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梅州:圍屋如卷、梅江如歌與客魂未散的山中章

字數:3457   加入書籤

A+A-


    從河源出發,我沿著蜿蜒山路北行,朝著粵東北方向駛去。越過一道道丘陵,梅州像一座被群山溫柔環抱的古城,緩緩在晨霧中顯現。
    車到梅城時,是早上七點整。天灰蒙蒙的,下著細雨,空氣潮濕清冷。我走下車,望見遠處梅江水緩緩流過城中,江岸的騎樓依稀可見,輪廓線被雨絲柔化,仿佛墨色宣紙上暈開的幾筆。這裏,是嶺南的另一種氣質——不張揚,不急迫,有一種沉著內斂的溫潤。
    我知道,我來到了真正的“客家之都”。
    在那本早已卷邊泛舊的《地球交響曲》地圖上,我在廣東東北角落下紅圈,寫下:
    “第116站:梅州——走不出的圍屋,唱不盡的山歌”
    一、梅江水暖:一條河的回憶,一座城的骨血
    梅州這座城,是繞著一條江生長的。
    我站在梅江兩岸之間的橋上,江麵寬闊,水色泛綠,岸邊的老榕樹垂下枝條,像垂首沉思的老人。江邊有人洗衣、釣魚、擺攤,還有幾位穿著雨衣的孩子赤腳追逐。我撐傘立在橋頭,一陣風吹來,傘骨顫動,耳中卻聽見遠處傳來淡淡的山歌。
    一位擺攤賣粄條的阿姨對我說:“梅江養著我們幾代人,不急也不窮。”
    我點頭。的確,江水不急,像梅州人的性子,慢條斯理,但在最關鍵的時候又能咬牙挺住。她們不浮不躁,如江水穿城,悄無聲息地塑造了城市的秉性。
    我在江邊寫下:
    “每一座有靈魂的城市,身上都藏著一條河;
    而每一條懂得傾訴的河,都能洗淨一段人心。
    梅州的河,是舊夢未醒的敘述者”
    二、圍屋深處:一磚一瓦的沉默回聲
    第二天,我去了梅縣的僑鄉村。那裏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圍龍屋,名叫“濟陽樓”,始建於清中葉,如今依然有人居住。屋門斑駁,紅對聯褪色,天井中有一株兩人環抱的大樹,仿佛時間自己長出的證詞。
    屋主人姓鍾,是六代同堂的族長。他帶我在圍屋中穿行,一邊說,一邊低頭整理瓦片上的落葉。他說得不多,語速很慢,帶著濃重的客家口音。我聽得不全,卻能感覺到他眼神中的一種不舍與自豪。
    他說:“我們是流民之後,是樹根不見土也要活下來的樹。”
    我站在圍屋最深處的祠堂裏,看見牆上高掛著一排黑白祖像,像是從百年前望向今日的注視,厚重、溫和、不言不語。
    我寫下:
    “圍屋是活的,不是展覽;
    是風雨之中,老人守著、孩子出生、喜事辦起的地方;
    是一個民族將顛沛轉化為秩序的空間。
    在梅州,我終於聽懂了什麽叫‘客魂未散’”
    三、嘉應書香:在文化的庭院中踱步
    午後我去了嘉應學院——一所本地人極為自豪的大學。校門前風雨微歇,石板路濕潤,空氣裏是草與墨的氣味。校園裏行人不多,學生們背著書包快步走過,我走得慢,隻為看清那些嵌在磚縫裏的“舊詞”。
    在圖書館門口,我偶遇一位中文係大四女生,她姓羅,帶我參觀了學校的“客家文化研究館”。她介紹時眼中有光:“這裏的每一卷書、每一張譜係、每一口圍屋模型,都是在記錄我們‘從哪裏來’。”
    我問她:“那你要去哪兒?”
    她回答:“先去廣州,再去北京,但我一定會回來。”
    我點點頭,不再多言。我明白了,梅州的教育不隻是為了送人離開,更是為了讓人懂得回來。
    我在校園長椅上寫下:
    “書香不是書頁的味道,是故鄉的一種精神投遞方式。
    梅州教人記得歸處,也教人心中留光”
    四、客家味道:舌尖上的鄉愁坐標
    離開學院後我去逛了東山老街。
    那是一條充滿生活氣息的市井街道。街邊攤販賣著鹽焗雞、艾糍、梅菜扣肉、粄條,還有人推著三輪車賣薑糖水。人聲鼎沸,卻不喧鬧,每一種味道都帶著某種祖傳的沉穩。
    我坐在街口的老字號粄店裏,一碗熱氣騰騰的五香粄送到眼前。老板娘笑著說:“這個吃下去,哪怕去到天涯,也會記得你是客家人。”
    我低頭吃下一口,舌尖被淡淡的鹹香喚醒,鼻尖發熱,心裏一陣發酸。
    我忽然明白,客家菜不是精致的風味,而是“能保存、能背走”的味道。它是流亡者打包在行囊裏的鄉愁,是顛沛路上不被風吹走的記憶。
    我寫下:
    “真正的味道,不是‘美’,而是‘久’;
    客家味道,是在漂泊中緊緊握住的身份證,
    也是千山萬水之後,仍能被一口喚醒的原鄉密碼”
    五、地圖落筆·山路起筆
    離開梅州那天,陽光終於破雲而出,山脊泛出淡金,整座城都明亮了許多。我站在梅江東岸橋頭,回望這座沉靜、厚重的城市,那些圍屋、江水、街巷、飯香,紛紛在腦中浮現。
    我知道,這一站,我不僅是記錄者,更是一個被照顧過的旅人。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梅州一處重重落筆:
    “第116章,梅州已記——這是一座安靜地將所有‘離散’變成‘歸來’的城市。
    在這裏,我不是過客,我是回家的人”
    我提起行囊,踏上北行的列車。
    下一站,是韶關。
    一座山重水複之間的佛門古城,南華寺鍾聲未散,丹霞山壁立千仞。我想知道,在嶺南的北緣,一座與宗教、自然、鐵軌密切交錯的城市,會以怎樣的節奏迎接我這位書寫者。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