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利益共同體
字數:6687 加入書籤
第二天一大早,李椿年酒還沒完全醒就被叫到了將府。
劉錡和李孝忠已經在議事堂等著他。三人詳細地分析了一下當前的形勢,得出了一個結論。
一、府州兵、麟州兵共計五萬五千人,起碼是名義上的盟軍,不可輕易整編,否則容易引起折、楊兩家的猜疑,那就得不償失了。不如維持原狀,真有啥事發生,折家楊家也靠譜,讓人放心,不會有事。
二、秦鳳軍本部三萬五千人,因劉仲武尚未致仕,在軍中威信極高。要抓緊時間接班,實際掌控秦鳳軍軍權!
三、利用秦鳳軍擴編,接管其他軍州的兵權。理由就是童貫帶走的西軍,造成陝西路防務空虛,須擴軍填補空白。這事可以通過高俅的殿帥府實現,順便申請補充軍備物資、糧草輜重。這一點最重要,而且要抓緊時間辦理。
四、第三點可以和第二點同時進行。也就是利用擴編之機,拆分秦鳳軍,安插心腹軍將到各個軍州募軍,順便接管整個陝西路。
五、除去府麟兵五萬五千人,和秦鳳軍現有的三萬五千人,這次擴軍規模要達到五萬三千人以上。也就是說,劉錡親自掌握的軍隊要達到府麟兵和秦鳳軍的總和。如果能實現,三者兵力加起來就會達到十八萬人之多。
劉錡有點擔心,問道:“一次增加這麽多人,糧食軍餉跟的上嗎?”
李椿年道:“糧食應該問題不大,即便擴軍,新兵也是要邊訓練邊屯田的。真有戰事,還是要靠鞏州軍來打!”
李孝忠也說道:“盡管目前鞏州軍隻有一萬人,就算是對上西夏主力三萬,甚至更多,也絲毫不虛。”
這也是劉錡的底牌,火槍火炮加上超強機動力,說是天下第一強軍也不為過。
方案定了下來,劉錡便即刻給劉仲武去信商量擴軍的事。劉仲武雖然性格寬厚,但既然兒子有了割據的想法,也就知道手裏有兵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因此,劉仲武對劉錡的方案十分讚同,而且劉仲武在軍中說一不二,威信極高。因此,軍中部將不僅無一反對,甚至還有些興奮。畢竟大宋以文禦武,武將地位極低,跟著主將割據自保,不說將來怎麽樣,起碼不會再有被文官騎在脖子上的憋屈感了!
劉錡提出的各項人事安排,也很順利地就得到了實施。劉仲武給高俅寫去密信,高俅自是心裏明白,即刻稟報趙佶,著手安排陝西擴軍事宜。
高俅向趙佶陳訴利害:自從劉法戰死,童貫又調走了一部分西軍去了北線。留在陝西的西軍大佬除了種師道就是劉仲武了!種師道就不說了,年紀也老了。折家的老輩都已凋零,現任家主折可求年紀也不大,將來固守住府州也就不錯了,麟州楊家也一向跟著折家走,也早已不是當年的楊家了。更不說這兩家本就是蕃將,動不動就聽調不聽宣,在當地盤根錯節,就和土皇帝一般當然,這句話高俅不敢明說,趙佶心裏也明白),也不敢太過倚重。
剩下的也就是劉仲武了!趙佶同意高俅的說法,童貫既然主張“聯金抗遼”,就讓他主持北方軍務;劉仲武全麵主持陝西軍務,擴軍募兵,防備西夏。
如此一來,陝西軍權名正言順的落在了劉仲武手裏。高俅當然不會虧待劉仲武,大批的軍需物資糧草輜重運往陝西。
趙佶為安劉仲武的心,還給劉仲武的兒子都封了官身。劉仲武也就借機讓幾個兒子都去了陝西,跟在軍中,這也是西軍將門的一貫做法,上陣父子兄弟兵的情況,在西軍中比比皆是。
劉錡也密令段景住,安排其他家人陸續撤離汴京去往陝西。
盡管劉錡也覺得趙佶對劉家實在是不錯,但趙佶更信任童貫,政治昏庸不說還盲目自信,這樣的皇帝是扶不起來的。
同時,劉錡隱隱的也有自己的一點野心,雖然沒認真去想,但要說真的一點都不想去嚐嚐做皇帝的滋味,劉錡自己都不相信。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劉錡來到這個時代,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倒不是自己去爭個皇帝做做,而是想辦法避免堂堂漢人被女真人和蒙古人奴役而從此一蹶不振。
劉錡最討厭後世所謂“民族融合”的論調,什麽不管誰統治了中原漢人,最終都被漢人所同化了,這副嘴臉簡直是奴性十足,加十足的阿q精神。
至於後麵怎麽發展,那就順其自然吧!
擴軍終於如願以償的開始了!
劉錡將整個陝西路分成了五個戰區,由劉仲武統帥,並提拔了一大群副將、部將,有些是陝西軍宿將,有些是軍中拔擢,當然還有跟隨劉錡一路走來的心腹將領。
東北戰區:麟府軍五萬五千人。
東部戰區:永興軍路、主要是陝州、虢州、商州、京兆府,這裏不是經濟文化中心就是重要關口、礦產所在地,十分重要。
主將李孝忠,副將邵興,部將吳玠、吳磷。
中部戰區:涇、原、隴、渭四州,加上德順軍、西安州、懷德軍、鎮戎軍,由種家軍負責。將來種師道三兄弟離開時,直接由種家小將們領新軍接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中南戰區:鳳翔府、鳳州、成州、階州、岷州、鞏州、秦州、會州、洮州。劉錡親領,副將史斌、癿春、何蘚,部將薛堅、薛剛、楊政、楊從儀、趙立、張宗顏。
西部戰區:熙、河、蘭、湟四州、廓州、積石軍、西寧州。
主將王猛,副將康炯、翟進、曲端。
戰區劃分清楚後,接下來就是落實擴軍計劃了。
西部戰區:熙河軍二萬+秦鳳軍一萬,共計三萬;
中南戰區:鞏州軍一萬+秦鳳軍一萬+新募軍三萬,共計六萬;
中部戰區:新募軍二萬;
東部戰區:岷州軍五千+新募軍五千+秦鳳軍一萬五千人;
東北戰區:麟府軍五萬五千人。
這樣一來,劉錡能完全控製的西部、中部、東南三個戰區,兵力總數達到了十萬五千人。加上種家軍二萬新兵、麟府軍五萬五千精銳,整個陝西路兵力達到了十八萬之多。
計劃是做出來了,可兵員從哪裏來?劉錡隻好放寬標準,原有輔兵一律轉為正兵,不足的員額重新在流民中招募。
好在劉錡實行極為優厚的撫民政策,吸引了大批流民、蕃部歸附,加上各州縣堡寨的廂兵、鄉兵、強人,如果考核標準不像以前那麽高的話,勉強湊齊也還不算太難。
盡管如此,劉錡還是強調,各部必須嚴加訓練,起碼一半的士卒必須達到精兵的標準,剩下不達標的作為守城兵使用。
軍中隻分精兵和普兵。精兵的所有待遇均是普兵的一倍。這樣,大量的廂兵、鄉兵、強人之類的強悍士卒得以轉正,淘汰掉了軍中老弱。雖然新兵和老兵數量一樣多,但身體素質整體上卻並未降低太多。劉錡相信,假以時日,經過科學的訓練,必然會把西軍打造成一支強軍!
因為李椿年經界法的實施,加上大量流民和軍隊一起屯田,土地規劃有序,陝西糧食連年豐收。
宣和三年,河東發現蝗災,並有向陝西蔓延的跡象。李椿年見形勢嚴峻,趕緊過來向劉錡匯報。
劉錡問道:“仲永兄可有應對之策?”
李椿年道:“無非是掘蝗子、用蝗蟲換取米糧。這兩年府廩充實,倒也承擔得起,隻是怕蝗災蔓延太快,控製不住。”
劉錡道:“聽說蝗蟲油脂甚厚,為何不捕來食用?”
李椿年奇道:“我大宋建國以來,蝗災數年一發,治理方法甚多,卻是未曾聽說蝗蟲可以食用?”
劉錡笑道:“唐太宗李世民都生吃過,也沒見蝗蟲把他怎麽樣了!”接著說道:“鼓勵大家多養雞鴨,這可是老天爺給的飼料,不吃白不吃。雖是說笑,但蝗蟲吃糧為生,想來味道應該不錯,捕來去掉頭、足、翅膀,加以火烤、油煎,撒上鹽末,應該不比吃肉差多少。”
李椿年道:“蝗災一過,就是赤地千裏。進入陝西的流民恐怕會更多,邊界的州縣已經容納不下了,要往陝西腹地引導。”
劉錡道:“這事你可以安排王家三兄弟去做,也正好讓我們看看他們幾個的能力到底怎麽樣。”
李椿年點點頭,又道:“熙河那邊,王猛報,西夏好像有些蠢蠢欲動的架勢,經常過境擾民。斥候之間偶爾出現交火的現象,互有損傷,隻是事態不算太嚴重,都沒死人。”
劉錡道:“宋夏雖訂合約,卻並不牢靠,夏國這方麵比遼國可是差多了。哼,他們隻是在等時機,有機會便會撲上來咬我們一口。”
劉錡冷笑,道:“隻是,等時機的隻有他們嗎?我們又何嚐不是在等時機?”
李椿年笑道:“軍需糧草足備,將軍要用,隨時取用!隻是種家募軍二萬,卻沒有我秦鳳軍打底,會不會出問題?”
劉錡道:“我這也是沒辦法,種相公還沒率軍出關,如果摻進秦鳳軍去接管渭州一帶,感覺不太好。不如全用新軍,他們也放心些。隻是,這些新軍的訓練卻要我們抓在手裏,這點我已經和李孝忠囑咐過。一定要讓他們明白,包括種家子侄在內,以後他們都是西軍的一員,而不再是種家軍。”
李椿年道:“剛才說起多養雞鴨,我忽然想,如果我們一方麵大力發展養殖業,比如雞鴨豬牛之類,所得禽蛋肉食由軍隊壟斷,不得自由上市交易。另一方麵,在軍中發行軍票代替銅錢發放軍餉,憑軍票在軍隊指定店鋪裏購買。既可以省下許多銀錢流轉,又可以穩定物價。”
劉錡心道:“你說的這不就是後世的統購統銷嗎?”
“關閉市場,可這是一把雙刃劍啊!”劉錡道。
李椿年道:“不錯。不過現階段,我們手裏除了有些糧食,其他的物資極少。來源主要是關內。這段時間,經常有些大戶遷徙過來,這些大戶有人、有技術、有資金,又享受了優厚的撫民政策,迅速富裕了起來,已經開始有囤積居奇、兼並土地的跡象,而我們卻並未製訂相關法令來約束此類行為。人口必然越來越多,糧食早晚會成為緊俏品,與其等到那個時候再加嚴控搞得人心惶惶,不如提前就做好準備,以防患於未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錡道:“仲永言之有理!隻是無需太生硬,軍中屯田所產農物,概不外流。另在軍屯中鼓勵養殖等業,豐富物產。成立一個後勤司,專門負責此項事務,在城鎮中多開商鋪,統一物價,軍屯所產物資有計劃的對外發賣,可批發也可零售。具體業務視情況而定,目的就是穩定物價,繁榮經濟,鼓勵生產,豐富物資。待時機成熟,再考慮發行軍票,後勤司直接對你負責,必須要用忠誠得力之人才好。”
李椿年道:“有一人可以試試。此人精通農學,鄞縣人,名喚樓鑄。”
劉錡道:“精通農學可不一定精通經濟,可使其主管軍屯發展生產事務,至於物資調配、貿易商業事宜,還需懂行的人才好。現在,經界之法已經走上正軌,不如就由仲永暫時監管,待有合適的人才接替再說。”
李椿年應諾,又問道:“常同此人,將軍可有安排?”
劉錡道:“實不知此人能力如何?再說,此前也是殿帥府出來的,不敢胡亂安排。”
李椿年道:“此前何灌在岷州興修水利,好處甚多。我打算在各州縣推廣,不如安排常同負責此事,既考驗了能力,也不讓他接觸到中樞機密。”
劉錡點頭道:“如此安排甚妙!”
兩人又談了一會,李椿年告辭回去了。劉錡閉目想著軍票的事,突然,銀行這個詞蹦了出來。銀行的前身,也就是錢莊,也不知這個時候錢莊的概念出現了沒有,不過這個“交子”既然還沒怎麽普及,錢莊應該還沒出現,起碼也沒走上正軌。最多也可能就是段景住所說的那種“交引鋪”原始形態。
銀行可是掙錢的買賣啊!特別是當下陝西社會穩定,人口流入,百業待興,這個銀行業務應該好做啊!一邊吸納士卒的餉銀儲蓄,一邊放貸給商戶經營,賺取利差。需要用錢的時候還可以臨時發行債券之類的融資票據。
劉錡越想越興奮,不過,這個行當可不能假手他人,一定要把握在自己手裏。
股東倒是可以多有幾個,嘿嘿,不僅是銀行,其他賺錢的行業都可以把這些軍閥將門拉進來。
劉錡想到這裏,突然有種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才是最牢固的關係,這不是簡單的盟友了,這叫利益共同體!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喜歡西鳳烈請大家收藏:()西鳳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