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醉生夢死的蕭銑
字數:3614 加入書籤
當竇建德隱退的消息傳到江陵,同樣在梁國君臣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對梁王蕭銑的衝擊尤其巨大。
自從他先後殺了大將董景珍和張繡之後,不少梁國大臣和將領因為心中恐懼,紛紛叛離他而去。
可這些大臣和將領的叛離又進一步加劇了蕭銑的多疑,不斷清洗和處決那些他認為對他不忠的大臣和將領。
但他此舉無疑又進一步加劇下麵那些臣子心中的惶恐不安,導致更多的大臣和將領為了活命紛紛叛離蕭銑而去。
如此反複,時間一久,這些大臣和將領被殺的被殺,出逃的出逃,梁國朝廷幾乎成了一個空架子,再沒有幾個人願意繼續效忠蕭銑。
眼看自己淪為了孤家寡人,蕭銑也就徹底放飛了自我,每日躲在王宮內飲酒作樂,醉生夢死,苟活一日算一日。
這多少有點諷刺。
因為在大業十三年的時候,他在董景珍和張繡等人的共謀下起兵反隋,建立了梁國,年號鳳鳴。
當時他聽說楊廣在江都城隻顧著醉生夢死,根本不理會外麵的洪水滔天,便跟左右說楊廣如此自暴自棄,大隋焉能不亡?
可沒想到回旋鏢來得如此之快。
不過三年時間,就輪到他躲在江陵城中醉生夢死,根本不管外麵的洪水滔天。
因為他的自暴自棄,大將周法明、雷長潁等人紛紛率州舉城歸降了唐朝,使得梁國的形勢越發岌岌可危,已經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
隻是大隋有一個秦昇力挽狂瀾於未倒,扶大廈之將傾,但不知有沒有人能在關鍵時刻挽救他的梁國。
可蕭銑最終沒有等到那個來拯救梁國的人,反而等來了王世充的次子王玄恕。
王玄恕此次是為了兩件事而來。
一是奉其父王世充之命邀請蕭銑一起興兵伐隋。
二是提議蕭王兩家聯姻,由王玄恕迎娶蕭銑的女兒蕭月仙。
對於這兩件事,蕭銑的態度都很曖昧,既沒有馬上答應,也沒有一口回絕。
因為之前他殺董景珍和張繡之事,如今軍中將士可以說是離心離德,人人自危,這樣的軍隊自保都尚且有難度,更別說出兵伐隋了。
如果他真派兵去攻打隋朝,恐怕軍隊走到半路不是嘩變就是倒戈了,到時候不僅伐不了隋,反而將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蕭銑自然不可能做這種蠢事。
但他之所以沒有一口拒絕,是還想觀望一下形勢。
如果王世充和沈法興等人當真能成得了事,他不介意在局勢明朗之後公開站出來支持王世充,以此來分一杯羹。
至於蕭王兩家聯姻之事同樣是如此,如果王世充勝了,那一切還有商量的餘地。
若是王世充敗了,他便立即將王玄恕禮送出境,跟王家徹底一刀兩斷,以免被王世充連累。
就在蕭銑還在觀望之時,河北卻突然傳來了竇建德隱退的消息。
蕭銑心中瞬間有了決斷,當天就派人將王玄恕一行人趕出了江陵城。
雖說送走了王玄恕,可蕭銑心中依舊很是不安。
因為他心中清楚,如今竇建德隱退,主動將地盤和兵馬交給了大隋,王世充和沈法興已經再無任何贏的可能。
可一旦秦昇擊敗了王世充和沈法興,下一步很有可能會將矛頭指向他們梁國。
畢竟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道理他還是懂得的。
如今經過很多梁國大臣和將領的輪番背叛,他早就變得心灰意冷,再無半點當年的雄心壯誌。
他不是沒想過效仿竇建德,遣使投降隋朝,卻又擔心隋朝容不下自己。
畢竟,他在稱王之前的曆史並不算太光彩。
雖說他是梁宣帝蕭??的曾孫,但他出生之時,梁朝早就已經滅亡,因此他年少時生活很是貧苦,不得不以賣書謀生。
直到楊廣即位,他的姑姑蕭皇後是蕭??的孫女)成了皇後,他才以外戚的身份被破格提拔為羅川縣縣令。
到了大業十三年的時候,大隋各地的起義風起雲湧,嶽州校尉董景珍和雷世猛、張繡等人共謀起兵反隋。
這些人本想推董景珍為首,可董景珍自覺出身寒微,難以服眾,便提議奉有梁朝皇室血統的蕭銑為主。
最終,蕭銑在這些原隋朝將領的支持起兵反隋,最終建立了梁國。
可以說,蕭銑本是隋臣,卻趁著天下大亂之機起兵反隋稱王,自然擔憂隋朝不會接受自己的歸降,更害怕投降之後隋朝會對自己秋後算賬。
可若是不歸降隋朝,以他如今的實力又無法做到自保。
於是,他每天就在降與不降之前反複糾結,隻能繼續借酒水不斷來麻痹自己。
唐朝的河間王李孝恭倒是不斷派使者來勸他歸降唐朝,可蕭銑卻一點不為所動。
原因很簡單,就是李孝恭行事的方式實在是太過分了。
他一麵不斷派使者去勸降蕭銑,但同時又不斷派人去拉攏下麵的梁國將領。
在李孝恭的多方拉攏下,大將周法明、雷長潁、蓋彥等人先後率州舉城歸降了唐朝。
尤其是周法明率四州之地歸降唐朝,更是讓梁國西麵的門戶大開,使得整個梁國都暴露在唐朝的兵鋒之下。
對於唐朝和李孝恭兩麵三刀的做派,蕭銑如何能不惱怒。
若不是不想樹敵太多,隻怕他早就跟唐朝徹底撕破臉了。
更何況,如今隋朝奪回了河東和河套之地,整個關中都暴露在了隋朝的兵鋒之下,可以說如今唐朝自己都是自身難保,又如何庇護得了他們梁國。
隻是如此一來,他們梁國既不能跟王世充聯手,又不能重新歸降隋朝,更不可能投靠唐朝,可謂是徹底把每一條出路都給走死了。
蕭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該何去何從,隻能每日繼續活在醉生夢死中,借酒水來麻痹自己,讓自己那顆煩躁的心獲得了暫時解脫。
這日,就在他與自己最寵愛的幾名嬪妃飲酒作樂,喝得醉醺醺之時,一名侍衛匆匆來報,說一個自稱蕭瑀的人宮外求見。
聽到蕭瑀這個名字,蕭銑的酒意瞬間就醒了大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