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農門科舉四九

字數:3251   加入書籤

A+A-


    看著兩位一品大員之間的爭鬥愈演愈烈,深夜,徐景行坐在書房,看著自己新寫出來的一封奏折被燭火映得忽明忽暗。
    前些年,徐景行任命河道總督任時,見過太多官員因站隊而身敗名裂,是以這次首輔跟次輔的爭鬥,他並不打算將自己摻和進去。
    畢竟當初他在治水時,就隻認水流規律,雖也認人情往來卻也不過是麵上功夫,如今入了詹事府這等特殊機構,教導出一名合格的儲君來才是他的本分。
    然而不曾想,他的和稀泥之舉,直接惹惱了首輔陳禹明,於一日早朝,他率先對他發難道:“陛下,黃河堤壩已用水泥加固,何須每年耗費百萬兩白銀?不如將錢用在北洋水師上。”
    次輔魯宗延立刻出列反駁道:“陛下,黃河水患關乎天下萬民,若因省小錢釀成大禍,致使民不聊生,誰又擔得起這個罪責?”
    當兩派吵得不可開交之時,慶帝忽然開口道:“徐卿,你曾主政天下河防,又在詹事府教導皇子,不妨你來說說看法。”
    徐景行聞言,從容出列,畢竟從兩位大臣的鬥爭進入但白熱化之時,他就知道慶帝一定會拉他出來,“回陛下,臣以為河防與海防皆為國之重器,不可偏廢,畢竟在臣以為治水非一朝一夕之功,水泥雖強,亦需持續維護,至於海防,臣在《河工新法》中曾記錄材料配比之術,或可為造艦所用。”
    徐景行這番不偏不倚的回答,讓朝堂陷入短暫的寂靜,還不等他下值歸家,在詹事府裏首輔和次輔就將他堵在了路上,徐景行看著這兩人,隻得將他們請入自己屋內,而後指著牆上的《河工輿圖》,開口道:“兩位大人,當年徐某治河時,若是偏袒某方,堤壩早垮了,如今我更是秉持公心為朝廷辦事而已。”
    說完,陳、魯兩位大臣便明白,這位詹事府的右春坊大學士,不是他們輕易就能拉攏的人,在這場暗流湧動的權力博弈中,他有獨屬於自己的見解,不過想想也是,對方寒門出身,若不是個頂級聰明的人,也無法一步步爬到如今這個位置。
    不過陳禹明的海防論倒是提醒了徐景行,“小九,大晟的東北方向,可有倭國存在?”因為曾親身經曆過那場戰爭,徐景行對這個國家天然就不存在好感。
    但這個地方卻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雖整體儲備有限,但好東西哪有嫌少的,既然想起來了,那必定得想辦法將這些資源拿到手。
    再者,它的金礦資源再是相對比較稀缺,也能一定程度的滿足需求,更不要說它的銀礦儲量和開采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還有銅礦資源也相對比較豐富,這也就罷了,曾讀過相關書籍的徐景行知道,那裏還有硫硫磺、石灰石、 石膏以及大理石等礦物,若是能拿下,能讓大晟百姓受益無窮。
    “宿主,你該不會是想……”哪怕徐景行沒有直接點名,079也猜到了他的一些想法,幾個任務世界過去,這點默契還是有的。
    “對,若東北方向真有這麽一個島國存在,後世子孫必受其亂,與其這樣,那還不如現在就將其徹底降服,讓他們徹徹底底成為大晟的一部分。”就算時光流轉,滄海桑田後,那裏很有可能再度脫離掌控,也不妨礙他將主意打到它身上,而後再將那裏的礦產資源收為己用。
    “額……宿主,大晟東北方向的海域確實有一島國,隻是你怎麽說服皇帝出兵征服那處彈丸之地?”相較於大晟國土麵積,一個海島麵積再大也有限,079有這種擔憂,一點都不誇張。
    “有這麽個地方就好,就怕他沒有。”
    ………………
    從079那裏得到確切答案後,徐景行就開始想辦法做慶帝的思想工作,好在錢一直是這位喜歡煉丹修道的君主最缺的東西,得知大晟朝外有那麽一處海島盛產金銀,不消徐景行多勸,他也心動異常。
    大晟就此發展海防工程,再有徐景行這位幾乎可以說是全能選手的人在背後出謀劃策,不過短短的三年時間,海軍戰隊便整軍待發,隻待皇帝一聲令下,就能出海為他攻城略地。
    徐景行此舉,再度被滿朝文武攻訐,許多朝臣認為他太過激進,不懂得休養生息,因為皇帝煉丹缺錢,不用他絞盡腦汁的想理由為自己辯駁,反對的聲音就被慶帝壓下。
    這一場海戰,隻打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徹底結束,而後戰艦帶著大批金銀礦石返回大晟,事實勝於雄辯,滿朝文武至此改口,稱大晟此次出兵為教化蠻夷。
    有此戰績,徐景行一舉被慶帝提拔為兵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正式入閣,成為大晟朝堂地位僅次首輔陳禹明次輔魯宗延的官員,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小閣老,畢竟前麵這兩位年紀小的都已滿六十歲,年紀大的都快七十了,不像徐景行四十不到的年紀,就達成了此成就。
    到了他五十歲那年,北方邊境戰事告急,突厥十萬大軍連破三城,守將戰死,朝廷主戰派與主和派爭執不下,使得慶帝直接在朝堂上質問眾朝臣道:“滿朝文武,誰敢赴邊?”
    徐景行感受到上方鎖定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而他身上又擔任了兵部尚書一職,隻得無奈主動開口請纓,說自己願前往邊疆,光複河山。
    初至邊關,困境盡展,徐景行在大眾眼裏,畢竟是個文臣,軍中武將難免會輕視他,不過有過作戰經驗的他,結合商隊提供的突厥部落分布圖,判斷敵軍並非鐵板一塊,主戰派與保守派素有嫌隙。
    不是鐵板一塊就好辦,徐景行用現代戰術替換大晟已陳舊的方陣的戰術,用
    投石機克製突厥弓箭,待戰事平穩,立馬申請開放邊市吸引胡商,用茶葉瓷器換取戰馬。
    這一次,徐景行下手絲毫不拖泥帶水,發現轉運使克扣軍糧,他直接當著眾將士的麵將其斬殺,抄家所得的銀兩全部充作軍費,當捷報傳回京城時,主和派陳禹明質疑他於戰場所行皆為詭道,非君子所為。
    好在慶帝雖平時喜修道煉丹,卻也能算得上是個明君,直接批徐景行的行為為兵者詭道也,隻要大晟此戰勝利,能收複失地,不是君子也是君子。
    戰後,經徐景行上奏,大晟直接扶持親晟的新可汗上位,並與其簽訂十年和約 ,與此同時,朝廷還新設了 安西都護府,讓任職官員在邊境推廣抗旱農作物,軍屯轉民屯。
    為了邊境安穩,徐景行甚至大興土木,修建水渠引雪水灌溉,將荒漠變為良田 ,不止如此,他還主張開辦跨境學堂,在教材中加入突厥勇士歸順封侯的故事,以此來潛移默化邊境居民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