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78章 不畏浮雲遮望眼
字數:7206 加入書籤
擔任市委書記,不同於擔任副職或者主持工作。
副職需要協調,需要匯報,需要爭取。
而一把手,尤其是像鄭儀這樣,經過省委強力支持、自身威望正隆的一把手,工作狀態確實會發生一種微妙而深刻的變化。
以前,他是問題的處理者,是方案的推動者。需要不斷地溝通、說服、博弈,才能在複雜的權力結構中,將自己的想法一步步變為現實。
像是在山腰攀爬,需要小心翼翼地尋找路徑,避開荊棘,借助各種力量。
如今,他站上了明州的峰頂。
視野豁然開朗,全局盡收眼底。
很多以前需要反複權衡、頗費周章的事情,現在可能隻需要他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定下調子,迅速推進。
那種“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感覺,是真實存在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工作變得“輕鬆”了。
恰恰相反。
鄭儀清醒地認識到,位置越高,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重。
做決定,尤其是做那些關乎幾百萬人福祉、影響一方長遠發展的重大決定,是最難的。
以前,他可以更多地思考“怎麽做”。
現在,他必須更多地思考“做什麽”,以及“由誰來做”。
錯誤的決定,帶來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而且,作為一把手,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事必躬親,陷入具體事務的泥潭。
他必須學會抓大放小,善於授權。
但這絕不意味著當“甩手掌櫃”。
他要做的,是確保自己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能被正確、高效地執行。
是確保自己選擇的每一個執行者,都能擔當起賦予他們的任務和使命。
這需要極強的識人用人之明,需要建立有效的監督和反饋機製。
這比親自去處理具體問題,需要更高的智慧和更強的掌控力。
他不能“飄”。
權力帶來的便利和尊崇,很容易讓人迷失。
但鄭儀時刻提醒自己,這份權力是組織賦予的,是人民托付的。
是用來幹事創業、造福一方的,不是用來享受特權、滿足虛榮的。
他保持著低調務實的作風,拒絕不必要的迎來送往,將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這一日,日程安排上有一項看似尋常的活動——赴清江區調研。
調研的主題是“城市更新與基層治理”。
但鄭儀和少數核心人員心裏都清楚,這次調研,重點不在於“事”,而在於“人”。
是為了給剛剛履新清江區代區長的周揚,去“撐場子”。
周揚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幹部,從秘書崗位直接放到區長這樣重要的位置上,難免會引來一些質疑和觀望。
甚至可能有些本地幹部,會暗中給這位“空降”的年輕區長使絆子。
鄭儀需要用一次高規格的、由他親自帶隊的調研,向清江區的幹部們傳遞一個清晰的信號:
周揚,是我鄭儀信任和看重的人。
他的工作,代表市委的意圖。
支持他的工作,就是支持市委的工作。
車隊駛入清江區政府大院。
區委書記錢大勇率領區四套班子主要成員,早已在辦公樓前列隊等候。
車子停穩,鄭儀率先下車。
“鄭書記!歡迎您到清江指導工作!”
錢大勇立刻迎上前,臉上堆滿了熱情的笑容,雙手緊緊握住鄭儀的手。
他雖然年紀比鄭儀大不少,資曆也老,但在市委書記麵前,姿態放得很低。
“大勇同誌,辛苦了。”
鄭儀與他握手,語氣平和。
然後,他的目光很自然地轉向了站在錢大勇側後方的周揚。
今天的周揚,穿著一身合體的深色西裝,白襯衫,係著領帶,顯得比在市委辦公室時更加沉穩幹練。
但仔細觀察,還是能從他的站姿中,看出一絲緊張。
“周揚同誌。”
鄭儀主動向周揚伸出手,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
“鄭書記!”
周揚連忙上前一步,雙手握住鄭儀的手,聲音有些激動。
這一刻,他感受到的不僅是領導的握手,更是一種無聲的支持和力量的傳遞。
周圍清江區幹部們的目光,也都聚焦在這看似平常的一握上。
所有人都明白這一握的分量。
“怎麽樣?到清江工作還適應嗎?”
鄭儀像是拉家常一樣問道,聲音不大,但足以讓周圍的人聽清。
“正在努力適應,請鄭書記放心,我一定盡快熟悉情況,投入工作!”
周揚挺直腰板,大聲回答。
“嗯,好。”
鄭儀點了點頭,拍了拍他的肩膀。
“清江的情況有它的特殊性,既有老城區的更新壓力,也有城鄉結合部的治理難題。你要多向大勇同誌和老同誌們學習,也要敢於擔當,大膽工作。”
這話既是說給周揚聽的,也是說給在場的所有清江區幹部聽的。
錢大勇立刻接話:
“鄭書記您放心!我們區委一定全力支持周揚同誌的工作!班子很團結,請市委放心!”
簡單的寒暄後,一行人進入區政府會議室,舉行簡短的工作匯報會。
會議由錢大勇主持,他先代表區委區政府,對鄭書記一行表示熱烈歡迎,然後簡要匯報了清江區的基本情況和發展思路。
他的匯報四平八穩,重點突出了清江區在配合市裏中心工作方麵所做的努力,也委婉地提到了發展麵臨的困難和需要市裏支持的事項。
輪到周揚匯報時,他顯然做了更充分的準備。
他沒有重複錢大勇已經講過的情況,而是重點圍繞鄭儀這次調研的主題“城市更新與基層治理”,匯報了自己到任後,通過初步調研發現的一些具體問題,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設想。
他的匯報條理清晰,數據詳實,提出的幾個想法也頗有見地,顯示出了不錯的調研功底和思考深度。
鄭儀認真聽著,不時點頭,偶爾插話詢問一兩個細節。
整個匯報過程,鄭儀對周揚的態度,始終是鼓勵和引導為主,沒有提出任何尖銳的批評,反而多次肯定了他的思考。
這讓在場的清江區幹部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市委書記對這位新任代區長的扶持之意。
匯報會結束後,鄭儀在錢大勇和周揚的陪同下,實地考察了清江區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和一個外來人口集中的社區服務中心。
在考察過程中,鄭儀不時與基層幹部、社區居民交談,了解實際情況。
他也有意無意地,將一些提問和指示,直接指向周揚,給他創造表現和鍛煉的機會。
周揚雖然還有些青澀,但應對得還算得體,展現出了積極學習和努力融入的態度。
整個調研活動持續了大半天。
結束時,鄭儀對清江區的工作給予了肯定,但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努力方向。
他沒有做長篇大論的指示,隻是強調了幾點原則性的要求: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解決好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
要堅持規劃引領,有序推進城市更新,不能大拆大建,要注重保留城市記憶;
要創新基層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
最後,他再次強調了班子團結的重要性。
“大勇同誌經驗豐富,周揚同誌年輕有為,你們要相互支持,相互補台,形成合力,共同把清江的事情辦好。”
這話,既是對錢大勇和周揚的要求,也是對所有清江區幹部的告誡。
調研結束,鄭儀的車隊離開清江區。
錢大勇和周揚站在區政府門口,一直目送車隊消失在視野盡頭。
錢大勇臉上的笑容慢慢收斂,他轉過身,看了一眼身旁依舊有些興奮和緊張的周揚,心中滋味複雜。
他今年五十七歲了,在清江區當了六年區委書記,後來又因為區長病休,書記區長一肩挑,可謂到達了權力的頂峰。
他心裏很清楚,自己這個年紀,這個位置,基本上已經到頭了,再往上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對於鄭書記派周揚來接任區長,他最初是有些失落的,但也很快就想通了,甚至有些釋然。
這意味著,市委可能很快會考慮他的去處,或許是調到市人大或政協某個專委會,安排個閑職,平穩過渡到退休。
這對他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畢竟,書記區長一肩挑,權力是大,但責任和壓力也巨大,這兩年他確實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周揚的到來,正好可以幫他分擔壓力。
而且,周揚是鄭書記的“自己人”,跟他搞好關係,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他絕沒有任何想要架空或者為難周揚的想法。
那是找死。
他現在想的,是如何平穩地完成交接,如何盡可能地支持周揚熟悉工作,如何在自己退下來之前,站好最後一班崗,給市委和鄭書記留下一個好印象。
“周區長,鄭書記對我們清江的工作很關心,期望也很高啊。”
錢大勇轉過頭,對周揚說道,語氣變得正式而客氣。
“是啊,錢書記,我感覺責任重大。”
周揚連忙回應。
“別擔心,慢慢來。”
錢大勇臉上露出和煦的笑容。
“區裏的情況,我比較熟。有什麽不清楚的,或者需要協調的,隨時可以找我。我們班子很團結,大家都會支持你工作的。”
這番話,既是表態,也是安撫。
周揚心中稍定,誠懇地說:
“謝謝錢書記!我一定虛心向您和大家學習,還請您多指點,多幫助!”
“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錢大勇拍了拍周揚的肩膀。
“走,回辦公室,我把幾個重點工作的進展情況,再跟你詳細聊聊。”
兩人並肩向辦公樓走去,至少在表麵上,展現出了一派和諧的景象。
而此刻,坐在返回市委車上的鄭儀,閉目養神,腦海中卻在複盤著剛才的調研。
周揚的表現,基本符合他的預期。
有衝勁,肯學習,但經驗尚淺,需要磨練。
錢大勇的態度,也顯得比較配合和識大體。
這為周揚在清江打開局麵,創造了一個相對良好的開端。
但鄭儀知道,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麵。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矛盾錯綜複雜。
周揚能否真正駕馭局麵,還需要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而他這個市委書記,能做的,就是在關鍵時刻,給予必要的支持,但絕不會事事插手。
雛鷹,總要自己學會飛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