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竇建德去意已決
字數:3848 加入書籤
“或許屬下當初不該勸主公降隋。”
宋正本沒有辦法正麵回答竇建德的問題,隻能長長歎出一口氣,麵上滿是失算的愧意。
當初他之所以勸竇建德降隋,是因為認定秦昇在河北根本待不長久。
理由很簡單,雖說當時秦昇先後平定了魏刀兒和羅藝,但還需要對付高開道和高開道背後的高句麗人,以及對河北虎視眈眈的李淵,甚至還有一直對河北垂涎三尺的突厥人,這些都是秦昇需要麵對的外患。
即使最終秦昇一一蕩平了這些外敵,但楊廣才是秦昇最不好對付的內憂。
因為以楊廣多疑的性格,絕不會容許秦昇這種手握重兵的大將一直坐鎮河北,以免秦昇待在河北的時間一長便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最終反過來威脅到朝廷。
因此,最終的結果極有可能是秦昇幫朝廷平定河北各路反王之後,卻被楊廣卸磨殺驢,將他調往他處去對付其他反王,另派其他人來接管河北之地。
如果秦昇奉詔,乖乖帶兵離開河北,那他們夏軍對付秦昇的繼任者顯然要比對付秦昇本人要容易得多。
如果秦昇拒不奉詔,那唯有起兵反隋一條路可走。
到那時,他們夏軍既可以幫秦昇攻打朝廷,也可以助朝廷圍剿秦昇,條件自然是索要整個河北之地。
不論最後秦昇和朝廷誰勝誰負,他們夏軍都是贏家。
可宋正本怎麽都沒想到,最終事情的發展卻完全偏離了他的預想。
他們夏軍想利用楊廣的多疑,讓秦昇在河北待不下去,可秦昇卻反過來利用楊廣對他們夏軍的忌憚,不得不讓秦昇一直坐鎮河北,最終在河北站穩了腳跟。
之後,秦昇又以河北為基本盤,不斷往西擴張,最終奪取了河東和河套之地,成了楊廣也無法撼動的存在,甚至為了延續大隋的江山社稷,不得不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女兒,讓秦昇兵不血刃就為自己的兒子謀奪到了天下。
反觀他們夏軍,在河北一直被秦昇壓製得死死的,除了滅掉徐圓朗和孟海公兩股小勢力,再無其他建樹。
甚至現在因為秦昇在河北大力推行均田,導致他們治下的青壯大量流向秦昇的地盤,長此以往後果將不堪設想。
雖說他們夏軍可以到處設卡,阻止青壯的進一步流失,但他們主公是絕不可能同意這麽做的。
畢竟當初蘇烈不辭而別跑去投奔秦昇,他們主公都沒有派人去追回,如今又怎麽可能會阻攔這些青壯去追尋更富足的生活呢?
隻是如今看著他們主公如此惆悵的模樣,宋正本心中越發愧疚。
畢竟作為竇建德的謀主,如今夏軍陷入如此境地,他宋正本難辭其咎。
好在竇建德並沒有責怪他的意思,反而輕輕搖了搖頭道:
“或許河北百姓最應該感謝的人就是你,如果不是你勸我降隋,我和秦昇為了爭奪河北還不知道要征戰多久,到時候不知河北又有多少百姓會因為我們的相互攻伐不得不背井離鄉,甚至死於戰亂,又怎會有如今的太平日子。”
“主公,我……”
宋正本雖說一向能言善辯,但如今也不知該說什麽好。
竇建德也是一陣長久的沉默後,突然直言不諱問出了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
“先生,依你之見,若是我也學王世充起兵反叛朝廷,想要奪取大隋江山,又有幾成勝算?”
“這……”
宋正本一時之間也不知該如何作答。
並不是因為他不知道答案,隻是答案太過傷人罷了,他實在是不好說出口。
良久,他才有些模棱兩可地委婉勸道:
“主公,如今時機未到,若是倉促起兵,並無多少勝算,還請主公再隱忍幾年,靜待天時。”
“靜待天時?”
竇建德有些自嘲一笑:
“我竇建德今年已經四十有九,不知還有幾年活頭,可秦昇才二十多歲,我如何熬得過他?”
宋正本再一次為之語塞,畢竟竇建德說得一點沒錯, 他們主公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活得過秦昇。
此時,竇建德又是長歎一口氣,悠悠說道:
“若是天命不在我竇建德,或許我當真不該與上天為敵,乖乖交出軍隊和地盤,回漳南老家繼續做一老農,也能讓河北百姓免於一場戰火。”
“主公,萬萬不可呀,若是你隱退了,那些一直以來追隨你的將士又該何去何從。”
聽到竇建德有隱退之意,宋正本不由麵色一變,連忙出言勸說他們主公為了下麵的將士,務必打消這個念頭。
可麵對宋正本的勸阻,竇建德卻隻是淡淡一笑,隨即拋出了一個問題:
“我竇建德連個兒子都沒有,即使真的奪得了天下,又有誰能繼承呢?”
宋正本一時有些無言以對。
因為竇建德沒有子嗣這件事,確實是很多夏軍將士的一個心病。
主公沒有子嗣,意味著一旦他有什麽不測,夏軍的衣缽便無人繼承,到時候下麵的將領不是為了爭奪權位內鬥不休,就是就此作鳥獸散。
很多人隻能自我安慰,覺得主公正當壯年,說不定將來還有機會再有一兩個子嗣。
可偏偏他們主公隻有曹氏一個妻子,而以曹氏這個年紀,已經不可能再孕育子嗣了。
但誰都不敢去勸竇建德納妾,畢竟曹氏這個主母賢良淑德,每逢竇建德帶兵征戰在外,她都會經常上門去探望和慰問那些征戰在外的將士的父母和妻兒,徹底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因此,在不少將士心中,主母曹氏的威望並不下於他們的主公竇建德,自然誰都不好去勸竇建德納妾,怕的就是傷到主母曹氏的心。
漸漸的,很多將士隻能默默接受了他們主公沒有子嗣的事實,將來的事情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沒想到,竇建德今日卻是自己揭開了這層傷疤。
不過宋正本的話倒是提醒了竇建德。
他自己可以回漳南老家去做回一個老農,但在隱退之前,他必須要為這些追隨他多年的將士安排好後路,絕不能不負責任一走了之。
沉吟了許久之後,他看向宋正本,緩緩開口道:
“先生可否去一趟洛陽,替我問一問秦昇,問他願不願意娶我竇建德的女兒。”
話說到這個份上,宋正本知道自己主公隱退之意已決,自己再怎麽勸也沒有用,便沒有再勸他收回成命,隻是長歎一口氣,最終點了點頭,衝竇建德一拱手道:
“屬下願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