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李淵:好像一不小玩脫了

字數:3652   加入書籤

A+A-


    自從竇皇後仙逝以後,秦王李世民便深居簡出,每日在府中簡衣素食,為亡母竇皇後守孝。
    眼看李世民如此虔誠守孝,李淵也不好選在這種時候跟他提收回兵權之事,隻能暫且擱置此事,一切等李世民守孝期過後再說。
    可沒想到,他沒找李世民,李世民卻在竇皇後去世之後的第十三天主動進宮麵聖。
    李淵雖然不知道自己兒子的來意,卻還是在禦書房見了他。
    或許是因為他們兩人都剛失去至親的緣故,父子二人的心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無上次見麵時的劍拔弩張。
    看著眼前一身素服的次子,李淵先前對他的不滿和怨恨雖說不至於立馬煙消雲散,但也淡化了不少。
    不管怎麽說,李世民都是他李淵的兒子,他也不相信李世民會完全不在意他這個父皇的死活。
    或許正如竇皇後生前說的那樣,他隻是他隻是將河東看得太重,一時衝動做下了錯事。
    隻要他能幡然悔悟,痛改前非,今後依舊是他李淵最能征善戰的兒子。
    而一切也似乎正如他猜想的那般,李世民在行過禮後,便立即從袖中取出兩枚魚符,呈給李淵,恭聲道:
    “父皇,這是你之前派兒臣出征河東之時,交給兒臣的魚符,以及你之前交給叔父的魚符,如今一並交還給父皇。”
    李淵看著眼前的兩枚魚符,又看了看李世民,雖說目光有些複雜,可心中的一塊石頭好歹是落了地。
    李世民回京那麽久,自己遲遲沒有派人去收回兩枚魚符,除了是看在死去的竇皇後的麵子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跟李世民徹底撕破臉皮。
    畢竟李世民帶回來的五萬兵馬如今就駐紮在長安城附近,由李世民的心腹大將侯君集等人統領,最重要的魚符又在李世民手中。
    他擔心一旦自己對李世民逼得太急,逼得自己兒子不得不鋌而走險,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李淵隻能暫緩此事,希望找個合適的人去勸說李世民將魚符和兵馬交還回來。
    可沒想到這個合適的人還沒找到,李世民就自己主動將魚符交還了回來。
    雖然不知道自己兒子歸還魚符是形勢所迫還是發自真心,對於李淵而言,隻要能拿回魚符,便是了了一樁心事。
    也因為李世民肯主動交還魚符,他心中對這個次子的最後一絲不滿也徹底煙消雲散了。
    他正想著如何安撫和勉勵李世民之時,李世民下一句話卻瞬間讓他傻眼了:
    “父皇,自從母後過世後,兒臣再無心軍國之事,所以懇請父皇準許兒臣辭去一切官職,為母後守孝三年。”
    一時間,李淵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可隨後他看了看李世民平靜如水的麵龐,便知道這個次子沒有再跟自己開玩笑,更不是在跟自己慪氣。
    這一刻,李淵是真的慌了。
    因為他很清楚,大唐離不開李世民。
    尤其是如今大唐正處於風雨飄搖之時,如果自己真的放任李世民辭官守孝,大唐當真是回天乏術。
    可隨後,他看了麵前禦案上躺著的兩枚魚符,心中突然泛起一陣冷笑。
    怪不得如此爽快就將魚符還了回來,原來是打算跟自己這個父皇來一手欲擒故縱,以退為進呀!
    想到此處,他心中不由一陣惱怒,當即狠狠將那兩枚魚符狠狠丟到李世民腳下,語氣中滿是嘲諷道:
    “如果這兩枚魚符你實在是不想還不還便是了,又何必拿辭官來要挾朕呢!”
    可李世民看都沒看地上的魚符一眼,隻是輕輕搖了搖頭,言辭懇切道:
    “父皇誤會了,兒臣絕沒有任何要挾父皇的意思,隻是母後過世之後,兒臣早就已經徹底心灰意冷,已經無心再過問任何朝中和軍中之事,隻想精心為母後守孝,還望父皇成全。”
    說罷,李世民跪倒在地,重重對著李淵磕了三個響頭,神色決然。
    可李淵作為一個帝王,哪怕李世民是他的親兒子,他也不可能因為李世民三兩句話就完全相信他。
    他的眼睛死死盯著李世民的眼睛,似乎是想通過自己兒子的眼睛看穿他內心真正的想法。
    李世民則坦然迎視著他的目光,沒有絲毫的躲閃。
    父子二人不知對視了多久,李淵才緩緩開口道:
    “如今這裏隻有你我父子二人,你也不需再說那些冠冕堂皇的話,直接告訴朕,你為何突然決定辭官。”
    既然李淵已經將話說到這個份上,李世民隻能長長歎了一口氣,語氣蕭索道:
    “父皇可知母後臨終前跟我和大哥說了什麽?”
    “她說了什麽?”
    聽李世民提到死去的竇皇後,李淵眉毛不由跳了跳,猜到竇皇後的臨終遺言很有可能才是李世民決定辭官的關鍵。
    李世民又長長歎了一口氣,語氣越發落寞:
    “她說,她一直知道我和大哥明爭暗鬥的事,還說臨死前最大的心願就是看到我和大哥能像年幼時候那樣再度牽手……”
    說到這裏,李世民眼眶發紅,語氣哽咽,再也說不下去。
    李淵聽完雖然沒有說話,但心中顯然多了幾分對竇皇後的愧意。
    他心中一直很清楚,自己兩個兒子會鬧到如今這種地步,跟他這個父親脫不了幹係。
    若不是他想利用次子李世民來製衡李建成這個嫡長子,又怎麽會讓他們兄弟二人反目成仇,相互攻訐。
    而竇皇後之死很可能與他們兄弟相爭有關,畢竟試問任何一個母親看到自己的兩個兒子為了爭奪太子之位鬧到了快要手足相殘的地步,如何不心神俱傷,心力交瘁。
    可愧疚歸愧疚,李淵並不覺得自己的做法有什麽問題。
    畢竟古往今來,死在親兒子手中的君王不知有多少,自己隻不過是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罷了。
    隻是現在他感覺自己似乎有點玩脫了,不僅讓相濡以沫的妻子因為憂心兩個兒子爭鬥之事而早早撒手人寰,還導致次子李世民因為母親的死而心灰意冷,甚至生出了辭官守孝的念頭。
    一旦自己失去了這個能征善戰的兒子,自己今後還能再靠誰來為大唐征戰四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