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農門科舉五十

字數:2936   加入書籤

A+A-


    慶帝小不了徐景行幾歲,如今也已年過五十,在滿朝文武的懇求下,終於立下了太子。
    太子蕭景,不過弱冠之年,性格算是他一幫兄弟中最為平和的一位,當不了擴土之軍,確實頂好的守成人選。
    徐景行對此樂見其成,慶帝本就是深諳帝王心術的怪胎,又有他這個能臣在,大晟版圖較之前擴張了不少,下一任帝王,必須是個性格不那麽激進的人。
    然而首輔陳禹明與次輔魯宗延,都欲控製太子,為自己一派謀利,慶帝自己是經曆過這些風浪的,因此太子太傅,必須是一位既有威望又無黨爭背景的純臣。
    邊疆建功凱旋返京後,徐景行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慶帝傳召,“太子若為庸主,大晟必衰,徐卿,朕深知你的才能,朕要你教他,真正的帝王之道。”
    徐景行:…………
    這可不是什麽好差事,讀過《資治通鑒》的徐景行雖知曉權臣帝師的組合是真實存在過,例如諸葛亮、張居正等曆史留名的能臣,但兩人的結局卻是天差地別,徐景行也不知道自己成了太子太傅後,最後會落得何等結局。
    但既然皇命不可違,太子太傅一職推脫不掉,徐景行也隻能走馬上任,開啟教學之路,他將現代理念用傳統儒學包裝,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到倉廩實而知禮節,常帶太子於京城內四處微服私訪,對比富人與窮人的區別,向他解釋百姓富足則少盜匪,饑荒則易生亂的道理。
    至於帝王權術課,徐景行不信作為慶帝兒子的太子他會不懂這些,即便如此,他還是教了太子明麵尊孔孟,暗中用法家手段集權的套路,用現代博弈論教他分析朝堂派係,製定拉攏清流、分化權臣的策略。
    教育、經濟相關,徐景行都想法設法盡可能的傳授現代理念,然而他最看重的還是軍事科技相關,畢竟隻有拳頭大了,外敵才不敢入侵,然太子擔憂這些技術會被番邦學去,徐景行聽了太子的疑問,笑答道:“科技如活水,停滯則腐,隻要我們大晟能領先他們數十年,學去了就學去了,他們不足為懼!”
    說到底,徐景行擔任太子太傅一職,最大的挑戰還是慶帝的猜忌,當慶帝發現太子日益獨立便暗中警告徐景行道:“徐卿,朕讓你教太子,不是讓你教出一個新黨領袖來!”
    聽聞質問,徐景行應對的很簡單,隻是讓太子主動將他所參與的一切政治功勞歸於慶帝,於此同時獻上《盛世危言》,並直言大晟強敵在海外,並非國內臣子之爭上,以此來轉移父子矛盾跟君臣矛盾。
    時間一晃而過,五年後,徐景行剛滿六十歲慶帝就崩逝在太極殿,享年五十六,對這一結果徐景行並不感到意外,畢竟這位吃丹藥吃了數十年,能活到五十多已經是天賦異稟了。
    隻是令徐景行沒想到的是,慶帝駕崩前,並沒有將他將升為一品太師,讓他繼續輔助新帝,而是將他召入皇宮,直言不諱道:“徐卿,你太聰慧了,朕每每用你之時,都深感你之能力的恐怖,朕的兒子心機手腕樣樣不如朕,留你繼續輔助他,朕恐無法瞑目。”
    這話說得徐景行立馬便大感不妙,這慶帝,該不會是想把他也一起帶走吧?
    陰沉的死氣漸漸蔓延開來,龍涎香混著藥味在寢殿內盤旋,徐景行跪伏在地,心中閃過諸般念頭,剛剛躺在龍床上的帝王所說的話實在太讓人心驚。
    不愧是修了一輩子道的帝王,慶帝哪怕臨了之前,也自有一番風範,隻是他對徐景行說的話,就不那麽友好了,“徐卿,朕與你直言,太子仁善,朕怕他......怕他鎮不住你這樣的能臣。”
    殿外更鼓聲遙遙傳來,徐景行忍不住摩挲著自己官袍的袖口處,四十多載的光陰如白駒過隙,如今漕運暢通,鹽政通明,河防完善甚至邊疆安穩,他當年來此方任務世界想要為底層百姓做些實事的心願已了,倒也不懼慶帝的這最後一道君命。
    “陛下聖明。”事到如今,聖不聖明都不重要了,“君要臣死,臣不敢辭。”說完,徐景行忍不住在心中同079吐槽道:“小九,你說我這算不算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宿主,能力太突出不是你的錯,慶帝怕自己兒子鎮不住你想要幫兒子永絕後患也是人之常情,反正你任務已經完成了,也是六十歲的老人了,如非必要,不必再強留。”從徐景行為大晟百姓做出一樁樁前人所不能及的政績時,079就知道他總有一天會被帝王猜忌,隻是它也沒想到,事情最後竟會是這般發展。
    聽了徐景行的話,慶帝深深看了徐景行一眼,而後便開始劇烈咳嗽起來,“徐卿,不要怪朕絕情,朕在位時也算與你君臣相宜,若朕能再多活幾年,你走在朕前麵,你我君臣之間,必不會是這般收場……”
    看著慶帝命人呈上來的鴆酒,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映著搖曳燭火,徐景行不得不承認慶帝所言不虛,他若是能再多活幾年,而自己少活幾年,他們君臣兩人也能稱得上是一番佳話。
    畢竟在他入朝為官的這四十多年裏,進行了多次政事改革,若沒有慶帝暗中支持,隻怕他再有能力跟手段,許多事情他都無法成功推行下去,想到這,徐景行拿起酒杯將杯中毒酒仰頭飲盡。
    這一場君臣博弈,沒有輸家也沒有贏家,畢竟兩人所站立場不同,無論如何,最終都無法善了。
    ………………
    新帝蕭景上位後改國號為元隆,第一道聖旨便是推行徐景行教授他時整理出來的《新政綱要》,而後經他十幾年經營,大晟終於迎來前所未有的盛世。
    海外貿易船隊直抵達西方大陸,用絲綢瓷器換回大量白銀,新設的格物院有人憑借徐景行留下的小劄發明出蒸汽機雛形,因為開放海市,大晟從此吸收了西方的幾何、天文知識,讓國家科技發展,領先整個世界。
    徐景行也因此得到應有的曆史評價,後世稱他為大晟第一賢相,廟號文正,至此達成文臣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