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舊霸主的黃昏

字數:4843   加入書籤

A+A-


    走出那棟灰色大樓,王建軍感覺腿肚子都還在發軟,但臉上卻洋溢著抑製不住的狂喜。
    “老弟!你……你簡直是個天才!成了!這下徹底成了!”
    孟遠卻隻是平靜地望著京城車水馬龍的街道,目光深邃。
    “王老哥,別高興得太早。”
    “我們隻是擺平了內部,真正的硬仗,還沒開始。”
    王建軍一愣:“什麽意思?”
    孟遠吐出一口濁氣。
    “德國的漢堡動力,日本的洋羊,美國的昂明茲……這些盤踞在船用柴油機市場幾十年的巨頭,他們不會眼睜睜看著咱們砸了他們的飯碗。”
    “他們不會跟我們談技術,談環保,談未來。”
    “他們會玩兒……規則之外的牌。”
    一周後。
    京城,國新辦新聞發布廳。
    鎂光燈如白晝般閃耀,長槍短炮對準了發布台。
    今天,這裏聚集了全球最重要的媒體。
    所有人都被一則臨時通知吸引而來,通知的發起方,是國家發改委,聯合署名的,還有交通運輸部、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國家電網……
    一長串足以讓任何記者心跳加速的名字。
    發布會上,周老親自出席,雖然隻講了三分鍾,但每一句話都擲地有聲。
    “經批準,長江綠電航運聯盟,今日正式成立!”
    “聯盟目標:五年內,實現長江幹線航運全麵電動化!”
    “遠新集團研發的‘遠新電箱’,將作為聯盟唯一指定換電技術標準,向全行業開放!”
    短短幾句話,讓現場瞬間沸騰起來!
    這已經不是新聞,而是投向全球工業格局的一枚氫彈!
    很多報社的快訊以秒為單位發出,現場的記者幾乎是吼著向總部匯報。
    【中國宣布啟動‘電動長江’計劃,萬億市場顛覆傳統航運!】
    【‘遠新電箱’成國家標準,孟遠再次定義一個行業!】
    消息如海嘯般,迅速擴散。
    華爾街的能源分析師們緊急中斷休假,模型裏柴油期貨的權重被瘋狂調低;
    東京和首爾的造船企業,會議室的燈光徹夜通明;
    而遠在歐洲的傳統工業心髒地帶,則是在第一時間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風暴的中心,是所有舊霸主的名字,被反複提及的地方。
    而此刻,在德國奧格斯堡,漢堡動力集團總部大樓的中國市場戰略部裏,氣氛已經降至冰點。
    一名年輕的分析師,死死地盯著屏幕上剛剛彈出的快訊,德語標題被加粗標紅:
    《東方巨龍的電動脈搏:漢堡動力的末日警鍾?》。
    他感覺自己的血液都快凝固了。
    “頭兒……你看這個……”
    他的主管,一個叫大衛的中年人,快步走過來,隻掃了一眼屏幕,那張素來以嚴謹著稱的臉上,血色瞬間褪盡。
    他沒有理會愣在原地的下屬,抓起桌上一份印著“絕密”字樣的市場報告,衝向走廊盡頭,那間永遠鋪著厚重地毯、象征著集團最高權力的ceo辦公室。
    他知道,這不是一份普通的市場快訊。
    這是一份來自東方的……宣戰檄文。
    ceo辦公室,約阿希姆·施密特正在用絲綢擦拭著一座純銀的柴油發動機模型。
    那是他們一百年前的開山之作,是集團的圖騰。
    辦公室靜得能聽見銀器和絲綢摩擦的微弱聲音。
    “篤、篤!”
    門被敲響了,首席戰略官大衛甚至沒等回應就推門而入,臉色蒼白,手裏緊緊攥著那份市場報告,仿佛那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約阿希姆!出大事了!”
    施密特擦拭的動作沒有停,眼皮都沒抬一下,語氣平靜得可怕。
    “大衛,天塌不下來。”
    “比天塌下來更糟!”
    大衛拿起報告,重重拍在他麵前的紅木大桌上,
    “長江!中國人成立了一個長江綠電航運聯盟,國家隊牽頭。他們要把整條長江變成電動的!”
    擦拭的動作,終於停了。辦公室的空氣瞬間凝固。
    施密特緩緩抬起頭,那雙被德國媒體譽為“工業心髒最後守護者”的藍色眼睛裏,第一次沒有了平日的沉穩。
    “孟遠?”他吐出這個名字,像是在咀嚼一塊冰。
    “是他。他的遠新電箱,成了這個聯盟唯一指定的換電標準。”
    施密特慢慢地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著腳下這座由他統治的工業帝國。
    他當然知道孟遠。
    那個用鋰電池,把全球汽車工業攪得天翻地覆的東方人。他親眼看著同城的汽車巨頭們是如何從傲慢,到恐慌,再到卑微求饒的。
    他曾慶幸,自己所在的船舶動力領域,是傳統工業最後的壁壘,堅不可摧。
    但現在,那個東方人,帶著他的電動軍團,跨過了海洋兵臨城下。
    “長江航線,我們每年賣多少台發動機?”施密特冷冷地問。
    “十五萬台以上,占據我們全球利潤的百分之三十。”
    “也就是說,這個聯盟一旦成功,漢堡動力會立刻失去三分之一的利潤,並在五年內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這不是分析,是陳述一個即將發生的事實。
    大衛的額頭滲出冷汗:“是的。他這是在掘我們的根。”
    “根?”施密特發出一聲冷笑,“不,他是在告訴我們這些舊神,新的神已經誕生了。”
    他轉過身,眼中恢複了決斷。
    “召集所有盟友,立刻。北歐重工、洋羊、昂明茲……告訴他們,如果不想十年後去博物館看自己的發動機,半小時後,到我的視頻會議室來。”
    “這不是商業競爭,這是戰爭。”
    半小時後,一場囊括全球80船用發動機市場的巨頭會議,秘密召開。
    沒有寒暄,隻有凝重。
    “各位,情況都清楚了。那個叫孟遠的中國人,打算在全世界最繁忙的內河航道上,把我們的飯碗全部砸碎。”
    “技術上我們無法競爭,成本上更不可能。”
    日本洋羊的代表直截了當,“他在另一個維度。”
    “所以,我們不能在技術上跟他打。”
    施密特敲了敲桌子,一字一頓地說,“我們要用規則,限製他發展。”
    他看向眾人。
    “他是挑戰者,而我們,是規則本身。”
    “國際海事組織,挪威船級社,美國船級社……這些都是我們的地盤。我要一份提案,明天就出現在,國際海事組織的桌麵上。”
    “提案的名字,就叫《關於集裝箱式船用電池,安全風險的緊急評估》。”
    “我們要為了安全,要求他每個電箱,在吊裝前後都必須接受三十分鍾以上的人工檢查。”
    “為了環保,要求他的電池回收流程,比造一顆原子彈還複雜。”
    “為了數據透明,要求他的每個電箱,都裝上比飛機黑匣子還貴的實時衛星上傳係統。”
    會議室裏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聽懂了,每一條,都精準地打在“換電模式”最高效、最經濟的命脈上。
    理由冠冕堂皇,卻字字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