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前車之鑒猶在
字數:3840 加入書籤
“秦王殿下,你怎麽來了?”
夔州。
夔州總管府內,當李孝恭見到風塵仆仆而來的李世民,瞬間忍不住為之一怔。
因為據他所知,秦王李世民自從抵達巴蜀之後,便一門心思撲在募兵和練兵上,幾乎吃住都在軍營。
因此,他想不明白李世民怎麽會突然跑來夔州見自己。
對於自己的來意,李世民並沒有多做解釋,隻是從袖中取出一小卷鴿信,說李孝恭一看便知其中緣由。
李孝恭懷著滿心疑惑接過鴿信,展開一看,雙眼瞬間瞪大了,滿眼不敢置信看著李世民。
因為鴿信上麵說,蕭銑已經決定歸降隋朝,派出的使者已經帶著降表在前往東都洛陽的路上了。
片刻之後,李孝恭才從最初的震驚中緩過神來,一臉擔憂跟李世民求證起了消息的真偽:
“秦王殿下,此消息可信嗎?”
李世民輕輕歎了一口氣:
“若是消息不可信,你覺得我會放下軍中之事,從成都跑來夔州見你嗎?”
見李世民說得如此篤定,李孝恭心中也當即猜到了幾分。
很顯然,是李世民在江陵安插了不少細作,其中甚至有人可能已經混進了梁王府,否則不可能知道蕭銑想要降隋的消息。
隻是他記得對外安插細作之事一向都是太子在負責,如今秦王此舉,不知陛下知不知曉。
但此時的他已經顧不上再糾結此事,隻是一臉急切道:
“秦王殿下,此事必須要盡快上報陛下,無論如何都要搶在蕭銑正式降隋之前拿下荊襄。”
李世民輕輕搖了搖頭道::
“我在趕來夔州之前,已經派人快馬加鞭趕往長安上報父皇了,想來他的旨意應該不日就到了。”
“還是秦王殿下安排得周到,既然如此,那我這幾日就嚴令軍中將士厲兵秣馬,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揮師東進,直取荊襄。”
李孝恭聞言頓時長長鬆了一口氣,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李世民看著李孝恭,卻突然長歎一口氣道:
“孝恭,若我隻是想告訴你此事,隻需隨便派個人來就好了,又何必親自跑來夔州見你呢?”
李孝恭聽完心頭不由猛然一跳,似乎猜到了李世民的來意。
但隨後,他還是強壓下內心的不安,故作不解道:
“秦王殿下此話何意?”
此時李世民也不再拐彎抹角,直接挑明了自己的來意:
“孝恭,正所謂兵貴神速,若是枯等父皇的旨意,到頭來隻會延誤了戰機。
我們應當趁蕭銑那邊此時沒有防備,立即發兵荊襄,打蕭銑一個措手不及,拿下荊襄之地。
否則一旦蕭銑有了防備,或者隋朝那邊派人來接管荊襄,我們再悔之晚矣!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孝恭,切莫要錯失良機呀!”
雖說李孝恭早有心理準備,可當他真聽到李世民勸自己不等朝廷旨意便立即發兵荊襄,還是忍不住驚得目瞪口呆。
哪怕猜到朝廷最終送來的旨意很有可能就是讓他發兵荊襄,他也不可能在沒有接到朝廷旨意的情況下擅自出兵。
畢竟,此舉往輕了說是不聽朝廷號令,有擁兵自重之嫌。
要是往重了說,那可就是與謀反無異了。
雖說他是李淵的侄子,但他很清楚李淵將兵權看得有多重,自然不敢輕易去觸碰李淵的逆鱗。
李世民看出了李孝恭的猶豫,當即又出言勸道:
“孝恭,我知道你的擔憂和顧慮,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事出突然,我相信父皇一定會理解你的苦衷,事後絕不會怪罪於你的。”
李孝恭抿著嘴沒有說話,隻是看向李世民的目光分明有些複雜。
因為他分明記得,眼前的秦王李世民不隻一次違抗過李淵的命令擅自出兵,可最終都遭到了李淵的秋後算賬。
第一次是李世民為了救援被圍困在金墉城的李密,擅自假傳命令兵出潼關,結果就是他率軍班師回朝之後,李淵雖說沒有公開懲治他,卻下令鑄造了一批魚符,嚴令若是沒有魚符便擅自調兵,視同謀反,明眼人都知道此舉針對的到底是誰。
第二次是秦昇率軍殺入關中之時,李淵急令河東的十幾萬唐軍立即回援長安,可李世民不僅不奉詔,反而夥同屈突通發動了兵變,軟禁了叔父李神通,奪取了兵權,執意繼續攻打晉陽。
這麽做的後果就是他班師回朝之後不久,就被任命為劍南道大行台尚書令,遠赴巴蜀任職,理論上已經失去了跟太子李建成爭奪儲君之位的可能。
李孝恭甚至曾經聽到過一些小道消息,說本來李淵是打算將李世民終身軟禁在秦王府,多虧了竇皇後在臨終前向李淵求情,李淵念在夫妻多年的份上一時心軟,最終放棄了軟禁李世民的念頭,但最終還是決定讓李世民遠離長安,以免威脅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李世民作為李淵的嫡次子,擅自動兵尚且落到如此下場,李孝恭作為侄子,又怎麽敢觸犯逆鱗呢?
想到此處,李孝恭隻能長歎一口氣,語氣有些歉然道:
“秦王殿下,我知道你說得沒錯,可沒有陛下的旨意,我是萬萬不能調動兵馬,更不敢擅自出兵攻打荊襄。”
雖說早就猜到李孝恭不會輕易答應,可當李世民聽到李孝恭如此決然拒絕出兵,內心還是不由一陣失望。
但他也理解李孝恭心中的顧慮,因此並沒有再勸,隻是換了一個思路道:
“孝恭,我知道你的難處,我也不想你為難……這樣吧,你這段時間稱病在家,由我帶兵去攻打荊襄。
若是將來朝廷怪罪,你便說是我趁你臥病在床之時強行奪取了兵權,如此一來,哪怕是父皇真要治罪,也治不到你的頭上,如何?”
聽完李世民的話,李孝恭一時低頭不語,顯然是在思考此舉是否可行。
最終,他還是輕輕搖了搖頭,語氣變得斬釘截鐵:
“殿下,茲事體大,我不敢拿那麽多將士的性命和前程去冒險,所以,請恕我不能聽從你之言。
但我這邊會讓每一位將士都做好隨時出征的準備,旨意一到便立即發兵,絕不會貽誤戰機的!”
見李孝恭這邊沒有半點商量的餘地,李世民沒有再勸,隻是重重歎了一口氣,用隻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歎氣道:
“若是大唐敗了,敗得一點不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