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金榜驚瀾危局生
字數:1916 加入書籤
元和三十三年的暮春,京城的天空被晚霞染成血色。當黃榜張貼在長安街的那一刻,整個皇城都沸騰了。陸承安的名字以朱筆赫然列於榜首,旁邊周子謙的名字緊隨其後,探花的墨字在夕陽下泛著溫潤的光澤。
放榜現場,歡呼聲如潮水般湧來。百姓們踮著腳尖,爭相目睹新科狀元和探花的風采。"快看,那就是新科狀元陸承安!"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驚歎。陸承安身著嶄新的狀元紅袍,身姿挺拔如鬆,頭戴三梁冠,胸前的金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周子謙則身著一襲月白色探花袍,儒雅的氣質中多了幾分意氣風發。
在這歡慶的時刻,快馬加鞭的報喜隊伍正日夜兼程趕往江南。陸府門前,蘇清歡翹首以盼,眼神中滿是期待。當聽到遠處傳來鑼鼓聲時,她的雙手不禁微微顫抖。報喜人高舉著寫有"狀元及第"的紅綢,一路高呼著進入陸府。
"中了!承安中狀元了!"蘇清歡喜極而泣,淚水模糊了雙眼。她接過喜報,反複摩挲著上麵的字跡,仿佛要將這份喜悅永遠銘記。陸沉舟站在一旁,嘴角雖掛著笑意,但眼神中卻透著一絲憂慮。他深知,在這榮耀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消息迅速傳遍江南,陸府張燈結彩,賓客盈門。然而,喜悅的氛圍並未持續太久。三日後,一封八百裏加急的邸報打破了這份寧靜。都察院左都禦史王弘德遞上密折,彈劾陸沉舟"暗結朋黨,教子圖謀不軌"。折子上的每一個字都如利刃般鋒利:"狀元郎於策論中大談兵事,非武將之家不能授;探花中毒一案,或為苦肉之計,意在博取聖恩......"
朝堂之上,氣氛驟然緊張。素來與陸家不和的兵部侍郎趙元昊趁機煽風點火:"陛下,陸沉舟手握重兵,如今其子又高中狀元,門生故吏遍布朝野。長此以往,恐成心腹大患!"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紛紛附和,一時間,彈劾陸沉舟的奏章如雪片般飛向禦前。
此時的陸府,早已沒了幾日的喜慶。陸沉舟坐在書房內,案頭堆滿了密報。火漆印上的蟠龍紋刺得他掌心生疼。信中寥寥數語,卻字字千鈞:"血月盟與朝中勢力勾連,欲借科舉案扳倒將軍。"他起身推開窗,望著江南的夜空,手不自覺地按在佩劍上。遠處,陸家祠堂的燈火明明滅滅,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家族即將麵臨的驚濤駭浪。
而在京城,陸承安和周子謙也得知了父親被彈劾的消息。兩人立即入宮求見。乾清宮內,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皇帝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手中的彈劾奏章被捏得發皺。
"陛下,臣父對朝廷忠心耿耿,絕無謀逆之心!"陸承安跪倒在地,聲音堅定,"科舉中毒一案,分明是血月盟餘孽所為,意在擾亂朝綱,還請陛下明察!"
周子謙也隨之叩首:"陛下,臣願以性命擔保,陸將軍乃社稷棟梁。此次彈劾,定是奸人作祟!"
皇帝看著眼前兩位新科進士,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他何嚐不知陸沉舟的忠心,但朝中各方勢力的壓力,卻又讓他不得不謹慎行事。"朕會徹查此事。"良久,皇帝終於開口,"在此期間,陸沉舟暫卸兵權,回京述職。"
旨意一出,陸承安隻覺眼前一黑。他知道,這隻是開始。血月盟與朝中奸臣勾結,一場更大的陰謀正在醞釀。而陸家,已然站在了風口浪尖。
回到客棧,陸承安和周子謙徹夜未眠。他們鋪開地圖,分析著局勢。"血月盟的目標不僅僅是我們,更是父親。"陸承安握緊拳頭,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他們想借此機會,徹底扳倒陸家。"
周子謙點頭道:"如今之計,我們必須找到血月盟與朝中奸臣勾結的證據。隻有這樣,才能還陸將軍清白。"
兩人商議至天明,決定兵分兩路。周子謙利用探花的身份,在京城的文人墨客中打探消息;陸承安則暗中調查血月盟的蹤跡。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就此拉開帷幕......
喜歡杏花落盡燕歸時請大家收藏:()杏花落盡燕歸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