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83章 就決定是你了
字數:8085 加入書籤
鄭儀沒有立刻讓趙希言坐下,也沒有詢問任何具體工作,而是緩步走到沙發區,自己先在主位坐下,然後才指了指對麵的單人沙發。
“坐吧。”
語氣平淡,聽不出情緒。
“謝謝鄭書記。”
趙希言依言坐下,腰背依舊挺直,雙手放在膝蓋上,姿態恭敬。
鄭儀沒有急於開口,隻是拿起茶幾上的紫砂壺,慢條斯理地給自己麵前的茶杯續上水。
水流的聲音在安靜的辦公室裏格外清晰。
他在觀察。
觀察這個年輕人的神態,觀察他的坐姿,觀察他在這種高壓環境下細微的反應。
過於緊張?過於放鬆?眼神閃爍?小動作頻繁?
這些都是鄭儀判斷一個人心性和定力的重要依據。
趙希言的表現,讓他初步還算滿意。
緊張是必然的,但並未失態。
眼神清澈,沉靜,沒有那種急於表現的浮躁,也沒有諂媚討好的神色。
像個能沉得住氣的。
“喝茶嗎?”
鄭儀放下茶壺,看似隨意地問了一句。
“謝謝鄭書記,不用。”
趙希言禮貌地婉拒。
在這種場合,他哪有心思喝茶。
鄭儀也不勉強,端起自己的茶杯,輕輕呷了一口,終於進入了正題。
但問話的方式,卻再次出乎趙希言的預料。
“希言……出自《道德經》?”
鄭儀的目光落在趙希言身上,語氣帶著一絲探究。
趙希言心中一凜。
鄭書記竟然注意到了他名字的出處!
這看似隨意的閑聊,實則蘊含著深意。
是在考察他的學識底蘊?還是想借此了解他的心性?
他不敢怠慢,謹慎地回答:
“是的,鄭書記。語出《道德經》‘希言自然’。年少時改的,希望自己能夠少說空話,多察實事,順道而行。”
他沒有過多解釋改名背後的家庭變故,隻是簡潔地說明了名字的寓意和自己對自身的期許。
“希言自然……”
鄭儀微微頷首,重複了一遍,眼中閃過一絲欣賞。
“很好。不妄言,不強求,洞察本質,順勢而為。為官做人,都需要這種境界。”
他沒有在這個問題上深入,話鋒看似隨意地一轉:
“在開發區工作,感覺怎麽樣?我沒記錯的話,你在開發區工作了八年?”
來了!
趙希言精神一振。
果然是要談工作。
他迅速在腦中組織語言,力求客觀、精煉。
“回鄭書記,是的,八年了。從科員到辦公室主任,一直在開發區。”
“感覺……開發區是經濟一線,壓力大,節奏快,但也很鍛煉人。能直接參與項目引進、落地、服務全過程,對全市的產業布局、經濟運行能有更直觀和深入的理解。”
他沒有空泛地唱讚歌,而是抓住了“經濟一線”和“鍛煉人”這兩個核心點,既肯定了開發區的重要性,也表明了自己的收獲。
鄭儀不動聲色,繼續問道:
“辦公室主任,這個崗位不好幹吧?承上啟下,協調內外,是個‘管家婆’的活兒。”
他用了“管家婆”這個略帶戲謔的詞,語氣卻依舊平淡。
趙希言心中一緊。
這是在考察他的協調能力和服務意識?
他斟酌著措辭:
“確實事務繁雜,需要很強的細心和耐心。但我覺得,核心是服務。服務好領導決策,服務好各部門運轉,服務好企業需求。把繁瑣的事情理順了,把堵點疏通了,就是為開發區發展做了貢獻。”
他沒有抱怨工作的瑣碎,而是將定位拔高到“服務發展”的層麵,體現了格局。
鄭儀不置可否,隻是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
辦公室內再次陷入短暫的沉默。
趙希言能感覺到,鄭書記的問話看似隨意,實則環環相扣,每一個問題都在測試他的不同方麵。
理論素養、工作認知、崗位理解……
接下來,會問什麽?
就在趙希言以為鄭儀要繼續深入詢問開發區某個具體項目或政策時,鄭儀卻突然將話題轉向了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向。
“家裏……都還好嗎?”
鄭儀的聲音放緩了一些,帶著一種長輩般的關切。
“母親身體怎麽樣?弟弟妹妹呢?”
趙希言完全愣住了。
他萬萬沒想到,鄭書記會問起他的家庭情況!
這在正式的工作談話中,是極其罕見的。
難道……真的與秘書人選有關?
一股熱流猛地衝上他的頭頂,讓他的耳根都有些發燙。
但他強行控製住內心的激動,用盡量平靜的語氣回答:
“謝謝鄭書記關心。母親……早年操勞,身體有些老毛病,需要常年吃藥,但還能自理。弟弟妹妹都在上學,一個在讀研,一個上大三。”
他如實相告,沒有隱瞞家庭的困難,但也沒有刻意渲染。
“嗯。”
鄭儀點了點頭,目光似乎柔和了一些。
“都不容易。你愛人呢?做什麽工作?”
“我愛人……是我初中同學,沒什麽文化,人老實本分。現在在老家鎮上,開了個小便利店,順便照顧家裏。”
趙希言的聲音裏,帶著一絲溫柔和愧疚。
鄭儀靜靜地聽著,沒有再追問。
他靠在沙發背上,手指無意識地輕輕敲擊著扶手,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辦公室裏的氣氛,變得有些微妙。
趙希言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他感覺,這場談話似乎即將接近尾聲。
而鄭書記的態度,將決定他的命運。
終於,鄭儀緩緩開口,語氣恢複了之前的平靜和權威:
“開發區的同誌,工作在一線,很辛苦。你們提出的關於承接試驗區功能的建議,市委也看到了,有思考,有見地。”
他肯定了趙希言的工作,但並沒有深入展開。
“好了,今天就這樣吧。”
鄭儀站起身,這是送客的信號。
趙希言立刻也跟著站起來。
“謝謝鄭書記!”
鄭儀走到趙希言麵前,伸出手。
趙希言連忙雙手握住。
鄭儀的手很有力,也很幹燥。
“回去好好工作。”
鄭儀看著他的眼睛,隻說了這麽一句。
沒有任何明確的暗示,也沒有任何額外的鼓勵。
就是一句最平常不過的囑咐。
“是!鄭書記!我一定努力工作!”
趙希言用力點頭。
鄭儀鬆開了手。
趙希言微微躬身,然後轉身,步履沉穩地走出了辦公室。
門在身後輕輕關上。
直到走出市委主辦公樓,站在明媚的陽光下,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這場談話,比他預想的要簡短,也比他預想的要……難以捉摸。
鄭書記到底是什麽意思?
是滿意?還是不滿意?
那句“回去好好工作”,是常規的結束語,還是某種暗示?
他搖了搖頭,甩開這些紛亂的念頭。
既然想不明白,就不想了。
無論如何,他見到了鄭書記,完成了這次談話。
他沒有失態,回答也還算得體。
這就夠了。
剩下的,交給命運吧。
他抬頭看了看湛藍的天空,整理了一下心情,邁開步子,向公交車站走去。
他還得趕回開發區,那裏還有一大堆工作等著他。
而在那間寬敞的辦公室裏,鄭儀重新坐回辦公桌前。
他沒有立刻開始批閱文件,而是靠在椅背上,回想著剛才與趙希言的談話。
沉穩,低調,有韌性。
理論素養不錯,對工作有思考,回答問題的分寸感把握得很好。
最重要的是,眼神幹淨,沒有那種急功近利的浮躁。
家庭背景簡單,但負擔不輕,卻能守住底線,品性應該靠得住。
尤其是那份坎坷的經曆和改名“希言”所體現出的心誌,讓鄭儀印象深刻。
是個好苗子。
但是……
鄭儀微微蹙了下眉。
畢竟是第一次接觸,僅憑一次短暫的談話,就做出最終決定,似乎有些草率。
市委書記秘書這個位置,太過關鍵,容不得半點閃失。
他需要考慮得更周全一些。
總得……給其他候選人一個機會。
要顯得公平一點。
畢竟,盯著這個位置的人太多了。
一碗水,至少表麵上要端平。
他按下了通話器。
“秘書長,通知名單上的另外幾位同誌,按照我之前的要求,下午和明天,依次來見我。”
接下來的兩天,鄭儀分別與名單上的另外四位候選人——李哲、王俊、孫正、周敏,進行了談話。
談話的過程和內容大同小異。
但結果,卻讓鄭儀有些失望。
李哲果然如他所料,理論功底紮實,談起宏觀政策頭頭是道,但一涉及到具體的協調事務和處理突發狀況的假設性問題,就顯得有些迂闊和脫離實際。
顯然更適合做研究工作,而非秘書。
王俊則恰恰相反,待人接物圓滑周到,對市裏各部門、各區縣的情況如數家珍,顯示出極強的“活動能力”。
但鄭儀從他的言談舉止和眼神中,總感覺少了一份真誠和定力,多了幾分算計和油滑。
這種人,用起來或許順手,但難以真正托付信任。
孫正經驗豐富,作風務實,提出的問題也很實際。
但年齡偏大,思維模式略顯固化,缺乏開拓性,而且精力上確實讓鄭儀有些顧慮。
周敏年輕有活力,溝通能力很強,但正如鄭儀所擔心的,她對政府經濟工作的了解流於表麵,缺乏深度,處理複雜局麵的能力也有待檢驗。
送走最後一位候選人周敏後,鄭儀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
一圈談下來,鄭儀心中已然有數。
李哲太“虛”,王俊太“滑”,孫正太“老”,周敏太“浮”。
對比之下,趙希言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
年輕,有潛力,經曆獨特造就的堅韌品性,開發區鍛煉出的務實作風,以及那份難得的沉靜和內斂。
或許,他那略顯沉悶的性格,在秘書這個需要極度細心和耐心的崗位上,反而是一種優點。
這天下午,鄭儀再次將王秘書長叫到辦公室。
“秘書長,那幾位同誌,我都見過了。”
鄭儀開門見山。
王秘書長的心立刻提了起來,小心翼翼地觀察著鄭儀的臉色。
“鄭書記,您看……”
鄭儀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那份名單,目光再次掃過趙希言的名字。
他沉吟了片刻,像是在做最後的權衡。
然後,他放下名單,抬起頭,看著王秘書長,語氣平靜卻不容置疑:
“就是趙希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