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母親和妹妹

字數:4485   加入書籤

A+A-


    日暮時分,報收的鼓聲照常響起。
    科舉第二日,又有兩名考生發了癔症,另兩人因飲生水腹痛難捱,隻得捶門棄考。
    黃忠嗣卻似渾不在意這些動靜,試卷剛被收走便倒頭酣睡,白衫下露出半截磨破的草席。
    戌時的梆子聲蕩過貢院高牆,深處明經廳內,桌案整齊排列。
    謄錄官們在案上疾書,將考生墨卷轉為朱卷後,即刻剪去姓名籍貫,僅存考牌編號用黃綾封糊。
    後廂房中,正在閱卷的潮州知州唐會忽將朱筆拍在硯上:“簡直狗屁不通!“
    “知州何故動怒?“右側閱卷官擱下茶盞。
    “你且看這破題——“
    唐會扯開卷角,“《論語》首章竟解作"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因時常溫習故能得官",聖賢書讀到狗肚子裏去了!“
    左側一名緋袍官員輕叩桌案:“正則公少安,好文章總在後頭。“
    此人正是禦史台侍禦史林從文——本是為查潮鹽私運而來,偏逢監試禦史突發惡疾,隻得暫代科場監察。
    唐會聞言撚著花白須髯:“弘毅這般篤定,莫不是晨間丁字號房那學子......“
    林從文執起青瓷茶盞啜了一口,頷首道:“正是。“
    唐會撚著須髯笑道:“弘毅這般推崇,若非知曉你祖籍關中,倒要疑心是貴府親族子弟。“
    “不過惜才罷了。“林從文擱下茶盞,指尖輕叩案幾。
    右側忽起窸窣聲。閱卷官捧著考卷趨前兩步:“知州,且觀此文。“
    唐會接過細覽片刻,眉眼舒展:“破題如刀,承轉似水,好!“
    轉身將卷子遞與同僚,“弘毅瞧瞧,可是你說的那位?“
    林從文垂目細閱半晌,唇邊笑意漸深:“倒也有幾分風骨。“
    “莫非不是?“唐會見他不置可否,麵露惑色。
    林從文但笑不語,燭台映得眸中光影明滅。
    先前私閱考卷已屬越權,若非他身份特殊,那估計也落不了好。
    而此刻明言,便是犯了《宋刑統》裏“貢舉非其人“的條陳——縱有官家手詔,那怕是也脫不了身。
    見林從文未語,唐會亦不追問,隻將手中試卷輕輕一合:“批閱半日,目力頗倦。弘毅可願移步茶室?“
    後者整了整襴衫前襟,含笑拱手:“正則公雅意,敢不從命。“
    說罷,兩人就一同前往旁邊茶室。
    待二人落座後,便有官吏端來兩杯茶水。唐會輕笑開口道:“弘毅,這可是潮州特產的鳳凰山單樅茶,你且品嚐一二。“
    林從文端起茶盞淺抿一口,閉目細品片刻後讚道:“好茶!茶湯清澈,味甘回甜。“他放下茶盞問道:“正則公,此茶可有名號?“
    “此茶名曰蜜蘭香。如何?“唐會撫須而笑。
    “確非凡品,不知出自哪家茶鋪?“
    “是家喚作"東方紅"茶鋪所製。弘毅若是中意,我贈你兩斤可好?“
    林從文頷首致謝:“如此佳茗,卻之不恭,那便謝過正則公了。“
    “弘毅不必見外,此番既要查案又要監考,著實辛勞。區區茶葉,聊表心意罷了。“唐會擺手笑道。
    “為陛下分憂,職責所在。“林從文正色回應。
    燭影搖曳間,二人品茗論道,直至夜闌方散。
    次日清晨。
    黃忠嗣早早起身,百無聊賴地等待最後一場考試。
    在貢院待了整整三日,他覺得自己渾身都開始散發酸臭味。
    備好的蜜水早已變質,幸而先前不僅準備了蜜水,還備有白開水,否則隻能被迫飲用考場提供的生水了。
    不知過了多久,巡鋪官開始走動起來。黃忠嗣眼睛一亮——終於要出題了!
    果不其然,片刻後巡鋪官便傳唱考題:
    “賦得《孝弟為仁之本》“,題出《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聽聞題目,黃忠嗣立即揮毫作答。
    這比前兩日輕鬆太多,最關鍵是字數要求少。
    他洋洋灑灑寫完答案,將筆一擲,直接躺倒在草席上。
    剛宣布完題目的巡鋪官經過黃忠嗣考舍時,赫然發現答卷已寫滿文字,而考生竟在躺平休息。
    他眼中閃過一絲驚異,卻未作停留,徑自走開了。
    兩個時辰後
    之前黃忠嗣居住的客棧雅間裏,四十許人的陳繡娘正帶著十三歲的女兒黃燕如吃茶。兩人正是黃忠嗣的娘親與胞妹。
    她們為了明日可以第一時間接到黃忠嗣,清晨天微微亮就在福伯的護送下,坐著牛車趕了幾個時辰的山路來到縣城內。
    “阿娘,你說阿兄幾時能出貢院?“
    黃燕如托著腮,腕間銀鐲碰在細瓷盞上叮當作響,“茶山那些個雇工實在刁滑,阿兄都給足工錢了,竟還想要加賞錢!待阿兄考完回去......“
    “噤聲!“陳繡娘用茶匙輕敲女兒手背,青瓷與銀器相擊發出脆響,“與你說過多少次,茶莊是你舅舅在打理,與你阿兄不相幹。“
    少女吃痛縮手,雪腮微鼓:“又打我!等阿兄回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越發沒規矩!“陳繡娘作勢要擰她耳朵,見女兒靈巧躲開,隻得歎道,“整日這般跳脫,都是你阿兄把你縱壞了。“
    黃燕如指尖繞著杏紅裙帶,臉上帶著不服氣:“阿兄說女子也能做經世濟民的大事!還說女子也能頂半邊天......“
    “住口!“陳繡娘急得摔了茶盞,碎瓷迸在青磚地上,“這些渾話私下說便罷了,若被那些讀書人聽見,你阿兄的前程還要不要?“
    見女兒垂首不語,陳繡娘倚在雕花窗邊歎了口氣。
    八年前那場落水意外後,她這兒子就像是換了魂兒。
    原本木訥寡言的小郎君,如今非但詩詞歌賦信手拈來,當年自己夫君病死時。
    宗族叔伯借著開祠堂的名義要分他們孤兒寡母的田產,這孩子竟搬出《宋刑統》裏的條文,字字句句噎得族老們拂袖而去。
    雖說兒子成了街坊交口稱讚的麒麟兒,可當娘的心裏總懸著事。
    眼看著他明年就要行冠禮,可每每提起婚配之事,這孩子不是推說“時候未到“,就是拿“沒遇見可心的“搪塞。
    而自打幾年前進了韓山書院,更是把“學業要緊““科考為重“掛在嘴邊。
    前些日子更荒唐,竟當著來議親的官媒麵說什麽“男子當先立後成“,氣得她險些摔了插著時令芍藥的越窯瓶。
    最可惱的是之前端陽節,這混小子竟攔著二妹不許放定,說什麽“女兒家不滿十八不許出閣,最好是雙十之後“。
    當時陳繡娘抄起掃帚就要打,那孽障卻笑嘻嘻躲到院裏的金桂樹後,害她追得羅襪都沾了泥。
    每次隻能望著祠堂裏夫君的牌位暗罵:這早走的冤家倒是清淨,留她個婦道人家整日受這些醃臢氣!
    她心中暗自決定,此次科考結束後定要為他尋門婚事,若是不應,她就吊死在他麵前。
    喜歡大宋:三元及第請大家收藏:()大宋:三元及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