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秦昇:真誠才是必殺技
字數:4340 加入書籤
“可如果鄭國公找上的是杜總管的義兄輔公祏呢?杜總管覺得他有可能被說動嗎?”
可很快,秦昇又淡淡拋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聽秦昇提到自己的義兄輔公祏,杜伏威不由沉默了。
因為他了解自己的義兄,知道他的野心比自己大得多,從來不滿足於江淮一隅之地,甚至一直有著逐鹿中原之心。
若是王世充許諾給他更大的地盤,他自認為進軍中原的機會到了,很難不為之心動。
可一想到自己與輔公祏這麽多年的點點滴滴,尤其是當初他為了不讓自己餓死不惜殺了他姑姑的羊給自己吃,杜伏威一顆心就不由動搖了幾分。
隨後,他看著秦昇,重重搖了搖頭道:
“我相信自己的義兄,他絕不可能不跟我商議過就跟王世充合謀起兵反叛朝廷的。”
秦昇同樣看著杜伏威,眼神分明有些憐憫。
他算是看出來,杜伏威確實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可這樣的性格在亂世中很有可能會死得很慘。
曆史上,杜伏威看出了輔公祏是個不安分的人,所以在去長安之前解除了輔公祏的兵權,並沒有殺了輔公祏永絕後患。
結果就是他前腳剛走,輔公祏後腳就殺了王雄誕奪取兵權,在江淮起兵反唐,最終害得杜伏威在長安城死得不明不白。
如今的情況同樣是如此,杜伏威顯然已經猜到輔公祏很有可能會被王世充說動,率領江淮義軍反叛朝廷,將身在洛陽的他置之於險地,可卻還是一廂情願相信輔公祏念在這麽多年的兄弟情上不會那麽做。
不過秦昇也知道,杜伏威之所以如此篤定,還因為他在離開曆陽之前便留了一招後手:
“除此之外,杜總管是不是還相信,隻要兵權掌控在你的兩個義子王雄誕和闞棱手中,你的義兄即使真被王世充說動了,手頭也是無兵可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杜伏威聞言目光不由沉了沉。
因為他發現自己在秦昇麵前絲毫毫無秘密可言,對方對自己的一舉一動似乎完全了如指掌。
想到此處,杜伏威的語氣不由冷了幾分:
“看來齊國公不僅派人盯著鄭國公,也一直盯著我杜伏威呀!”
“杜總管誤會了,我隻是派人盯著鄭國公,從未特意派人去監視杜總管。”
秦昇搖了搖頭,沉聲解釋道:
“因為我很清楚誰才是我的心腹大患,所以我才一直暗中派人盯著王世充的一舉一動,從而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杜伏威一時有些接受不了,麵色更沉了:
“如此說來,齊國公似乎是覺得我杜伏威不配做你的對手咯?”
“不,我從沒有看不起杜總管的意思。”
秦昇依舊搖了搖頭:
“我之所以派人盯著王世充而不派人盯著副總管,是因為知道王世充有著一樣杜總管沒有的東西?”
“什麽東西?”
杜伏威皺著眉頭,沉聲追問下去。
秦昇看著他,隨即緩緩開口道:
“野心,圖謀天下的野心!”
杜伏威的一顆心沉了沉,但表麵上還是不動聲色冷笑一聲道:
“齊國公為何如此篤定?”
秦昇聞言卻是忍不住哈哈一陣大笑:
“杜總管號稱天下三大義軍首領之一,占據江淮十幾個郡,擁兵十餘萬,卻至今以總管自居,莫說稱王稱帝了,甚至連個國公的頭銜都沒有,由此可見,杜總管隻想護佑一方百姓,並沒有任何稱王稱霸之心。”
杜伏威聞言先是一怔,隨即不由麵露苦笑。
原來問題竟是出在這裏。
既然秦昇已經將話說到這個份上,杜伏威也不再隱瞞,當即重重歎了一口氣,沉聲道:
“齊國公說得一點沒錯,我杜伏威當初之所以要聚眾造反,隻是看不慣朝廷窮兵黷武,官吏魚肉百姓,盜匪殘害良善,便決定起兵反叛朝廷,庇護一方百姓安寧。
至於說圖謀天下,我杜伏威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若是有這份妄念,恐怕不僅自己會死無葬身之地,還會給江淮百姓帶來劫難。”
“正因為如此,我才會保舉杜總管為淮南行省都督,不僅是為了獎賞杜總管護佑江淮百姓多年的功勞,也是為了讓杜總管將來能繼續為江淮百姓出一份力。”
饒是杜伏威再心硬如鐵,一時也忍不住為之動容。
他沉默了許久之後,便緩緩開口問道:
“齊國公如此抬舉我,就不怕我辜負你的信任,將來會再次起兵反叛朝廷?”
秦昇笑了笑,隨即搖了搖頭道:
“如今杜總管擁兵十幾萬,尚且沒有再與朝廷為敵,若是出任了淮南行省都督,兵力大減不說,在糧草上這些事情上還要受朝廷節製,那時候起兵反叛朝廷豈不是自討苦吃。”
“看來齊國公當真是比我杜伏威還要了解我自己呀!”
杜伏威自嘲了一句,又追問道:
“我若是出任淮南行省都督,那我之前那些舊部,朝廷打算如何處置?”
說這話的時候,他一顆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
因為這也是他此次親自進京最重要的原因。
為他自己和整個江淮義軍尋找一條出路。
若是朝廷打算讓下麵的十幾萬弟兄自生自滅,那他這個所謂的淮南行省都督他不當也罷。
麵對杜伏威拋出的棘手問題,秦昇的回答很是坦然:
“以淮南一省之地,不需要也養不起十幾萬的兵馬,因此,如果杜總管決定率江淮義軍正式歸順朝廷,朝廷自然要對十幾萬兵馬進行裁軍,裁去那些老弱病殘和身受重傷的士兵,分給他們田地讓他們和家人從此衣食無憂。
至於留下的那些士兵,朝廷也會對他們重新操練過後,編入各軍之中。”
杜伏威低頭又是一陣沉默,過了許久才 嘶啞著聲音道:
“容我思考幾日。”
不是他有意拖延,而是他在進京之前,已經跟身邊的謀士商議過,打算跟朝廷提的條件是可以交出地盤和絕大部分的兵馬,但至少給他保留一支三萬人的兵馬,讓他足以自保。
畢竟,作為一個曾經起兵反叛過朝廷的人,他很怕在交出全部兵馬之後,朝廷會出爾反爾,卸磨殺驢,到時候他和下麵的弟兄都將死無葬身之地。
隻是現在,秦昇給他開出的條件卻是要將整個江淮義軍裁撤的裁撤,混編的混編,並沒有要給他保留軍隊的意思。
他也看得出來,以秦昇的強勢,絕不會容許國中之國的存在,更不會容許任何大臣和將領擁有獨立於朝廷之外的軍隊,否則他寧可一戰。
但這顯然與他之前的預期相距甚遠,讓他不得不慎重考慮清楚,看看最終要不要接受秦昇的條件。
秦昇也理解他的顧慮,笑了笑道:
“反正登基大典前後杜總管還要在京城待上一段時間,可以好好考慮清楚。”
說到這裏,他又有些意味深長道:
“至於你的義兄輔公祏心裏有沒有你這個義弟,說不定過幾天就可以見分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