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宋襄公會盟被捉

字數:2773   加入書籤

A+A-


    宋桓公即位以來,積極應對國內的不利形勢,采取化敵為友,既往不咎的政策,使一些敵對勢力,有所收斂,不再與朝廷為敵。與鄰國建立友好的關係,宋桓公還娶了衛文公的妹妹做夫人,諸侯也對宋桓公刮目相看。宋桓公在位三十一年,與諸侯間沒有發生戰爭。
    宋桓公病重期間,太子茲甫想把君位讓給庶兄目夷。桓公雖然認為太子的意願合乎道義,但太子一旦確立,就不能換來換去。宋桓公沒有同意太子的想法。宋桓公三十一春去世,太子茲甫繼位,就是宋襄公。
    宋襄公讓哥哥目夷做相國,籌備父親的安葬工作。與此同時,齊桓公在葵丘會見各諸侯,襄公想前往赴會。相國目夷勸諫說:“宋國大喪,國君在家處理喪事,齊桓公是開明的諸侯長,不會怪罪宋國的,還是不要去的好。”
    宋襄公執意要去說道:“齊桓公在葵丘會見各國諸侯,是天下盛會,如不赴會,實在遺憾。好在安葬父君時間來得及,我定要去見識一番。”目夷見勸不住,隻好陪同前往。
    葵丘之會上,諸侯們齊聚一堂,氣氛熱烈。宋襄公見到齊桓公,恭敬行禮。齊桓公對這位新繼位的宋君也頗為客氣。會上,大家共商天下大事,簽訂盟約。宋襄公積極參與討論,表達自己的見解,展現出了想要在諸侯中嶄露頭角的決心。
    這次葵丘會盟,使宋襄公大開眼界,看到了齊桓公風光無限,諸侯順服,令宋襄公羨慕不已,心想我也要舉行這樣盛會,來顯示宋國的威嚴。宋襄公八年,齊桓公去世,宋襄公一看機會來了,也想召集各諸侯會盟。相國目夷進諫說:“小國爭當盟主是災禍,宋是小國,千萬不能舉行會盟。”
    宋襄公沒有聽相國目夷的勸諫。他一意孤行,向各諸侯發出了會盟的邀請,這年秋,各諸侯在盂地與宋襄公聚會結盟。到了會盟之日,宋襄公滿心期待地來到約定之地。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大部分諸侯根本沒把他這個小國之君放在眼裏,隻有寥寥幾個小諸侯國派了代表前來。
    宋襄公強撐著場麵,宣布自己為盟主。然而,就在這時,楚國國君楚成王帶著大隊人馬突然出現。楚成王冷笑一聲,譏諷道:“就憑你小小宋國,也妄想當盟主?”說罷,楚成王大手一揮,楚軍一擁而上,將宋襄公等人團團圍住。宋襄公這才慌了神,後悔沒聽相國目夷的話。
    相國目夷趁亂逃出,趕忙回去籌備救援。而宋襄公則被楚成王扣押,淪為了階下囚,曾經的雄心壯誌在這一刻化為泡影,隻留下無盡的悔恨在心中蔓延。
    這年冬天,各諸侯再次在亳聚會,請楚釋放宋襄公。宋襄公才得以歸國。公子子魚對宋襄公的獨斷專行,不聽勸諫很是反感。氣憤的說:“不知悔改,災禍還沒有結束呢”
    宋襄公雖然歸國,但把責任推給鄭國,以為是鄭國從中作梗,壞了他的好事,決定討伐鄭國。宋襄公十三年夏天,宋國討伐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成王迅速做出反應,派大軍直逼宋國本土。宋襄公得知後,急忙從鄭國撤兵回援。
    襄公做好準備,決定與楚決一死戰。公子子魚上書勸諫說:“上天拋棄殷商很久了,宋國應求和自保,不可以再戰了。”
    兩軍在泓水相遇,宋軍先一步到達並擺好了陣勢。此時,楚軍正在渡河。目夷勸宋襄公:“楚軍人多,我軍勢弱,趁他們渡河之時發起攻擊,或許能取勝。”宋襄公卻搖頭道:“君子不趁人之危,等他們渡完河再說。”
    不久,楚軍全部渡過泓水,開始布陣。目夷又說:“趁他們陣腳未穩,趕快進攻。”宋襄公還是不肯,堅持要等楚軍布好陣。
    楚軍布好陣後,雙方展開了激烈廝殺。宋軍終究敵不過楚軍,被打得大敗。宋襄公腿部也受了重傷,在目夷等人的拚死保護下才突出重圍。
    宋國人怨恨宋襄公不會打仗,使宋國損兵折將,損失慘重。宋襄公辯解說:“君子不乘人之危,不能攻打未列陣的軍隊。”
    公子子魚說:“打仗以取勝為功績,怎麽可能按常理來論呢,如果真按國君說的做,就直接做奴隸侍奉別人算了,還打仗幹什麽。”
    經此一役,宋國元氣大傷,宋襄公也一蹶不振,他的稱霸之夢徹底破滅。楚成王打敗了宋國,救了鄭國後,鄭國人設宴招待了他。楚成王離開時,娶走了鄭國君兩個女兒回國。宋襄公回到宋國後,傷勢日益加重。他躺在病榻上,回想自己的一生,妄圖稱霸卻落得如此下場,心中滿是悔恨與不甘。
    此時,相國目夷前來探望,看著形容憔悴的宋襄公,不禁歎息。宋襄公拉著目夷的手,聲音微弱地說:“我這一生,固執己見,不聽忠言,害了宋國,也害了自己。”
    目夷安慰道:“事已至此,君上保重身體才是。”
    就在這時,有士兵來報,說楚國又在邊境蠢蠢欲動。宋襄公掙紮著坐起,眼中閃過最後的一絲倔強:“我雖重傷在身,但絕不能再讓楚國小瞧了我宋國。”
    就在這一年,晉公子重耳路過宋國,宋襄公因泓水之戰,被楚軍打傷,想找一個大國做靠山,因此厚禮以待重耳,贈送重耳八十匹馬,重耳很是感動,這是重耳逃亡以來,收到的最大一筆讚助。
    宋襄公在位十四年去世,因泓水之戰,宋襄公腿部受重傷,高燒不退,傷口感染,而死。他的兒子公子王臣繼位,就是宋成公。
    成公元年,晉文公即位,因宋曾資助晉文公八十匹馬,晉文公一直感恩不忘。宋成公便背叛楚國的盟約,與晉國交好。
    楚國聽說宋國背叛楚國盟約與晉國交好,宋成公四年,楚成王討伐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晉文公發兵救援宋國,楚軍撤軍回國,宋國終於找到了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