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重開科舉,朱由檢出考題。
字數:4873 加入書籤
鄭芝龍回過神來,把聖旨交給四弟。然後躬身雙手作揖:“閣老大人,一路上辛苦。飛黃派人送來兩個瘦馬。”
“好好伺候,閣老大人。”
孫承宗回過神來,右手撫摸下頜一尺長須,淡淡道:“好吧,安南侯。本官多謝了。”
孫承宗心裏想,自己之前拒絕了一次。第二次在拒絕,那就是駁斥鄭芝龍的麵子。
瘦馬?那是什麽馬?
孫承宗心裏有些疑惑,他不是江南士紳。沒有聽說過揚州瘦馬。
......
河南,洛陽城。人聲鼎沸,商鋪鱗次櫛比。
街道兩旁的酒樓.青樓.當鋪,都熱鬧非凡。這兩個月的時間,洛陽城商賈多了起來。
主要是河南總督史可法,降低了洛陽的商稅。並且,徹底消除了蝗蟲。
噗通!
史可法在府邸後宅,看著眼前的司禮監太監沈良,雙膝跪倒在地:“陛下,聖躬金安。”
司禮監太監沈良,側過身子,右手拿著一道密旨:“朕安。”
“史總督。這是陛下,給你下得一道密旨。”沈良表情嚴肅,將密旨交給史可法。
史可法緩緩站起身,打開密旨。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
[史愛卿,你要小心堤防河南巡撫孔有德。此人心懷二心,有圖謀不軌之意。必要時刻,用鴻門宴除掉孔有德。]
陛下讓我提防,巡撫孔友德。
聽說這個孔友德,以前是東江鎮毛文龍的部下。
史可法回過神來,把這道密旨卷起來。放進官袍的袖子內。
“沈公公。請陛下放心,史可法一定謹慎小心。聽從陛下的命令。”
史可法深呼吸,雙手抱拳緩緩站起身。
司禮監太監沈良,微微點頭:“史總督辛苦了,有任何事情。可以寫一封密折,交給咱家。”
史可法回過神來:“好。還請沈公公,暫時在府上住下。”
“我馬上命令管家,收拾後院東廂房。”
史可法伸出右手,朝著管家招了招手。
“管家。馬上去收拾東廂房。安排好沈公公。”
管家躬著身子:“是,老爺。”
就這樣,司禮監太監沈良就住在總督府衙門。
.....
話分兩頭,回到紫禁城。奉天殿內。
大量的文武百官,穿著官袍,頭戴烏紗帽。朝著鎏金龍椅上的朱由檢,雙膝跪倒在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身穿明黃色蜀錦祥雲九龍袍,頭上戴著十二冕旒,右手握著一把龍泉劍,雙目如炬:“平身吧。”
“諸位愛卿,大明英雄紀念碑已經開始建造。你們上朝的時候,想必也看到了。”
“有什麽事情,就上奏吧。”
親軍都指揮使司指揮使李邦華,身穿二品武將官袍,走了出來到中間,舉起手裏的芴扳:“陛下。臣聽聞陛下,誅韓爌十族。”
“前任浙江布政使高聿良,喪心病狂.膽大包天,隱瞞朝廷推行改稻為桑。”
李邦華表情嚴厲,一針見血道:“臣,知道高聿良是韓爌的學生,兩人關係匪淺。隸屬韓爌第十族。”
“臣,鬥膽懇請陛下。將前任浙江布政使高聿良,誅九族,剝皮充草!”
唰——
朱由檢聽到這番話,十分的驚訝。坐在龍椅上俯瞰了李邦華。
這個李邦華,居然這麽剛正不阿。一開口就是剝皮充草。
盧象升身穿一品武將官袍,走了出來舉起手裏的漢白玉芴扳:“陛下!微臣,附議。”
朱由檢想了想,緩緩抬起左手:“朕,上承祖德。大明現在多事之秋,不願意大開殺戮。”
“這樣吧,將前任浙江布政使,高聿良夷三族。”
“送去東直門的菜市場,讓京城的老百姓看看。背叛朝廷,地方貪官的下場。”朱由檢回過神來,當機立斷作出決定。
李邦華錯愕的表情,回過神來。雙膝跪倒在地:“陛下,仁慈啊。我大明的百姓,有福了。”
禮部尚書崔呈秀,身穿正二品文官官袍,頭戴黑色烏紗帽走出來:“陛下。現在京城,聚集了五百多名的士子。”
“其中大部分,都是北方五省的士子。”
“隻有一小部分,是湖廣.江西.四川的士子。”
朱由檢十分的詫異,注視著崔呈秀:“崔愛卿。你是說,五百多人?”
“是的,陛下。臣按照禮部,往年的製度。把這些士子,安頓在國子監。”禮部尚書崔呈秀,舉起手裏的芴扳。表情無比嚴肅。
朱由檢微微點頭,心裏麵稍微放鬆:“不錯。看來我大明,並不缺少讀書人。離開了東林黨,也不會缺少辦事的官員。”
“這樣科舉的主考官,就交給戶部畢自嚴.內閣次輔秦良玉.內閣閣臣張瑞圖.兵部侍郎李邦華。”
朱由檢深思熟慮一番,緩緩開口,進行點將。
秦良玉身穿一品大學士官袍,手握漢白玉芴扳,高高舉起:“陛下。臣要處理內閣和六部的奏疏,還要兼顧白杆兵。實在是忙得抽不開身。”
朱由檢回過神來:“那行吧,秦閣老就不用了。”
戶部尚書畢自嚴,回過神來:“陛下,臣鬥膽問。這次科舉不考四書五經,隻考算術。”
“會不會對,北方省份的士子不公平?”
朱由檢端坐在龍椅上,右手握著龍泉劍劍柄,沉思片刻:“畢愛卿。朕親自出一道題,作為科舉的考題。”
“請問士子,如果建奴皇太極有一日從蒙古繞道,突破長城關隘直逼北京城。”
“假設你是朝廷的臣子,該如何像皇帝諫言?”
朱由檢臉上流露出,耐人尋味的笑容:“是讓皇帝遷都南京?還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個考題,朱由檢可謂是用心良苦,一石二鳥。
這是一個開放式的考題,沒有正確答案。
當然,朱由檢可以看看那些士子。是支持他遷都南京?
朱由檢也可以辨別,這些士子。誰是忠臣?誰又是奸臣?
戶部尚書畢自嚴,聽到崇禎皇帝這番話,目瞪口呆:“???”
內閣次輔秦良玉,麵色古怪。眉頭緊蹙,看著龍椅上的小皇帝。
滿朝的公卿大臣,十分的震驚,看著皇帝。
戶部尚書畢自嚴回過神來,為難的表情:“陛下。這...似乎沒有先例啊?”
朱由檢翹起二郎腿:“沒有先例不要緊。從朕這一朝,就有了。”
“守舊,就是不思進取,食古不化。”朱由檢緩緩開口,一針見血的說道。
“朕遴選人才,需要的不是。隻會死記硬背的書呆子。”
“朕需要有能力,處理突發事情。有真才實學的士子。”
“隻會之乎者也,連下田地插秧,做農活都不會”
“你們戶部,也可以從中遴選,會算術的士子。作為員外郎.主事,這些中層官吏。”
“同樣的道理,在國家危難之際。需要有真才實學的人。”
盧象升回過神來,向前一步,舉起手裏的芴扳:“陛下說得對,我大明朝需要真才實學的人才。會帶兵打仗,懂得戰略的將才。”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英國公張維賢緩緩走出來,身穿一品武將官袍。舉起手裏的芴扳:“老臣,支持陛下。”
“建奴奴酋皇太極,確實是我們大明的心腹大患。此人不除,我大明一日便不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