續推動著人類認知的邊界不斷拓展。
喜歡749局:神秘檔案請大家收藏:()749局:神秘檔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